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消息:截至2022年10月14日的一周,全球油籽價格大多上漲,美國大豆從上周的兩個半月低點反彈,因為美國政府發布的大豆產量預期低于市場共識,頭號買家中國再次入市采購美豆。但是國際原油期貨回落,巴西大豆產量前景樂觀,美元走強削弱美國農產品出口競爭力,限制了油籽漲幅。
周五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的2022年11月大豆期約報收13.8375美元/蒲,比一周前上漲1.2%。美灣10月船期的1號黃大豆平均報價為每蒲16.1125美元,比一周前上漲2.8%;芝加哥12月豆粕期貨報每短噸411.10美元,比一周前上漲2.6%;芝加哥12月豆油期貨報每磅65.30美分,比一周前下跌2%;泛歐交易所(Euronext)11月油菜籽期約報收633.75歐元/噸,比一周前上漲0.7%。洲際交易所(ICE)的11月油菜籽報收862.30加元/噸,比一周前下跌0.9%;阿根廷上河大豆FOB現貨報價為每噸589美元(含33%出口稅),比一周前上漲4.2%。周五美元指數報113.202點,比一周前上漲0.5%。
本周國際原油期貨大幅下跌,結束過去兩周的連續上漲態勢,因為擔心全球經濟衰退以及燃料需求疲軟,超過了歐佩克聯盟大幅削減產量的支持。紐約商品期貨交易所(NYMEX)的西德克薩斯中質原油(WTI)11月合約報收85.61美元/桶,比一周前下跌7.6%。全球基準的12月布倫特原油期貨報91.63美元/桶,比一周前下跌6.4%。
美國通脹高企,加息鼓點密集%
由于周四美國勞工部發布的個人消費者價格通脹數據(CPI)熱度超過市場預期,市場對美聯儲再次大規模加息的押注上升。9月份美國CPI環比上漲0.4%,高于8月份環比增幅0.1%;9月份CPI同比上漲8.2%,略低于8月份的8.3%。這份報告強化了美聯儲將在11月1-2日會議上連續第四次加息75基點的預期,也使得人們對美聯儲貨幣政策轉向(pivot)的期待再次落空。
美聯儲為首的央行為抑制高通脹而采取激進貨幣緊縮政策,導致借貸成本連續上升,金融以及商品市場流動性縮減,投資者風險偏好削弱,因為投資者日益對可能出現的經濟衰退前景感到擔憂。往年農產品期市雖然也會受到宏觀面因素的沖擊,但是似乎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和美元走勢密切(負)相關。
在市場對美聯儲能否實現軟著陸的信心已經消磨殆盡之際,很難想象會有哪一個商品市場在量化緊縮、經濟衰退的大背景下重現過去兩年多來因量化寬松而呈現的再通脹行情,即使考慮到拉尼娜天氣可能帶來的供應風險,也難敵流動性萎縮對期市的釜底抽薪。從持倉報告來看,投機基金在芝加哥大豆期貨期權上的凈多單已經連續四周下降,創下去年底以來的最低點。
美國農業部報告色調偏多
美國農業部在周三供需報告中將2022年美豆產量下調至43.13億蒲,較上月預期調低0.65億蒲,而報告出臺前分析師們平均預計產量略有上調。
從需求來看,由于南美競爭激烈,美豆出口預估下調至20.45億蒲,較上月調低0.4億蒲;由于制成品需求強勁,加上壓榨利潤高企,促使美國農業部將大豆壓榨調高至22.35億蒲,較上月高出0.1億蒲。美國大豆期初庫存調高3400萬蒲,主要因為陳豆產量調高0.3億蒲至44.65億蒲。以上這些調整導致期末庫存不變,仍為2億蒲式耳。
美國農業部調高大豆壓榨,同時調低大豆出口,折射出全球貿易日益受到航運成本、物流瓶頸以及地緣政治風險的制約;與此同時,燃料成本高企以及綠色轉型也推動可再生柴油以及可持續航空燃料的需求增長,長期而言將會逐步擠占美國大豆出口供應。按照標普全球普氏分析公司的預測,到2025年美國生物柴油的年產量將達到40.81億加侖,比2020年增加760%。在可再生柴油需求的驅動下,美國大豆需求正在邁向本土化,也就是說,國內壓榨將逐步取代出口需求。而其他大豆主產國也在呈現如此趨勢。
中國大豆進口預期上調
美國農業部本月將中國2022/23年度大豆進口預估上調100萬噸,為9800萬噸,因為全球供應增加。2022/23年度巴西大豆產量預估調高300萬噸,從上月預測的1.49億噸提高到1.52億噸。2022/23年度阿根廷大豆產量預期不變,仍為5100萬噸。南美大豆有望豐收,將在全球市場上與美國大豆展開競爭。
