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日報
周一,豆粕和菜粕期貨大漲。
中信建投期貨分析師石麗紅告訴記者,國內雙粕大漲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結果。首先,當前美豆進入天氣炒作期,中短期價格易漲難跌,對豆粕盤面走勢帶來支撐。且美豆舊作中性偏緊的平衡表制約美豆2307合約下行空間,也限制了國內大豆進口成本跌幅,按照舊作進口成本計算,2309合約豆粕的保本價基本達到3500元/噸左右,市場對于目前價格的豆粕2309合約并沒有持看空心態。其次,近幾日豆粕市場有傳出某集團計劃接2307合約、后期有較長停機檢修計劃的聲音,且由于巴西大豆蛋白含量高,較多壓榨廠推遲普通43%的豆粕生產而專注于46%豆粕,引發對后市普通蛋白豆粕供應減少的擔憂,也提振周一豆粕基差反彈。
“國內雙粕大漲,一是美豆進口成本上漲帶動期貨盤面上漲;二是周末現貨有一定的漲幅,部分區域出現提貨困難,排隊提貨等情況。雖然進口大豆正源源不斷的到港,現貨在上周也錄得較大的跌幅,但下游飼料廠的庫存備貨比較低,低價刺激了部分買家的心態,而豆粕現階段還未開始正式累庫,據我的農產品網數據顯示,截至5月26日,國內主要油廠豆粕庫存為26.8萬噸,較上周增加6.08萬噸,但同比去年大幅降低,階段性的供應偏緊造成了現貨上漲帶動期貨。”建信期貨農產品研究員洪辰亮說。
國元期貨研究咨詢部經理吳菁琛認為,國內兩粕大漲直接推動原因在于宏觀回暖以及美豆產區天氣炒作、美豆走高之下的成本端支撐,同時豆粕現貨價格止跌反彈,油廠挺粕心理限制短期豆粕現貨價格下方空間。整體來看,本輪雙粕上漲主要在于情緒面帶動,供需面變化有限。
記者注意到,美豆主力2307合約自上周跌至1270美分/蒲式耳后便開啟強勢反彈之路,目前價格逼近1360美分/蒲式耳。什么原因導致這一現象的發生?
洪辰亮表示,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美豆中部主產區已初現干旱的端倪,美國前期土壤墑情尚可,從2月起至4月初整體降雨量超過往年同期,而4月起至今,大豆主產區降雨量偏少,截至5月30日,約28%的美豆產區處于干旱狀態,上周約20%,去年同期約12%,最主要的干旱地區集中在中部的內布拉斯加州及堪薩斯州,分別有96%和62%的大豆處于干旱狀態,而最大的主產州伊利諾伊州和愛荷華州最近同樣面臨干旱面積上升的情況,分別有32%和46%的地區處于干旱狀態,雖然目前還未到生長關鍵期,但對盤面超跌修復起著較大的助推;其二是巴西產地賣壓減輕,FOB報價回暖,而新一期的周度出口數據也顯示美豆粕出口銷量較好,壓榨有一定的回暖預期。
“隨著美豆播種接近尾聲,市場將更多關注點轉向對降雨的預測,在今年美豆主產區同比偏干的狀況下,市場對于美豆新作豐產的信心并不充足。”石麗紅說,按USDA最新的干旱監測,美國大豆11個主產區的干旱比率達到28.4%,創下至少2011年以來的同期最高水平。美國國家氣象局預測干旱將在6月從愛荷華州東部蔓延到賓夕法尼亞州,同時在密蘇里州北部、愛荷華州西部和內布拉斯加州東部持續存在,這為美豆新作實現USDA 52的單產預估帶來挑戰。在此前良好的播種開局下,市場并未對美豆注入太多天氣升水,隨著美豆天氣炒作窗口期的到來,空頭回補令近幾日的CBOT大豆2307合約從1300美分/蒲式耳下方快速反彈超5%。
吳菁琛也告訴記者,近期美盤大豆走強主要受多重利多消息提振。一方面,上周美國國會批準提高31.4萬億美元債務上限法案,全球大宗商品情緒面回暖;另一方面,近一周美國中西部大豆產區干旱有所加劇,不利于作物種植初期生長。據美國干旱監測報告顯示,截至5月30日,美豆新作受干旱影響程度提高至28%,高于上周的20%和去年同期的10%。同時,據天氣預測機構顯示,6月美豆主要產區降水不足,或將成為近期美豆炒作因素,支撐盤面。
