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日報
昨日,油脂期價大幅走高,一掃前期跌勢。進入6月,三大油脂均呈現振蕩回升態勢,主力合約均已經來到了5周均線附近。目前,美國大豆,加拿大、澳大利亞菜籽都將陸續進入生長期,東南亞棕櫚油也進入了季節性的增產周期,天氣對于后期油脂走勢尤為關鍵。
上周市場擔憂美債務上限協議能否通過,三大油脂均跌破前低。隨后美債務上限協議通過,且歐佩克延長減產協議,沙特宣布7月減產,原油走強,最高觸及75美元/桶,內盤油脂跟隨反彈。本周,油脂上漲更多,相對于前低,菜油主力漲幅最多,接近500元/噸,棕櫚油漲幅最小,在400元/噸左右。
“近日,美國勞動力市場降溫,預期加息減弱,宏觀對商品壓力減少。同時,近期人民幣走弱,造成進口油脂油料到港成本升高。”申銀萬國期貨油脂分析師聶波告訴期貨日報記者,本周油脂的漲幅更多來自厄爾尼諾下市場擔憂對農產品的影響,而美國干旱面積回升,美豆進入炒作天氣階段,新季首個優良率偏低。此外也有一些交易者準備抄底油粕比,認為油粕比偏低。
國元期貨研究咨詢部經理吳菁琛表示,此輪油脂的上漲主要在于兩大報告公布前空頭減倉操作的推動。近期油脂板塊基本面缺乏轉向性變化,此前驅動價格下跌的預期影響邊際減弱,市場開始尋求新的題材,下半年厄爾尼諾現象對油料產區種植的沖擊預期、6月以來美豆產區干旱問題、美國生物柴油摻混政策提議等短期利多對市場存在擾動。
分品種來看,豆油方面,據吳菁琛介紹,全球大豆供應趨松預期未變,南美大豆定價季結束,全球大豆供需指引在于美豆新作種植。USDA5月供需報告提前奠定美豆新作豐產基調,6月報告前瞻數據延續該預期。美豆新季大豆天氣市開啟,但影響方向仍有待觀察。據USDA農作物干旱報告顯示,截至6月6日,美豆種植區39%范圍遭受干旱影響,高于前周的28%。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預測中心(NOAA)報告顯示,5月起出現了微弱的厄爾尼諾現象。不過,根據往年數據跟蹤,厄爾尼諾對美豆產量影響中性偏樂觀。
“目前,美豆新作首個優良率僅為62%,處于歷史同期偏低水平,還未達到70%。按照以往數據,如果開頭優良率未達到70%以上,那么最終單產很可能在50蒲式耳/英畝以下。”聶波表示,回顧2021年美豆首個優良率是67%,早先降雨量始終不太理想,臨近收獲迎來一段降雨,優良率回升,最終單產從50.6蒲式耳/英畝上調至51.5蒲式耳/英畝。因此,在現階段天氣未造成不可逆損害前,優良率也可能再度回升,厄爾尼諾下美豆增產概率較大。
吳菁琛認為,從國內來看,6—7月份大豆到港節奏更加集中,目前國內進口大豆庫存出現拐點,而且油廠開機維持高位水平,在消費清淡的形勢下,預計豆油長期維持累庫趨勢。從基本面來看,豆油缺乏持續上行的動能,短期擾動仍在于美豆產區干旱情況情況。
棕櫚油方面,期貨日報記者了解到,近期東南亞主產區也呈現降水偏少的態勢。厄爾尼諾氣候通常會帶來東南亞干旱,降低棕櫚油產量,而東南亞棕櫚油產量占到全球棕櫚油供應量的近九成。西南期貨油脂油料分析師黃婷分析稱,雖然降雨對棕櫚油產量的影響可能滯后8—10個月,但是從棕櫚油和南方濤動指數的歷史走勢對比來看,當南方濤動指數指向厄爾尼諾時,且棕櫚油價格通常會見底。如果南方濤動指數顯示厄爾尼諾持續,棕櫚油價格后期會出現持續反彈。而從5月南方濤動指數來看,已經有厄爾尼諾的跡象。
