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本重壓下增收難增利,金龍魚布局預制菜謀新增量

    2022-06-14
    摘要:

    金龍魚董事兼總裁穆彥魁在金龍魚2021年度業績說明會表示,金龍魚在預制菜領域的多處央廚項目已開建或投產,并有多地多個項目確定投建,未來央廚項目將超20個。

    藍鯨財經    

    6月10日,金龍魚董事兼總裁穆彥魁在金龍魚2021年度業績說明會表示,金龍魚在預制菜領域的多處央廚項目已開建或投產,并有多地多個項目確定投建,未來央廚項目將超20個。

    2021年和2022年一季度,金龍魚營收保持增長,但受原料成本上漲影響凈利潤持續下滑。投資者也關注金龍魚未來的增長點在哪,所以調價和預制菜等話題成為業績說明會的焦點。

    金龍魚方面稱,預制菜項目仍在初期投入階段,還未實現盈利,但前景可期。其他產品原料成本上漲至歷史最高位,相關產品在2022年已經連續兩次調價。不過,金龍魚方面也稱,重點關注米面油在產品結構調整帶來利潤增長,以及產業鏈延伸,開發下游產品以提高主業盈利能力。

    金龍魚作為世界7大糧商之一豐益國際控股在中國的上市公司,擁有完整的產業鏈。此前經歷多次原料漲價行情,金龍魚反而不斷拓展多元業務,實現了產品的升級。此次原材料上漲的節點,金龍魚加碼預制菜,實現產業鏈閉環,面向B端和C端市場,金龍魚具有較大優勢。

    年內已兩次調價

    在業績說明會上,原材料成本不斷提高,凈利潤下滑,金龍魚是否提價成為焦點問題。投資者問道,今年以來,金龍魚食用油產品進行了幾輪調價?近期有無調價計劃?

    穆彥魁并沒有回避,明確回復:“已調過兩次價格,面對國際食用油大漲環境,近期還在考慮第三次調價。截至目前,原料價格持續上漲,已經處于歷史最高位。一季度因為原材料價格上漲原因,利潤受到影響,二季度通過提價、降本增效等措施,經營業績會有很大改善。”

    財報顯示,2022年一季度,金龍魚實現營業收入565.36億元,同比增長10.68%;但凈利潤1.14億元,同比下降92.71%。

    對此,金龍魚董事兼財務總監陸玟妤在業績說明會上稱,2022年一季度,受南美干旱天氣以及俄烏沖突等因素影響,金龍魚主要原材料大豆、大豆油及棕櫚油等價格出現前所未有的快速大幅上漲,金龍魚的期貨業務產生虧損。現貨業務,受國內疫情多點散發對物流運輸、終端銷售、餐飲產生影響,疊加經濟疲軟、消費不振、市場競爭加劇等,金龍魚2022年一季度廚房食品的銷量同比有所下降,中高端零售產品的利潤受到較大影響。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2年第一季大豆進口均價為608美元/噸,較2021年的483美元/噸同比上漲近26%。

    里斯戰略定位咨詢高級顧問馮華青認為,今年糧油品類的成本上漲主要源于復雜的國內外形勢造成的通脹壓力,并非金龍魚單獨面對的課題。相反,作為行業頭部企業,金龍魚對成本的消化能力顯著優于中小企業。

    此前,金龍魚經歷過多次原料漲價的情況,并且通過規模優勢順利度過。

    2008年初,大豆市場價格一路看漲,飆升近30%。當年3月,金龍魚準備漲價,但堅持到原料價格下跌,反而降價,在其他品牌猶豫之際,金龍魚市場占有率大幅增加。

    不過,經歷了2008年的原材料成本漲價,金龍魚意識到,不能僅依靠量取勝,需要從數量向質量發展轉型。于是,金龍魚投資8億元,在上海建設了豐益全球研發中心。在研發中心的基礎上,開發了米業、面業、調味品,以及日化產品。產品多元化的同時,金龍魚旗下產品更加高端化。

    高端化也將是金龍魚未來提升業績的重要方向。投資者詢問,2022年金龍魚業績目標是多少?從細分業務看,金龍魚實現目標的路徑是怎樣的?重點發力哪些業務領域?

    穆彥魁表示,由于國外成本還在持續上漲,以進口為主的業務業績不好確定。以國內原料為主的業務,國內業績相對穩定,而且從銷量上來說,還處在增長階段。米面油作為主業將持續發力,一方面通過產品結構調整帶來利潤增長,另一方面,從產業鏈延伸,開發下游產品層面以提高主業盈利能力。

    在市場擴張方面,穆彥魁表示,市場低迷時期金龍魚沒有收購計劃,也不會在小包裝食用油領域謀求更大的市場占有率。但是在調整產品結構、新品開發方面會投入更多。比如隨著人們消費水平提升,對于產品質量、功能性要求越來越高,金龍魚研發出零反式脂肪酸產品、谷維多稻米油產品、以及“樸食有機”產品等,都是功能性及健康化的產品,更加符合現代消費者需求。

