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行多元化的油脂油料進口策略

    2022-07-06
    摘要:

    對于油脂油料的供應,我們應該立足國內,充分利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實行多元化的油脂油料進口策略。第三季度仍然是一個非常艱難的時期。

    期貨日報

    今年上半年,國際油脂油料價格加速上漲,不斷刷新歷史紀錄。不過,近期,美聯儲開啟激進式加息導致大宗商品集體承壓,以棕櫚油為首的三大油脂價格出現下跌。在張立偉看來,前期,在國際油脂油料價格上漲時,企業面臨生產經營風險。當前,國際油脂油料價格出現急速下跌,更是對國內相關企業帶來不利影響。因此,對我國油脂油料加工企業來說,第三季度仍然是一個非常艱難的時期。

    7月4日,由主辦的2022年“期貨大家談”大宗商品年中峰會農產品專場于線上舉行。國家糧油信息中心決策服務處處長張立偉作了題為“2022年國內外油脂油料市場分析與展望”的主題演講,在分享其研究成果的同時給市場以啟發。

    國際油脂油料價格拐點開始顯現

    事實上,受多重因素影響,自2020年下半年以來,國際油脂油料價格一直處于振蕩上漲期。今年上半年,國際油脂油料價格加速上漲,不斷刷新歷史紀錄。

    張立偉分析說,主要是由于“灰犀牛”事件與“黑天鵝”事件交替出現,造成植物油價格大漲并大幅波動。其中,“灰犀牛”事件包括極端天氣導致加拿大油菜籽產量大幅下降,南美大豆由預期增產變為減產;勞工短缺導致馬來西亞棕櫚油產量恢復緩慢;通脹、加息導致全球經濟衰退預期增強。“黑天鵝”事件則包括印尼棕櫚油出口政策反復多變,以及俄烏發生地緣沖突。不過,近期,美聯儲開啟激進式加息導致大宗商品集體承壓,疊加印尼巨量棕櫚油庫存以及加速恢復出口,以棕櫚油為首的三大油脂價格出現大跌,3周時間里跌去近30%。

    除宏觀因素的影響外,張立偉告訴記者,還需要注意,2022/2023年度,全球油脂油料供需也發生了一系列變化。全球油料方面,據美國農業部預計,2022/2023年度,全球油菜籽產量由上年的減產753萬噸變為增產4778萬噸,全球大豆產量由上年減產1612萬噸變為增產4338萬噸。

    當前,受全球大豆產量和期末庫存增加的影響,CBOT大豆價格出現回落。不過,張立偉認為,南美大豆減產、美國大豆產區天氣的不確定性,仍將成為支撐第三季度國際大豆價格的因素。

    據他介紹,南美方面,今年大豆產量下降,出口減少。1—6月,巴西大豆出口5333萬噸,同比減少645萬噸,預計7—12月出口量將低于去年同期水平。第三季度國際市場大豆供應相對偏緊,資金還可能炒作天氣問題,國際大豆價格可能大幅振蕩。而第四季度在美國大豆豐收后,國際大豆價格將振蕩回落。美國方面,今年春播已基本結束,大豆播種進展順利。不過,仍需關注美國大豆最終種植面積和產區天氣變化對大豆生長狀況的影響。“市場預計,今年南美大豆種植面積繼續增加。如果第四季度產區天氣正常,2023年南美大豆產量將大幅增加,屆時國際大豆價格可能出現大幅下跌。”張立偉判斷說。

    全球油脂方面,據他分析,從數據來看,2021/2022年度,全球植物油產量增加近500萬噸,國內消費僅增加224萬噸,進口大減505萬噸,植物油的供應相對充裕。植物油價格仍然出現大幅上漲,原因在于供需不平衡、俄烏沖突、出口政策、油料及原油價格上漲、投機資金炒作等。不過,2022/2023年度,全球植物油產量繼續增加,供應狀況出現明顯好轉。據油世界預計,2022/2023年度,全球17種油脂產量將增加710萬噸,出口增加500萬—600萬噸,消費增加640萬噸,主要來自食用。預計下一年度全球油脂供應過剩,期末庫存增加200萬噸,至3410萬噸。