供應高于需求,后市重點關注這些方面
記者在采訪中獲悉,當前豆粕整體供應高于需求,呈現較強的累庫態勢。隨著海關大豆通關推進,國內大豆壓榨開機率出現明顯回升,按照上海鋼聯的統計口徑,上周123家油廠的大豆壓榨量已經達到216.358萬噸,且預計未來一兩周將維持周200萬噸以上的高位水平。雖然較多生豬存欄狀況下豆粕提貨量尚可,但豆粕庫存仍出現明顯的累積。鋼聯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6月2日,國內主要油廠豆粕庫存為46.11萬噸,較上周增加19.31萬噸,增幅72.05%,且部分區域油廠出現豆粕脹庫的情況。隨著庫存快速累積,過去一個月的豆粕基差出現顯著下行。
吳菁琛告訴記者,6月豆粕仍將維持供強需弱格局。USDA 5月報告奠定了美豆趨松供應基調,天氣預測機構認為下半年厄爾尼諾發生概率增高,根據歷史經驗,厄爾尼諾現象發生年度美豆單產增加的概率較大,美豆新作天氣炒作空間有限,因此全球大豆供應趨松預期未變。國內豆粕供應端來看,海關政策對大豆延遲到港的影響邊際減弱,6月進口大豆到港將達到年內峰值,近期油廠開機維持高位水平,目前國內進口大豆以及豆粕的底部拐點均已出現。需求端來看,國內生豬價格弱勢運行、養殖利潤疲軟問題持續存在,預計6月豆粕消費端驅動有限。
“從供需端來看,豆粕市場整體并沒有太多亮點。然而,近幾日市場傳出部分油廠可能因豆粕脹庫、檢修而停機的消息,且當前較多壓榨廠推遲普通43%的豆粕生產而專注于46%豆粕,引發對后市普通蛋白豆粕供應減少的擔憂,這帶來短期豆粕基差、月間價差及單邊的反彈。”石麗紅說。
對于當前盤面上漲,洪辰亮認為,目前現貨及美豆期貨的上漲暫時判斷為反彈,而并非反轉。根據國外第三方機構的數據,3到5月我國合計買船超過去年同期700萬噸,預估5月到港1300萬噸、6月到港1200萬噸、7月到港1150萬噸,而6月船期預計購買大豆900萬噸,完成度約100%,7月船期預計購買大豆650萬噸,完成度約58%,未來大豆供應的壓力還是顯而易見的,在經歷一波現貨上漲后,下游需求的持續度存疑。生豬養殖利潤已連續幾個月虧損,蛋禽存欄仍然處于歷史地位,另外由于小麥蛋白含量較玉米更高,當下小麥對玉米的替代也變相削弱了豆粕的用量需求,都是不利因素。
對于豆粕后市,石麗紅認為,不宜過分看空但也不宜追漲,預計短期豆粕2309合約價格運行區間在3350—3550元/噸,伴隨美豆天氣炒作推進,價格運行區間有一定上行空間。隨著美豆天氣炒作開啟,未來兩個月的CBOT大豆易漲難跌,將對豆粕期價帶來支撐,且舊作豆粕保本價較高,也將約束豆粕價格整體下行空間。在今年厄爾尼諾即將到來的氛圍下,當前的天氣展望對7、8月的降雨預期并不悲觀,今年的天氣炒作開展未必能很順利,如果沒有實質性減產發生,在南美明年大幅復產擴產的背景下,新作豆粕面臨的價格重心下移壓力也較大。
根據USDA的預估,2023/2024年度巴西產量同比增800萬噸;阿根廷產量同比增2100萬噸;巴拉圭產量同比增120萬噸,由此新季南美三國合計產量預估為22100萬噸,同比增幅15.8%。“南美的大幅度增產在三季度末之前是難以證偽的,這就使得市場對于遠月的供應始終有忌憚,也促成了目前美豆及國內豆粕下跌的最重要的基本面。大方向上,全球大豆供應大幅增加似乎難以避免,但每年的天氣題材多多少少會有炒作的時間窗口,故2309合約雖然大方向跟隨美豆偏空,但行情存在反復的預期,重點關注美國中部大豆主產區降雨預期及國內壓榨開機情況。”洪辰亮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