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日報
菜油走弱的原因
當下影響油脂價格的三個主要因素是油脂自身供需、美聯儲加息節奏、原油價格,其中前兩個因素是主要影響因素。
第一個影響因素是油脂自身供需。總體看是供需雙增,但是供應增加超需求增加,這奠定了油脂中長期方向是偏空的。
供應方面,據USDA預估,2022/2023年全球主要油料作物產量同比均出現不同幅度增加,增量最大的是油菜籽,增加1270萬噸;其次是大豆(5028, -30.00, -0.59%),約970萬噸;棕櫚(6468, -12.00, -0.19%)油增加350萬噸;葵花籽則因俄烏沖突出現嚴重減產,不過烏克蘭農業部4月表示正在減少糧食作物的種植而增加油籽作物的種植,因此葵花籽的減產幅度或低于USDA的預估。
需求方面,油脂的主要增量還是來自生物柴油的增長。2023年,生物柴油主產國或地區中,歐盟生物柴油產量負增長,美國生物柴油增量有限,巴西生柴B15計劃執行不及預期,僅有印尼B35如期執行,預計2023年生物柴油對油脂的需求增量不會超過350萬噸。因此,從供需角度看,油脂的增量是明顯超過需求的增量,這奠定了2023年油脂大方向偏空的走勢。
第二個影響油脂價格的重要因素是美聯儲的加息節奏。美國本輪加息周期或尚未結束,聯邦基金利率已經達到5%-5.25%,6月繼續加息的概率仍然較高,高利率抑制經濟活力,市場預期歐美等主要經濟體或面臨輕度衰退,甚至擔憂金融危機發生,宏觀層面大宗商品的需求疲弱,大宗商品價格有下行壓力。
第三個影響因素是原油價格。油脂用途中用于生產生物柴油的比例日益提高,油脂的能源屬性日益增強,油脂價格與原油價格波動聯系緊密,尤其是當原油價格位于較高位置時。2023年原油價格受制于需求的萎縮,相比2022年價格中樞下移,但主產區減產和俄烏沖突支撐原油價格,預計原油價格將處于寬幅振蕩之中,在Brent原油期貨處于70-90美元/桶區間時,原油對油脂的影響暫時相對較小。
綜上所述,2023年油脂價格的大方向是偏空的,菜油作為主要植物油脂之一,會跟隨大勢下行。從國內市場來看,菜油價格下行幅度明顯超過豆油和棕櫚油,來自兩個原因:一是菜籽產量年度環比增幅最大;二是國內2022/2023年度進口的菜籽和菜油環比顯著增加。這兩個因素使得菜油在三大油脂里最為弱勢。
全球菜油價格依然延續弱勢運行
菜油是全球第三大植物油脂,在主要植物油脂總產量中占比15%左右。2022/2023年度全球菜籽面臨供需寬松格局,加拿大和歐盟菜籽產量的恢復,對全球菜籽供需從緊張過渡至寬松起著決定性作用;澳大利亞和俄羅斯菜籽增產,擴大了全球菜系貿易空間。菜油供需重構,整體從緊張跨入寬松。
菜籽、菜油產量分布
2022/2023年度,全球油菜籽產量超過8700萬噸,其中產量超過100萬噸的地區有歐盟、加拿大、中國、印度、澳大利亞、俄羅斯、烏克蘭、孟加拉國,其中歐盟產量為1954萬噸,占比22%;加拿大產量為1900萬噸,占比22%;中國產量為1470萬噸,占比17%;印度產量為1150萬噸,占比14%;澳大利亞產量為830萬噸,占比10%;俄羅斯產量為400萬噸,占比5%;烏克蘭產量為350萬噸,占比4%。相對于2021/2022年度全球菜籽產量7490萬噸,2022/2023年度全球菜籽產量年度環比增加16%,增幅較大,且遠超其他油籽的增幅,這也是菜油價格相比其他油脂價格更弱的主要原因。
2022/2023年度,預計歐洲將生產1008萬噸菜油,占全球總產量的30%;中國生產菜油679萬噸,占比20%;加拿大生產菜油419萬噸,占比13%;印度生產菜油388萬噸,占比12%;俄羅斯生產菜油129萬噸,占比4%;日本生產菜油104萬噸,占比3%;其他國家或地區菜油產量在100萬噸以下。
菜籽進、出口情況
2022/2023年度,在全球菜籽出口總量中,加拿大出口量為860萬噸,占比39%;澳大利亞出口量630萬噸,占比29%;烏克蘭出口量為343萬噸,占比15%。通過與產量對比,可以發現烏克蘭生產的菜籽幾乎全部用于出口,而澳大利亞的菜籽出口量占到其產量的76%,加拿大菜籽出口量占其產量的比例為45%。
全球菜籽進口地區相對分散,其中歐盟、中國、日本、墨西哥、巴基斯坦是主要的進口地區。2022/2023年度,歐盟進口菜籽670萬噸,占全球進口總量的36%;中國進口菜籽380萬噸,占比20%。值得注意的是作為主產區的歐盟和中國,進口需求很大。
菜油進、出口地區
全球菜油出口地區主要是加拿大、俄羅斯、歐盟、阿聯酋,出口量占全球出口總量的比例分別為50%、17%、11%和6%。加拿大不僅大量出口菜籽,也大量出口菜油;俄羅斯不直接大量出口菜籽,對菜籽加工后大量出口菜油;而歐盟作為一個整體,既出口菜油,也進口菜油。
2022/2023年度,預計美國進口菜油250萬噸,占全球菜油進口總量的39%;中國進口菜油180萬噸,占比28%;挪威進口60萬噸,占比10%;歐盟進口43萬噸,占比7%。中國和歐盟作為菜籽和菜油的主產區,不僅進口菜籽數量大,進口的菜油數量在全球排名也相對靠前。
中國菜油供應分布
國內菜油供應量主要來自三方面:國產菜籽壓榨生產的菜油、進口菜籽壓榨生產的菜油、直接進口的菜油。
國產菜籽年度產量難以確定,同時市場本身對國產菜籽產量也存在分歧,比較認可的產量區間在300萬—600萬噸。由于國產菜籽的產量無法確定,那么國產菜油產量也無法準確得出。在分析菜油供需的時候,對于國產菜油,我們更多是考慮國產菜籽產量的年度環比變化,從而預估國產菜油增量或減量的大致范圍。
國產菜籽的種植廣泛,主產區是四川、重慶、湖北、湖南、安徽、江西等。海關總署數據顯示,最近10年我國每年進口菜籽數量在200萬—500萬噸之間,呈波浪式下降趨勢。2014—2018年,菜籽年度進口量在350萬噸以上,均值在450萬噸;2019以后進口量大幅下降,2019年進口菜籽274萬噸,2020年為309萬噸,2021年為265萬噸,2022年為196萬噸。2023年1—4月,我國進口菜籽226萬噸,相對前幾年有顯著增長。
2014—2021年,我國進口菜油數量呈現明顯的增加趨勢,年度進口量從2014年的30萬噸增長至2021年的216萬噸。2022年,我國菜油進口量出現腰斬式下降;2023年1—4月,我國菜油進口量達到79萬噸,如果保持這個進口速度,菜油進口量可重回巔峰。
出口方面,我國出口菜籽與菜油的數量極其有限,可忽略不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