2022/23年度全球大豆產量預計為3.9099億噸,較上月上調122萬噸,主要是因為巴西產量增幅超過了美國產量降幅。全球期末庫存預計為1.0052億噸,較上月上調160萬噸,比2021/22年度增加8.8%。
2022/23年度全球油菜籽產量預計為8381萬噸,較上月上調66萬噸,比2021/22年度增加13.5%,主要是因為加拿大和歐盟的產量分別同比增加41.7%和11.4%,分別達到1950萬噸和1915萬噸。2022/23年度中國油菜籽進口下調50萬噸,為230萬噸,不過同比增加28%。由于用量增幅抵消產量增幅,因此2022/23年度全球油菜籽期末庫存不變,仍為724萬噸,遠遠高于上年的487萬噸,同比增幅達到48.7%。
2022/23年度全球葵花籽產量預計為5202萬噸,略高于上月的5195萬噸,但比2021/22年度減少約8.9%,主要是因為烏克蘭葵花籽減產。烏克蘭的葵花籽產量預計為408.5萬噸,同比減少12%。由于其它調整不大,2022/23年度全球葵花籽期末庫存預計為680萬噸,與上月預測的674萬噸保持穩定,不過比上年減少10.4%。
巴西大豆壓榨增長
巴西植物油行業協會(ABIOVE)本周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巴西大豆壓榨量預計達到4900萬噸,同比增加7.1%,略高于9月份的預測4890萬噸。8月份巴西大豆壓榨量同比增加了13.1%,而2022年前8個月巴西壓榨廠的大豆收購量同比增加4.9%。
與此同時,2022年1月至9月期間巴西大豆出口量達到7080萬噸,同比下降8.8%;制成品出口有所增加,其中豆粕出口量達到1600萬噸,同比增長24%;豆油出口增長65%,達到190萬噸。
咨詢機構StoneX公司預計2022/23年度巴西大豆產量將達到創紀錄的1.538億噸,較早先預估值上調了20萬噸。如果巴部地區沒有出現惡劣天氣,大豆產量預估有可能進一步上調。芝加哥農業資源巴西公司預計2022/23年度巴西大豆總產量將達到1.52623億噸,同比增加21.6%。大豆播種面積將達到4306萬公頃,同比增加160萬公頃。大豆平均單產預計為3544公斤/公頃,同比增加約17.2%。
拉尼娜可能影響阿根廷大豆播種
布宜諾斯艾利斯谷物交易所表示,如果未來兩個季度的天氣有所改善,阿根廷2022/23年度大豆單產將與2021/22年度類似。
阿根廷大豆種植工作從10月底開始,大部分田間工作在11月和12月進行。氣象機構預報本月將有降雨,為大豆播種提供水分,但是11月和12月的田間工作可能會受到影響,因為屆時將再次出現和拉尼娜有關的干燥天氣。
美國氣候預測中心(CPC)周四預計拉尼娜可能會持續到2023年的前幾個月,在12月至2月期間持續存在的可能性為75%,在2月份之后進入中性天氣的可能性為54%。
美國大豆收獲進展加快
美國農業部作物進展周報顯示,美國大豆收獲進度超出市場預期,大豆優良率意外改善。截至10月9日,美國大豆收獲44%,去年同期47%,五年同期均值38%。大豆優良率57%,上周55%,去年同期59%,市場預期55%。美國全國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發布的未來8-14天氣象預報顯示,10月20日至10月26日期間美國中部地區將出現季節性溫暖干燥天氣,有助于秋糧收獲。
從美國大豆出口銷售來看,截至10月6日的一周,美國2022/23年度大豆凈銷售量為72萬噸,略低于一周前的78萬噸,位于預期范圍內。2022/23年度迄今美國大豆出口銷售總量(包括已裝船和未裝船的銷售量)為2823萬噸,同比增加7.3%;其中對中國銷售總量約為1465萬噸,同比增加12%。
美國農業部稱,美國私人出口商周三報告向中國銷售52.6萬噸大豆,周四向中國銷售26.4萬噸大豆,向未知目的地銷售24.2萬噸大豆,周五向中國銷售39.2萬噸大豆,向未知目的地銷售19.8萬噸大豆,均在2022/23年度交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