•  

    地溝油上飛機!中國生物航煤完成國際貨運首飛

    2022-12-20
    摘要:

    生物航煤主要以餐飲廢油(俗稱地溝油)、動物脂肪等為生產原料。相較于傳統化石燃料,從原料收集到用戶使用的整個過程碳,排量最多可減少85%。

    快科技

    “地溝油”說起來人人喊打,但如果能合理利用,也可以變廢為寶,提煉成航空燃油的事兒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

    20221220/f4d5feee8791a73ba54d234b617d0ce6.png

    據中國石化新聞網消息,12月15日,加注鎮海煉化生物航煤的中國國際貨運航空波音777型貨機,從杭州起飛,12小時后順利抵達比利時。

    這是我國生物航煤綠色國際貨運完成的首次飛行。

    據介紹,生物航煤主要以餐飲廢油(俗稱地溝油)、動物脂肪等為生產原料。相較于傳統化石燃料,從原料收集到用戶使用的整個過程碳,排量最多可減少85%。

    根據IATA(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 )公布的數據,全球至今已經有超過45萬架次航班使用過“地溝油”飛行。

    早在2007年,美國就實現了將油脂轉化為航空燃料。

    2011年,荷蘭皇家航空公司在商業航班使用SAF(可持續航空燃料)。

    2012年6月,荷蘭航空“地溝油”航班執飛洲際航線。

    我國首套10萬噸/年生物航煤生產裝置于2020年8月在鎮海煉化建成,今年5月進行首批產品規模化試生產。

    首批產品不僅成功發往空客(中國)天津生產基地,而且相繼在東航、南航、國航、多彩貴州航空等國內航線,以及國際貨運航線投用,實現從生產基地到商業飛行、從客運到貨運、從國內航線到國際航線的三重覆蓋,標志著我國自主研發生物航煤已從規模化生產走向規模化應用階段。

    中國石化于2009年成功開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生物航煤生產技術,并在鎮海煉化改造建成一套試驗裝置。

    加注生物航煤的班機在2013年、2015年、2017年相繼完成首次試飛、首次商飛、首次跨洋飛行,使中國成為繼美國、法國、芬蘭之后,第四個擁有生物航煤自主研發生產技術的國家。

    目前,中國石化正在開拓國際市場,推動符合歐盟、國際航空組織標準的全球可持續航空燃料RSB認證。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