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以為小油種和你沒多大關系,其走紅的現象,恰佐證著中國食用油市場當下的巨變,正是你未來的機會......
江湖已變。在中國一二線城市中高端超市的食用油貨架上,橄欖油、茶油、亞麻籽油等小油種漸漸占據醒目位置成為標配,這一趨勢還在向三、四線城市乃至鄉鎮市場擴展。
核心原因在于中國目前已形成世界上最大的中產階級群體,食用油不再僅滿足烹飪之需,還需提供健康養生功能、儀式感,甚至成為階層標簽。
亞麻籽油憑借稀缺性和差異化的功能,叫好又叫座,成為最具代表性的小油種明星,占據這個山頭的,終于不再是“金龍魚、福臨門、魯花”,而是八仙過海的中小品牌們。
亞麻籽油究竟因為什么走紅?
亞麻籽油又叫亞麻油、胡麻油,被稱為“陸地上的深海魚油”,王牌營養價值在于富含α-亞麻酸(ω-3系脂肪酸),含量高達50%以上,這恰是中國人體內普遍缺乏的一種脂肪酸。亞麻油因此可以補充平衡其他油種的不足,營養界公認、消費者認可,國內外的食用油巨頭均將亞麻油納入高端油種的首發陣容。
即便是調和油品類,稱霸市場的“金龍魚黃金比例調和油”、"福臨門營養家調和油"等名品,配方中都少不了“亞麻籽油”。
中國亞麻籽油市場規模有多大?
亞麻籽油市場規模仍受制于亞麻籽的產量。
亞麻籽是我國八大油料作物之一。目前年產量穩定在38-40萬噸,僅次于加拿大,居世界第二。主要分布在華北和西北地區,產量最多的省區是甘肅、寧夏、陜西、內蒙。
國產亞麻籽已遠遠不能滿足消費市場的需求,中國也是國際亞麻籽市場的進口大戶:
2016年我國從加拿大、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國進口亞麻籽47.47萬噸 ,進口亞麻籽油3.4萬噸,合計折油量已超過了國產亞麻籽的產油量。 2017年1-9月,我國已進口亞麻籽25萬噸,亞麻籽油3萬噸 ,進口勢頭不減。
按照亞麻籽30%-40%的出油率計,國內亞麻油年供給量約在30萬噸左右,低于茶油的產量,高于橄欖油的供給量。
亞麻油的“錢景”及產銷情況如何?
中國富裕階層逐漸擴大,有能力和意愿支付高品質的油品,但亞麻籽油年產量有限,隨著市場不斷升溫,廠商紛紛加大了對優質原材料的爭奪,稀缺性造就其產品價格較高,物以稀為貴,亞麻油獨特的高端油定位是其他油種難以取代的。
據新三板主營亞麻油的愛度公司業績披露,近年其經營毛利潤穩定在40%左右,主要客戶類型為電視購物、商超渠道及團購批發。亞麻油的賺錢效應可見一般,不少油企在經營傳統的大宗油品外,紛紛拓展“亞麻油”品類來“撈油水”。
亞麻籽也和其他眾多油料一樣,通常采用壓榨或浸出法制油,主要以壓榨法為主。壓榨制油工藝主要分為熱榨、冷榨兩種。冷榨亞麻籽油中亞麻酸含量比熱榨油中的高3%~4%;與進口亞麻籽相比,本地亞麻籽榨出的油更香,亞麻酸含量差別不大。
在主銷區亞麻籽油一般采用2.5~5 L規格的PET桶包裝。非主銷區大多數是玻璃瓶精品包裝形式,多以250、500 mL為主,也有廠家采用馬口鐵包裝。由于亞麻籽油中α-亞麻酸含量高,極易氧化,熱穩定性差,應儲存于陰涼干燥處,避光、充氮包裝、配成調和油或加入抗氧化劑可以延長其儲存時間。
受產量、產地及產業整體發展因素等的影響,亞麻籽原料不可能發生大的變化,而面對逐漸擴大的市場需求,研發不同區域消費者喜好的濃香型以及冷榨亞麻籽油、α-亞麻酸保健營養油及亞麻籽油精深加工的新產品,使亞麻籽油適合各類人群需要,將是未來亞麻籽油進一步開發利用的趨勢所在。
亞麻油品牌哪家強?
據粗略估計,我國亞麻籽油的生產企業多達二、 三百家,加工規模從每日幾噸到上百噸不等,技術水平參差不齊,作坊式生產占據很大份額,規模化企業較少,主要受制于亞麻籽原料較少,連同進口也不足100萬噸 ,大多處于“停停打打”,造成產品質量不穩定,創立優質品牌的難度較大,這也是大品牌止步的重要原因。
巨頭們打盹兒的時光,成就了中小品牌的彎道超車,漸趨成熟的亞麻油市場品牌霸主初露崢嶸,來看看目前出現了哪些強勢品牌?
-
紅井源 錫林郭勒盟紅井源油脂有限責任公司
-
福益德 山西寶山鼎盛科技有限公司
-
晟 麥 遼寧晟麥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
欣奇典 河北欣奇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愛 度 河北愛度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廣林子 銀川原源食用油有限公司
-
君星坊 寧夏君星坊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
草原康神 呼和浩特市草原康神食品有限公司
-
鼎 和 內蒙古久鼎食品有限公司
-
六盤珍坊 寧夏六盤珍坊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
雖是小油種,卻有著十三億人口的大市場;江湖在變,看清潮水的方向,心動還是...行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