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油分辨竅門
●憑油的顏色很難區分。
●假貨標簽用不干膠貼上,比較粘手。真品是水凝膠,標簽沒那么粘手。
南方都市報8月20日報道:品牌食用油從加工到出廠,有一套嚴格的程序。然而有人動起歪心思,租下一個倉庫,關起門來做冒牌食用油。昨日,記者跟隨警察一起,直擊地下食用油黑窩點,查獲大量冒牌食用油。
昨日中午12時許,記者跟隨深圳愛聯派出所民警趕往被舉報的窩點,那里是一處名為“鉆石家私廠”的廠區,空蕩蕩的廠房里已經沒有進行家具生產。廠區中間有個藍色屋頂的窩棚,鐵皮門半掩著。有3個人正在灌裝作業,一人向塑料壺上寫某知名品牌的標簽,一人用貼好標簽的塑料壺去接流出來的油,另一人封口。
外圍埋伏的警察和巡防隊員迅速沖進窩棚里。突然出現的警察讓三人傻了眼,乖乖蹲在地上。被仿冒的商家打假部人員當場就認定此窩點正在制造冒牌的食用油。大約120平方米的窩點里,擺放著23個200升的大油桶。制假人員用電機將不知名的油抽進一個被放在高處的油罐,然后打開油罐上的龍頭,用空壺接上油、封上蓋就成了某知名品牌食用油了。
“他們的標簽、包裝紙箱,全是拿我們的真品掃描圖案制作的。”被仿冒商家打假部的張先生說,真品的食用油,一箱4罐裝,廠家出貨要200多元,而此窩點160元就能出。其灌裝的油很可能是一些小型油脂廠生產。“仿冒得太像了,從油的顏色根本不能區分,但假貨的標簽是不干膠貼上的,而真品是水凝膠,標簽沒有那么粘手。”張先生向記者介紹分辨的方法。
此窩點除了生產假冒食用油外,還生產花椒油。3名嫌疑人分別為許某榮(男、19歲、廣東潮州人)、許某(男、22歲、廣東潮州人)、王某武(男、21歲、廣東省潮州人)。該特大制假窩點周邊衛生條件極差。偌大的加工場地內囤積了大量空瓶、紙箱、原油、辣椒粉及一套簡易生產設備。派出所將仿冒食用油成品132箱、“黎×鮮花椒油”72箱及生產設備和包裝材料一批,移交龍城街道執法隊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