    投建超20個央廚項目

    投資者關注的另一個重要焦點就是預制菜項目。關注點包括金龍魚預制菜的銷售與利潤如何?會不會成為金龍魚第二大收入商品。

    金龍魚董事兼常務副總裁牛余新回答投資者稱,預制菜剛剛推出,未來發展前景樂觀。

    金龍魚投資預制菜有多樂觀?金龍魚用行動說明了一切。

    對于預制菜,穆彥魁在業績說明會上首次對外表示,從金龍魚全國央廚項目的布局來講,除目前已在杭州、廊坊、西安、周口、重慶等地正在建設的央廚項目外,在廣州、天津、鄭州、太原、溫州、海口、貴陽、淮安等20多個城市也已確定建設央廚項目。

    金龍魚曾在2021年度報告中透露:“杭州、重慶、廊坊、西安等地的中央廚房項目正在加速建設中,將會在2022年開始陸續投產。”并未透露項目的具體數量。

    對于央廚的建設,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認為:“中央廚房涉及基地、食材、加工、供應鏈等多個產業環節,是鏈接前端原料生產和后端凈菜供給的核心。大廚房戰略未來前景不錯,一般都是大企業來玩才能玩得好,與金龍魚的規模很匹配。”

    目前,金龍魚杭州央廚項目已于3月投產,并成為杭州亞運會配餐單位。據了解,該項目總面積約9萬平米,引入合作伙伴的菜、肉等原料,使用自有米面油等生產。其中自營央廚超2萬平方米,用于加工凈菜、肉,供應學生餐、企業餐,也可以供應給超市、連鎖餐飲店相關預制產品。作為杭州亞運會配餐單位,疫情期間為杭州政府、上海政府提供部分防疫餐、保障餐。預制菜和調味醬是酒店、餐飲企業或者航空公司需要的產品。

    據悉,杭州央廚項目已經達到最高產能的20%。 未來金龍魚央廚項目,會進一步向預制菜和學生餐拓展,2022年將投產的陜西興平和河南周口項目,會以學生餐為主。

    因為央廚項目,金龍魚的投入不斷增加。財報顯示,2021年末金龍魚固定資產達321.96億元,較2020年末的271.78億元,大幅增加18.46%。董事兼財務總監陸玟妤表示,米面糧油以及央廚項目的投資導致固定資產增加。

    項目陸續落地,投資者關心的是:“這些項目能否提升金龍魚的盈利能力,以及何時帶來利潤?”

    對此,金龍魚方面相對冷靜。金龍魚副總裁邵斌表示,中央廚房預制菜業務剛剛起步,銷量較小。金龍魚會努力保持相關業務的競爭優勢,預計未來發展空間較大。

    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預制菜市場規模為3459億元,預計2026年預制菜市場規模將破萬億元。

    據了解,金龍魚控股股東為豐益國際,豐益國際在新加坡主板上市,2021年營收657.94億美元,超過ABCD四大糧商中的邦吉和路易孚達。2020年豐益國際收入505.27億美元,在世界500強中排名第211名。

    豐益國際在中國大陸業務主要在金龍魚旗下,是由著名愛國華僑郭鶴年和其侄子郭孔豐共同投資。截至2021年底,金龍魚在全國擁有71個已投產生產基地,并在潮州、蘭州、合肥、青島等地新建多個生產基地。

    預制菜,金龍魚的下一站?

    據了解,預制菜肴是畜禽、蔬菜、水產等食材經前處理、分切、調理等預處理,和/或經包裝、速凍或殺菌等工業化加工方式制成的預包裝菜肴產品。國外也稱家庭代用餐。通常可分為即食、即熱、即烹、即配四個類別。

    加碼預制菜并大力建廠,這是延續了金龍魚最早加碼米面領域的做法,是否會成為其下一個增長極?

    在食用油、米面、調味品等諸多領域產業鏈布局后,金龍魚推出預制菜有其優勢。朱丹蓬認為,金龍魚控股的豐益國際由益海和嘉里兩家企業合并而來,最早從事食用油行業,就擴展至米面糧,形成了產業鏈優勢,進入預制菜領域是水到渠成。

    預制菜行業規模大,目前也處在野蠻生長期。

    “預制菜第一股”知味香招股書顯示,預制菜行業存在眾多同類型中小企業及個體工商戶,其中多數采用作坊式生產,競爭較為激烈,從而導致行業整體毛利率較低。未來,規模化經營企業與作坊式生產企業的利潤差距將進一步拉大,體量較小的企業若不能進一步發展,則會在激烈的競爭中被逐步淘汰。

    馮華青認為,金龍魚在消費者心智中清晰代表了調和油品類,在米、面、掛面等品類則憑借強大的渠道能力布局,預制菜品類在近幾年迅速發展,但競爭也尤為激烈,金龍魚通過品牌延伸恐很難主導快速發展的新型品類。

    對此,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式食品加工與裝備創新團隊首席科學家、農業農村部預制菜行業標準制定牽頭人張春暉認為,制作預制菜需要有原料供給端優勢、產業生態優勢,以及政產學研和金融、物流、渠道網絡優勢。

    朱丹蓬認為,相比進入預制菜領域的其他品牌海天、雙匯、得利斯等,金龍魚在大宗原料的話語權、產業鏈的完整度,以及渠道的控制力,甚至政商關系層面,都具有難以比擬的優勢。因此,金龍魚的預制菜業務有望成為金龍魚下一個快速增長的主業。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