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盟新法案引發“棕櫚油爭議”

    2023-06-14
    摘要:

    根據新法案,向歐盟出口商品的企業必須提供可核實的信息,證明商品與2020年后進行的森林砍伐無關。歐盟法規對馬來西亞大型棕櫚油企業影響不大。

    人民日報海外版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方面日前表示,歐盟新通過的“反森林砍伐法”是對兩國棕櫚油產業尤其是對小農戶的“懲罰性和不公平對待”。雙方與歐盟停滯已久的自貿協定談判或將因此產生更多變數。

    法案引發爭議

    歐盟理事會近期正式批準去年12月與歐洲議會達成一致的“反森林砍伐法”。根據新法案,向歐盟出口商品的企業必須提供可核實的信息,證明商品與2020年后進行的森林砍伐無關。涉及商品包括大豆、牛肉、棕櫚油、木材、可可和咖啡以及皮革、巧克力和家具等衍生產品。如不遵守法案規定,出口企業可能會在歐盟成員國面臨高達營業額4%的罰款。

    新加坡《聯合早報》稱,該法案可能會影響相關商品的出口大國,包括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巴西、哥倫比亞等。據美國農業部數據,目前,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約占全球棕櫚油產量的83%,歐盟是其第三大市場。

    英國《金融時報》稱,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方面近日表示,新法案將增加棕櫚油產業的成本和壁壘。兩國或將中止與歐盟的自由貿易談判。

    歐盟與印度尼西亞的自貿協定談判于2016年啟動,至今已進行7年。歐盟與馬來西亞的自貿協定談判于2010年開始,但2年后停止,擱置至今。

    單方面規則

    馬來西亞政府近日聲明稱,歐盟新法案對該國棕櫚油業小農戶造成沖擊,因為他們無力承擔合規成本。在馬來西亞,從事棕櫚油種植的小農戶占26%,種植的油棕櫚面積約150萬公頃。印度尼西亞政府方面也表示,新法案將給小農戶帶來繁重的行政程序負擔,他們可能被排除在全球供應鏈之外。

    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副研究員楊成玉對本報表示,歐盟推出反森林砍伐法與歐洲長期以來生態環境保護、綠色發展的理念一脈相承,是歐盟采用貿易手段實現自身理念、抵制助長森林砍伐或退化產品的表現。

    “歐盟強調自身為‘規范性力量’,希望通過對外貿易政策對貿易伙伴進行‘規范’。”楊成玉說,“‘反森林砍伐法’作為歐盟單方面規則之一,會在一定程度上損害資源密集型出口國家的經濟利益,壓縮他們的貿易生存空間,從而引發貿易爭端。”

    談判存在變數

    歐盟其他貿易伙伴也對該法案表達了擔憂。西班牙《國家報》網站稱,巴西方面認為,包括這項新規定在內的“單方面行動”,與自由貿易及南方共同市場—歐盟自貿協定等協議的精神相矛盾。

    楊成玉表示,“棕櫚油爭議”能否妥善化解,取決于三個方面:歐盟對法案的執行力度;是否存在豁免期;歐盟會否增加特別條款,對法案涉及商品給予貿易優惠。

    據路透社報道,馬來西亞副總理兼原產業部長法迪拉·尤索夫日前表示,如果歐盟愿意以公平合作的態度對待馬來西亞,雙方的貿易協議談判或將恢復。

    “今年7月,歐盟將與南方共同市場開展關于建立自貿區的新一輪談判。各方本就在農業議題方面存在較大分歧。如果新法案的爭議不能妥善化解,無疑將給談判增加不確定性。”楊成玉說。

    歐盟法規對馬來西亞大型棕櫚油企業影響不大

    外媒6月12日消息:馬來西亞最大的兩家棕櫚油生產商周一表示,大型棕櫚油企業不會受到歐盟森林砍伐法的影響。

    在周一的行業會議上,森那美(Sime Darby Plantation)和聯合種植園公司(United Plantations )表示他們在遵守新法律方面不會有困難,因為多年來一直在沒有森林砍伐的土地上種植。聯合種植園首席執行官卡爾·貝克·尼爾森表示,馬來西亞的大多數大公司在10到15年前就簽署了不砍伐森林、不在泥炭地上開發的協議。他不認為自己的公司會遇到什么問題。但是他對小農戶的合規性感到擔憂。

    森達美種植園集團總經理穆罕默德·赫爾美·烏瑟曼·巴沙表示,許多小農戶進入了大型生產商的供應鏈,他們很難按照新法律的要求追蹤自己所有的棕櫚油生產。他說,大公司在遵守新法律方面不會有重大問題。

    今年4月份歐洲議會通過了森林砍伐法,禁止出口商向歐盟出口任何和森林砍伐有關的產品,其中包括大豆、棕櫚油、咖啡、牛肉等其他商品。該法律要求出口商必須提供盡職調查聲明以及可驗證的信息,證明其產品并非在2020年之后砍伐的土地上種植,否則面臨巨額罰款。馬來西亞和印尼認為這項法規可能對兩國的小農企業造成損害,因為繁瑣的行政程序帶來高昂的合規成本。

    全球有超過700萬的小農戶以種植棕櫚油為生。在主要棕櫚油生產國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小農戶占棕櫚油生產總面積的40%左右。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