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日報
11月7日消息;近期,俄羅斯暫停谷物出口協議,導致烏克蘭葵花籽油出口前景不明朗,對全球植物油供應擔憂重燃,帶動油脂板塊重心上移。不過,俄羅斯已同意恢復執行外運協議,此次受事件情緒驅動的短期市場反應告一段落。整體上,油脂上漲動力減弱,行情重新回歸自身供需邏輯主導。
今年密西西比河水位下降阻礙了將美國大豆運往美灣出口樞紐的最有效路徑,導致出口時間延遲。不過,貿易商將目光轉向從普吉特海灣到得克薩斯州以及五大湖的替代出口路線,增加美西港口大豆裝運。近期,美豆出口檢驗量快速回升,最新的出口檢驗報告顯示,美豆當周出口檢驗量為257萬噸,前一周修復為292萬噸,高于初值289萬噸,去年同期檢驗量為268萬噸。對中國裝運207萬噸大豆,前一周裝運217萬噸大豆,對華大豆出口檢驗量占到該周出口檢驗總量的80.7%。本年度至今,美豆累計檢驗量為1020萬噸,較去年同期的1128萬噸減少108萬噸,美豆前期積壓的基本轉運完畢,出口恢復正常水平。
另外,巴西在2022/2023年度的生長季取得良好開局,大豆種植期播種氣候條件良好,干旱信號不強,各家機構陸續上調對巴西本季大豆產量預估。StoneX繼續將產量預估為1.538億噸,USDA上調巴西大豆產量300萬噸至1.52億噸。
從今年6月開始,印尼實施刺激出口的政策加快去庫,印尼與馬來西亞棕櫚油出口形成競爭,產地庫存走勢分化。8月末印尼棕櫚油庫存降至404萬噸,印尼庫存壓力顯著減弱,降至歷史同期中位區域。不過,馬來西亞棕櫚油庫存連續累積,截至9月,庫存漲至232萬噸,已經觸及歷史同期高點,整體產地棕櫚油供應仍然相對寬松。今年東南亞迎來較往年正常水平更多的降雨,加大了市場對棕櫚油產量下滑的擔憂,不過,馬來西亞棕櫚油產量與提前減產的預期相悖。據Bloomberg預估,10月馬來西亞棕櫚油產量為182萬噸,出口為149萬噸,庫存為249萬噸,達到近4年的峰值。
今年7月到9月期間,由于美豆價格偏高,國內油廠大豆榨利虧損,我國買家并未大量采購。美國大豆上市后,由于密西西比河處水位下降,航路中斷嚴重影響了美灣大豆出口,因此10月大豆進口量可能降至兩年多來的最低水平。據糧油商務網數據,10月進口大豆到港約550萬噸。當前我國大豆進口商正尋求從巴西、阿根廷等國進口更多的大豆,以彌補美國大豆進口的不足,并且美西港口大豆出口加速,近2周美豆出口檢驗量快速回升,預計11月、12月國內進口大豆到港將恢復。
由于大豆到港量偏低,國內進口大豆庫存下滑。截至10月30日,全國主要油廠進口大豆商業庫存為273 萬噸,周環比減少 57 萬噸,月環比減少134 萬噸,制約油廠開機率。預計11月中旬美豆集中到港后,油廠大豆壓榨或提升,屆時將緩解國內豆油供應緊張的格局。
綜上所述,目前國內豆油供需雙弱,一方面,10月國內進口大豆大幅降低,國內大豆庫存持續下降,制約油廠的大豆壓榨與豆油供應;但另一方面,美西港口大豆出口加速,近2周美豆出口檢驗量快速回升,11月、12月國內進口大豆預估達到1850萬噸,整體上,預計11月中旬美豆開始集中到港,油廠大豆壓榨將提升,屆時豆油供應將邊際寬松。此外,國內不定期拍賣進口大豆補充油廠庫存,并且棕櫚油進口恢復后,國內庫存快速攀升,油脂供應邊際寬松預期將限制豆油持續上漲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