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ilcn油訊
盡管先后經歷了中美貿易摩擦、非洲豬瘟及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中國對進口大豆的胃口不減反增。
2020年中國大豆進口量首次破億噸,達到1.0033億噸;未來進口量回到數年前的爆發式增長已無可能,但仍或居高不下。
我國專家預計,中國對大豆的總需求量在2030年將達峰值,會接近1.2億噸;
美國農業部本月發布的油籽年報預測:2021/2022年度中國大豆進口量仍將達到創紀錄的1億噸。
國際著名情報機構普氏能源近日預測:中國將在2020/2021和2021/2022市場年度(10月至9月)分別進口大豆1億噸和1.1億噸。
為何大豆進口越來越多?
大豆壓榨產出20%的食用豆油和80%的飼用豆粕;中國百姓的日子越過越好,食用油和肉蛋奶的消費量有增無減。
2020年我國人均食用油的消費量為29公斤,超過世界人均消費量不少,也高于韓國等同類市場;同時豆粕繼續在動物飼料中占主導地位,隨著中國生豬規模化養殖的擴大,豆粕需求也將繼續增加。
近年來我國實施大豆振興計劃,2020年國產大豆1960萬噸,主要確保用于豆制品等的食用大豆國內自給。長期看,通過擴大面積增加大豆產量的空間有限,植物油和蛋白粕高度依賴進口的局面難以改變。
進口大豆邁入億噸時代,為一度低迷的大豆壓榨行業提供了新的發展動能,新一輪的擴產競備賽已拉開大幕。、
1990年代末期中國開放大豆進口,大豆進口量、消費量、加工量連年增長,中國的大豆壓榨產能隨之不斷擴張;但從2018年中美貿易戰爆發及非洲豬瘟發生以來,大豆進口和消費量出現下行拐點,大豆壓榨業首次出現負增長。
據行業機構數據,2019年國內油廠大豆壓榨產能達46.5萬噸/日,其中進口大豆壓榨產能約41.8萬噸/日,按照一年335天的運營日期計算,大豆年壓榨量可達1.56億噸;而2019年中國壓榨行業加工大豆約9000萬噸,開機率僅約六成,很大部分產能都被閑置。
產能過剩的行業痼疾疊加普遍下滑的壓榨利潤甚至虧損,2018-2019年間中國大豆壓榨行業經歷了又一輪洗牌,一些經營規模小、缺乏資金實力及風險管理能力的壓榨企業無法承受行業的動蕩,有的停產有的破產,有的被兼并東山再起,有的被拍賣抱憾出局。
大豆壓榨行業集中度則進一步提高,前十大壓榨企業占到全國產能的84%,中糧約為18%,益海嘉里16%,九三和中儲糧各8%。
2020年以來,進口大豆回歸上升趨勢,意味著市場增長空間再次被打開。因此,擴增提產、保持規模優勢,成為大豆壓榨集團競相追逐的首要任務。
據各地方媒體報道及各企業公開資料:
中糧集團:中糧油脂業務板塊計劃啟動四個新建項目,分別位于陜西、海南、吉林和遼寧,包括:陜西西安渭南大豆壓榨/油脂精煉及小麥加工項目、海南澄邁馬村港油脂加工項目、吉林榆樹精煉油脂項目。
益海嘉里:益海嘉里分別在四川重慶、山西太原、廣東茂名、潮州等地新建或擴建大豆壓榨項目,已經或即將投產;同時在河南周口/開封市、江蘇啟東等地擬建及正在新建包括大豆壓榨在內的糧油項目。
九三集團:2020年九三與丹東老東北農牧公司簽約,通過租賃方式,重啟其大豆壓榨項目;2021年3月,九三與河南陽光油脂安陽公司委托加工項目簽約,九三壓榨板塊加工產能將得到提升。
中儲糧:2020年在山東日照啟動包括大豆壓榨在內的糧油加工物流倉儲項目;2021年初與京糧控股合資成立公司,啟動湖南岳陽油脂基地項目。
山東渤海:青島董家口糧油基地項目于2021年開工建設。
嘉吉集團:2020年通過司法拍賣收購山東新良油脂資產,改造升級為旗下大豆壓榨廠。
路易達孚:2020年與江海糧油合作啟動張家港二期糧油飼料項目。
和潤集團:2021年將在河南及江西建設飼料蛋白糧油加工項目。
另外,2020年江蘇一德集團在分別在重慶及江西九江開工建設大豆壓榨項目,廣西澳加糧油投資的海南澳斯卡國際糧油項目即將于今年投產......
大豆壓榨處于食用油產業鏈的上游,綜合實力強的大型壓榨集團通過密集廣泛的布局,在原料采購和運輸上獲取成本優勢,并有能力通過套期保值對沖原料價格波動,已經從單一的生產制造企業向“金融+貿易+資本+農業+物流”綜合性運營商轉變。
隨著大豆壓榨產能繼續呈擴張態勢,新增優勢產能將繼續淘汰落后產能,食用油行業也將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與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