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日報
花生期貨就要來了,相關產業知識你了解嗎?
花生主要有油用、食用、飼料及工業用三種主要用途。
第一,油用花生量約占花生產量的53%。在我國油料作物中,花生出油率40%左右,葵花出油率38%左右,菜籽出油率35%左右,國產大豆出油率17.5%左右,進口大豆出油率19%左右,幾種油料作物花生的出油率最高。目前提取花生油的方法主要有壓榨、溶劑浸出法(或稱萃取法)和水溶法。
第二,食用包括直接食用和做深加工食品用。直接食用方面,我國傳統的食用方法包括生食和經過煮、炸、炒、烤等簡單加工處理食用,或專門加工成食品。加工食品主要包括糖果類,糕點類,小吃類,粥、湯、飲料類和西式類等。深加工食品方面,我國花生深加工制品主要有花生醬、花生飲品及花生蛋白等。花生醬主要用于出口,在國內市場亦越來越受歡迎。花生飲品的感觀性狀為乳白色奶狀液,口感柔和、香甜,無異味,具有花生清香味道,無豆漿的豆腥味和澀味,極易被消費者接受。花生蛋白產品多種多樣,以粉狀花生蛋白為主,如花生粉、濃縮蛋白、分離蛋白等。
第三,花生壓榨后的副產品主要有花生餅粕和花生殼。花生餅粕蛋白質含量50%以上,目前主要用作飼料或肥料。花生殼具有眾多用途,如用作食用菌栽培、飼料等,工業上用于制造膠粘劑、碎料板、活性炭、制藥等。
花生是我國重要的經濟作物和油料作物。在我國主要油料作物中,花生種植面積位居第三,僅次于大豆和菜籽。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花生種植面積為4600千公頃,占國內五大油料作物總種植面積的18.36%。
我國花生種植分布廣泛,除西藏、青海、香港外全國各地均有種植。但是,各省份在花生生產的要素稟賦、技術水平、基礎設施、產業政策等方面差異顯著。受上述因素的影響,我國花生生產格局也在不斷變化,還沒有形成相應的優勢區域和產業帶。目前,我國花生種植主要分布在華中、華東、華南和華北地區。具體到省份,較集中分布在山東、河南、河北、江蘇、安徽、廣西、遼寧、四川、湖北、廣東、福建等。其中河南和山東是我國最大的兩個花生種植省,種植面積占比分別為26.04%和15.05%。
我國是花生產銷大國,進口國家主要集中于非洲,近年來由于國際花生價格遠低于國內,花生進口量持續攀升,2020年1—7月花生進口量累計高達62.29萬噸,遠超往年進口水平,其中自塞內加爾和蘇丹兩國進口量占比87%。出口地集中于歐洲和日本,每年約為十幾萬噸。受花生價格不斷提高,種植收益不斷增加影響,近年來花生生產呈現三大特征:播種面積緩慢增加,單產水平不斷提高,總產量呈增長態勢。
事實上,目前,國內花生企業多以中小型勞動密集型加工企業為主,融資貸款和人工成本高。我國花生油脂加工企業主要分布于山東、河南、河北、湖北、廣東、廣西。其中山東和河南兩省內的花生壓榨產能占全國的70%以上。目前主要的花生油脂加工企業包括山東魯花、青島長生、青島益海嘉里、中糧艾地盟、費縣中植等。其中,魯花、益海和中糧占全國花生壓榨量的比重在50%左右,其他規模企業壓榨量占30%—40%,小作坊占10%—20%,中小型壓榨企業集中在山東和河南地區。另外,花生產業集中度相對較低,行業門檻不高,產品同質化競爭嚴重。
行業人士認為,金融工具幫助實體企業風險管理的作用日益提高,未來花生期貨的上市勢必加快行業的整合力度。此外,花生期貨的上市,對全國花生產業穩定發展是一件大好事。一方面,上游種植端可以根據期貨價格合理調整種植結構,控制花生銷售節奏,中游貿易商和下游壓榨企業通過期貨工具降低采購成本和鎖定銷售利潤的同時,也增加了一條現貨購銷渠道。另一方面,可以引領農業轉型升級,通過訂單農業、基差采購等實現價格波動風險管理和現貨購銷保障。
豫新投資總經理邱濤認為,花生期貨上市后,隨著期現業務的進一步發展,花生倉單業務的開展將使現貨花生具備較強的金融屬性,很好地開展倉單相關業務,既保障了現貨價格風險管理,又增加了購銷渠道,企業盤活現貨資產,增加了融資渠道。花生期貨上市后,貿易商可以通過花生期貨的套期保值、點價、套利等功能來管理現貨市場價格波動風險。而且,當前在其他農業領域廣泛開展的“保險+期貨”“期貨+訂單”“保險+期權”等模式,也可以豐富花生企業對沖風險的途徑和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