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區團購這條賽道上,拼多多與美團已開始領跑。據招商證券分析師判斷,寡頭壟斷的格局將在1-2年內形成,具有足量資源優勢的多多買菜和美團優選有望成為最后的贏家。
細究社區團購的業務增長,米面糧油等標品往往占據平臺收入的相當一部分。“巨潮商業評論”在題為《賣油,王興和黃崢的新賭局》文中稱:
“在白熱化的社區團購大戰中,平臺方為了追求單量,往往會上架不少大件貨,而B端商家,尤其是小B商家,發現價格優勢后會專門囤貨,因此現在平臺都在拿快消品、糧油走流水。
據媒體報道,美團優選將2021年GMV(成交額)目標定為2000億元,沖擊5000-6000萬/天單量,多多買菜則將目標定為1500億元,大件貨則是能達成這一目標最簡單的手段。單以美菜為例,據金龍魚招股書披露,美菜2018-2019年連續兩年為金龍魚第一大客戶,銷售額分別達到28.9億元和40.4億元。”
有數據顯示:“目前多多買菜的大件貨比例接近30%”,米面糧油成為平臺大戰中的必爭之地。
當多多、美團等平臺巨頭變身“超級賣油郎”,底層草根賣油郎們的生存空間卻受到擠壓。
6月1日,某頭部社區團購平臺的九江中心倉。一群當地的糧油經銷商魚貫而入,一人一角,手動拉起了一條白底黑字的橫幅,上面寫著“杜絕平臺低價傾銷,給供應商基本利益”。
“我們做糧油的,最近幾天的‘爆款’產品實在是破價太狠了,早就跌破了我的供貨價。”一個維權的供應商說。
為了數據好看,平臺一面燒錢補貼引流量,一面壓縮供應商供貨價格拼毛利;很多時候平臺上終端價比從經銷商手中進貨價都要低,大批小超市轉向社區團購,有的下游老板不再拿貨,當了團長;賣油郎們的生意差了許多。
而伴隨著社區團購競爭加劇,扭曲的“刷單"亂象屢見不鮮。因為可被回收,食用油往往成為刷單“神器”;團友們購買后讓供應商回購,團長可以賺傭金加推廣費,供應商用更便宜的價格把產品收走,有的甚至再供給平臺。
例如某平臺的食用油一桶售價45元,團友刷單后全額返現,每桶油返傭金2.99元,同時被計入“推廣獎勵”;而團長隨后將食用油以44元的價格轉給供應商,自己總計獲得1.99元的收入。
這些對糧油產品的渠道、價格管控以及規范運營均產生不利的影響。有人說,給社區團購平臺供貨是找死,不供貨是等死,畢竟你不供貨有別人搶著供貨。
但很多油脂廠商及品牌方仍愿意選擇陪巨頭一起玩這個游戲,積極爭取拿到幾大平臺的入場券。
例如金健米業全力對接與跟進興盛優選,金龍魚、道道全的產品也分別進入了興盛優選、多多買菜、橙心優選、美團買菜等主流團購渠道。
因為對于糧油企業來說,社區團購帶來的下沉流量具有戰略意義。
社區團購消費者主要來自三、四線低線城市和鄉鎮,居民價格敏感群體占比更高,主打“低價”的社區團購,會比傳統電商或線下商超更受歡迎。這與糧油行業近年來推動渠道下沉,擴大增量市場的主攻方向不謀而合。
社區團購在鄉鎮市場的下沉速度很快,而這正是很多糧油廠商的薄弱之地,油企選擇與社區團購進行合作也是一種借力擴容、提升增量的方式。
但社區團購對于低價的要求,有可能使品牌價格體系和渠道管控體系受到破壞;大品牌一般不會直接參與社區團購,通常通過指定SKU商品、指定經銷商的方式供貨。當然,也有一些品牌選擇不和社區團購平臺合作,甚至嚴禁渠道商給平臺供貨。
而對于地方品牌、小品牌而言,其渠道包袱沒有那么重,且符合平臺“低價”的調性,會期望通過社區團購渠道成長成為主流大品牌,態度也更為積極。
在疫情背景下,社區團購市場發展迅猛, 雖然短期競爭激烈虧損較大,但商業模式已被驗證可以跑通,預計2025年社區團購市場規模將達到約2-3萬億。
社區團購大戰仍在繼續,在凌厲的“燒錢大戰”“價格攻勢”前,沒多少人招架得住,即便是縱橫菜場多年的大爺大媽們,也不由培養起了手機買菜的習慣。
隨著網絡平臺巨頭們紛紛成為“賣油郎",對品牌方的渠道管理將提出更大挑戰。“抵制是被動的,廠家最終只能適應”,有供應商給出了這樣的判斷。
來源:巨潮商業評論、界面、第一財經、東吳證券、招商證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