    全球兩大棕櫚油主產國——印尼和馬來西亞棕櫚油產量占全球總產量的84%,出口量占全球的89%。由于棕櫚油主產國和出口國集中,兩國的產量和出口政策對棕櫚油價格影響巨大。

    據張立偉描述,馬來西亞方面,近幾年,棕櫚油的種植面積和單產均呈現下降趨勢。因此,印尼將成為全球棕櫚油增產的主要來源。事實上,今年以來,印尼的棕櫚油出口政策不斷調整。在出口禁令頒布后,整個5月棕櫚油出口量不足60萬噸,5月底庫存超過800萬噸,6月底達到900萬噸。印尼的港口和油廠各個環節都出現了脹庫情況,出口緊迫感強烈。

    “為緩解庫存壓力,6月初,印尼將棕櫚油出口配額從其國內銷售的3倍提高到5倍。7月1日又提高至7倍,后又允許企業在支付200美元/噸后不要配額出口。近日又計劃將生柴摻混比例由30%提高到35%—40%。”張立偉說。

    “考慮到棕櫚油進入增產季,印尼脹庫急迫出口,當前棕櫚油價格的拐點已經出現。每年4—10月是棕櫚油的高產期,隨著馬來西亞勞工短缺問題不斷緩解,印尼加速出口。整體來看,下半年全球棕櫚油供應該是非常充裕的。”張立偉認為,上半年由于棕櫚油價格高漲,與其他油脂的價差縮小,其消費受到明顯抑制。印尼、馬來西亞為提高棕櫚油出口競爭力,必須使豆油、菜油與棕櫚油的價差擴大,這樣棕櫚油的價格優勢才能顯現。

    利用衍生工具規避風險十分必要

    據張立偉介紹,由于國際油脂油料價格漲幅高于國內,豆油、棕櫚油、菜油均出現進口價格倒掛。今年上半年,國內油脂油料企業的日子比較難過。其中,菜油最高倒掛4000元/噸,豆油最高倒掛3000元/噸。基于此,進口企業生產經營受到影響。此外,油料進口價格大幅提高,使得我國大豆、油菜籽壓榨企業同樣出現持續虧損。

    “前期,在油脂油料價格上漲時,企業面臨生產經營方面的風險。當前,油脂油料價格出現急速下跌,更是對國內相關企業帶來不利影響。對我國油脂油料加工企業來說,第三季度仍然是一個非常艱難的時期。”張立偉表示。

    事實上,現在越來越多的產業企業開始運用金融工具,油脂油料行業更是運用期貨工具最為成熟的行業之一。“今年,如果油脂加工企業或貿易企業運用期貨及期權工具對風險敞口進行了套期保值,那么將在很大程度上規避掉價格風險。”張立偉說。

    此外,他還提到,2018年,中美貿易沖突,我國大豆進口受到很大影響。最近幾年,國家對油脂油料的種植非常重視,支持力度不斷加大。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未來幾年,我國大豆和油料產量將會保持增加態勢。國內方面,近幾年,中央一號文件都提出,要穩定大豆生產,多措并舉發展油菜、花生等油料作物。為鼓勵增加油菜種植面積,2018年開始,國家財政對長江流域油菜輪作給予150元/畝的補貼。“2022年,國內菜籽產量有望達到1500萬噸,連續第4年增加。”張立偉預估。

    “糧食既是關系到國計民生和國家經濟安全的重要戰略物資,也是人民群眾最基本的生活資料。糧食安全與社會的和諧、政治的穩定、經濟的持續發展息息相關。可以說,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基礎和根本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實現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要堅持以自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在張立偉看來,對于油脂油料的供應,我們應該立足國內,充分利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實行多元化的油脂油料進口策略。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