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貝殼財經訊 3月21日,《低GI(血糖生成指數)食品評價規范》團體標準制定啟動會在京舉行。
在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的指導下,中輕食品工業管理中心、京東超市、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有限公司(下稱中食院)、北京協和醫院等單位,共同牽頭組織標準制定工作,計劃于2023年完成編制。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特殊食品司處長李曉瑜、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司食品處副處長孫璐、中國保健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國家衛生健康委原副司長張志強、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醫師陳偉等參與了此次會議。
京東超市糧油調味部總經理謝晟透露,標準制定完成后,將打造京東低GI食品中食院技術支持自營專區,預計2023年,京東超市上經過認證的低GI品牌數量增幅將達3倍,整體銷售額突破1億。
今年,京東超市將推動糧油調味部各細分品類標準的建立,對仍無統一標準的細分品類建立行業標準,對已有行業標準的細分品類進一步升級、細化。
隨著經濟發展和消費水平的提升,人們的消費習慣和飲食結構發生了改變,高糖、高脂肪、高能量膳食導致慢病發病率迅速攀升,針對“吃出來”的慢病,與“控糖”密切相關的GI值成為消費者選擇食品時的重要參考指標。
低GI食品是指產品含可利用 碳水化合物且血糖生成指數(GI)低于55(含)以下的食品,低GI食品的消費人群主要為想控制血糖和控制體重的人群等。
數據顯示,我國慢病患者超3億人,糖尿病患者超1.14億人,18歲及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為11.2%。
逐步增長的消費需求帶動了低GI食品的增長。2022年,京東超市低GI食品成交額同比增長10倍;購買低GI食品的消費者數量同比增長8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