華聯期貨油脂油料分析師鄧丹表示,MPOA的數據顯示,馬來西亞5月棕櫚油產量預估增加26.33%;UOB的數據顯示,馬來西亞5月棕櫚油產量增幅為23%至27%;SPPOMA的數據顯示,馬來西亞5月棕櫚油產量增加38%。綜合三個機構的數據來看,預計馬來西亞5月棕櫚油產量增幅將在20%以上。而印尼方面,近期不斷下調棕櫚油出口報價,也從側面反映出印尼未來也存在增產壓力,降價是對產量向好的應對措施。出口方面,ITS的數據顯示,預計馬來西亞5月棕櫚油出口環比下降1%;AmSpec的數據顯示,馬來西亞5月棕櫚油出口環比下降1.78%。從這兩個機構的數據可看出,馬來西亞的出口情況并不樂觀。
“此外,從主要消費國來看,雖然中國棕櫚油庫存從100萬噸以上下降至目前的53.09萬噸,但與歷史同期相比,庫存水平并不低,仍處于較高的位置。目前,印度植物油庫存仍維持337萬噸高位,棕櫚油庫存降至41萬噸,預計補庫空間也有限。由于菜棕和豆棕價差均處于低位,菜油和豆油對棕櫚油有替代需求,也不利棕櫚油的消費。”鄧丹表示,總體來看,供應端仍有增產預期,需求端疲弱,預計棕櫚油短期反彈后仍將振蕩偏弱運行。
吳菁琛提示,中長期來看,需謹慎關注厄爾尼諾對產地棕櫚產量的沖擊,厄爾尼諾現象預期導致東南亞地區干旱少雨,對棕櫚果的產量存在不利影響。
菜油方面,據聶波介紹,由于美國國家氣象與海洋局已經確認發生厄爾尼諾,澳大利亞氣象局也預估印度洋偶極子將從中性轉為正相位,將給澳大利亞帶來高溫和干旱,官方已經將2023/2024年度菜籽產量從舊作的827萬噸下調至492萬噸,下調幅度較大。不過,加拿大產區受到影響較小,目前三個主產區大體正常。截至6月5日,曼尼托巴省菜籽種植進度達到97%,但是去年同期油菜籽開花率在10%左右,進度略慢。6月6日,菜籽產量最多的薩斯喀徹溫省菜籽播種進度在84%,去年同期53%。截至5月31日,阿爾伯塔省菜籽種植進度為96%,去年同期為92.5%。
“整體來看,菜油供應寬松格局未變,三季度前價格缺乏持續性上行驅動。”吳菁琛表示,從國內情況來看,自去年四季度以來,菜籽供應持續維持寬松。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統計,預計6月份進口菜籽到港50萬噸左右。不過,受遠月進口菜籽壓榨利潤虧損影響,預計三季度進口菜籽買船較少,進口菜籽到港將維持30萬噸以下。同時,今年國內菜油庫存持續處于近年歷史性高位,壓制價格上行空間。國內菜籽供應壓力預計將于三季度后有所緩解,屆時菜油價格上方空間或將打開。
“事實上,近期歐菜油反彈,算上運費,國內倒掛500—600元/噸,本周僅成交一船舊作加菜籽,現在進口榨利仍然不佳,6月菜籽到港減少至39萬噸,7月可能回落至20萬噸。國內豆油還是預期累庫,6、7月國內大豆到港壓力大,下游反應實際出貨需求較差。因此菜油漲幅最多,與其他油脂價差走擴,后期菜棕價差可能延續擴大。”聶波補充說。
展望后市,聶波認為,從基本面角度看,油脂供需未出現很大轉變,主要油脂油料供應增加趨勢還在。參考2015—2019年油脂不斷筑底階段,其間大豆和棕櫚油等產量不斷增加,只有在2020年后全球主要油料出現減產或者類似生柴需求的亮點才會帶動油脂持續反彈。
黃婷認為,油脂整體庫存壓力仍舊較大,特別是主要的需求國印度油脂庫存高企,抑制其油脂進口。不過,從印度煉油協會5月下旬發布的4月油脂庫存數據來看,印度油脂庫存在持續4個月的增長后,于今年4月開始小幅回落,或意味著印度油脂庫存壓力最大的時刻已經過去,利于油脂價格企穩。從價格上來看,油脂價格已經跌近歷史低位區間上沿,包括2008年金融危機以及中國取消多數農產品臨儲政策后的低位區間,進一步下跌空間較為有限。未來,天氣可能帶來潛在利多,建議投資者關注油脂逢低做多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