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開白俄羅斯豆、菜粕進口,蛋白進口趨向多元化格局

    2022-10-15
    摘要:

    隨著蛋白多元化戰略的不斷推進,未來對單一來源的蛋白供應依賴度有望獲得下降,以減少外部環境及國際關系變化可能形成的沖擊。

    中信建投期貨

    海關總署10月1日發布《關于進口白俄羅斯菜籽粕和豆粕檢驗檢疫要求的公告》,并從即日起允許符合相關要求的白俄羅斯菜籽粕和豆粕進口。近年來我國不斷放開蛋白粕進口來源國,增加我國蛋白進口渠道,形成多元化進口格局。

    目前國內豆粕供應主要來自對G3國家(巴西、美國、阿根廷)的進口大豆壓榨,以及加拿大菜籽及菜粕、烏克蘭葵粕。但隨著蛋白多元化戰略的不斷推進,國家對各個國家蛋白粕進口的放開,未來對單一來源的蛋白供應依賴度有望獲得下降,以減少外部環境及國際關系變化可能形成的沖擊。

    白俄羅斯豆粕、菜粕基本情況

    白俄羅斯國內大豆主要依賴進口,并且從15/16年度開始進口量大幅提升,15/16年度進口大豆5.5萬噸,而19/20年度大豆進口達到峰值54.9萬噸。白俄羅斯的豆粕出口量整體增加,在19/20年度大豆出口亦達到峰值33萬噸,預估22/23年度白俄羅斯豆粕出口量25萬噸。

    近幾年白俄羅斯菜籽產量整體平穩,但白俄羅斯的菜籽進口量整體呈上升趨勢,這也導致白俄羅斯的菜粕出口整體呈現上升趨勢。11/12年度白俄羅斯僅進口1.1萬噸菜籽,而21/22年度菜籽進口飆升至36萬噸。菜籽供應增量帶來白俄羅斯國內消費的增加,也增加了白俄羅斯的菜粕出口,15/16年至21/22年度菜粕出口從5.3萬噸增至13萬噸,預估22/23年度菜粕出口14萬噸。雖然當前白俄羅斯豆、菜粕出口數量相對我國進口量較小,但新增進口來源,對我國蛋白粕進口也能有一定補充。

    滿足國內蛋白需求措施有哪些

    直接進口蛋白來源多元化

    近幾年我國陸續開放蛋白進口國,我國前期主要依靠進口大豆壓榨豆粕滿足國內增長的蛋白需求,國內直接進口豆粕數量較低,但近幾年直接進口豆粕整體上漲。進口大豆主要來自美國、巴西和阿根廷。作為全球大豆主產國的巴西和阿根廷,我國在僅3年放開兩國豆粕進口。我國還陸續放開如印度、哈薩克斯坦、烏克蘭等國菜粕,保加利亞、俄羅斯的葵粕以及棉粕、棕櫚粕等雜粕進口。2018年以來,我國菜粕、棕櫚粕和豆粕進口整體逐步增長。

    科學技術的突破

    為了擺脫對國外蛋白的依賴,我國研究人員不斷努力研發,在2021年10月底,中國農業科學院飼料研究所實現全球首次從一氧化碳到蛋白質的合成,在一碳生物合成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

    國內政策支持

    今年我國更加重視國內糧食和飼料安全,鼓勵產區帶狀復合播種,在“擴大大豆和油料生產”政策鼓勵下,預估今年國產大豆面積增加超2000萬畝,農業農村部9月報告預估今年國產大豆產量將達到1948萬噸。

    農業農村部今年在召開豆粕減量替代會議,大力推廣低蛋白多元化飼料精準配方技術,預計能減少上千萬噸豆粕需求。

    減少對單個國家的進口依賴度,直接進口蛋白來源多元化格局也有利于我國掌握進口主動權,畢竟與過度依賴的某一進口來源國一旦發生貿易摩擦,不利于我國進口安全。保障我國糧食與飼料安全,供應端做加法與需求端做減法并行不悖。

    20221015/8a82b3a0144ec9661958a719f7b060d0.png

    20221015/ed3cf1fcefc1e1e1e58ee09897677ba7.png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