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叫停黑海運糧協議影響幾何?國際糧價已開始上漲

    2023-07-19
    摘要:

    協議停止生效后,將極大地增加烏克蘭糧食外運成本,對全球糧價造成沖擊。在俄羅斯叫停協議后,多方仍稱要繼續斡旋促談。

    解放日報

    黑海港口農產品外運協議7月17日到期后,正面臨凍結危機。俄羅斯方面宣布,由于協議中涉及俄方部分沒有得到落實,將不再繼續執行這一協議。俄羅斯此次叫停協議有何考量?未來協議執行又能否迎來轉機?

    叫停有何考量

    17日,俄方向土耳其、烏克蘭和聯合國通報,稱反對延長黑海港口農產品外運協議。

    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當天稱,由于黑海港口農產品外運協議涉及俄羅斯的部分迄今沒有執行,因此俄方中止協議效力。

    不過,佩斯科夫也表示,一旦協議涉俄部分得到落實,俄方將立即恢復執行協議。

    烏克蘭危機去年2月24日升級后,烏克蘭和俄羅斯經黑海港口的農產品出口受到干擾。經聯合國和土耳其斡旋,俄羅斯、烏克蘭去年7月22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就恢復黑海港口農產品外運簽署平行協議。協議初始有效期為120天,后于去年11月、今年3月和5月三次延期。

    該協議實際上由兩份互相關聯的協議組成,一部分保證烏克蘭農產品通過黑海安全出口,另一部分則確保俄農產品和化肥暢通無阻地進入全球市場。

    但此前,俄方曾多次對協議涉俄部分的落實情況表達不滿,認為在結算、運輸、保險等方面,俄羅斯農產品和化肥出口仍因西方制裁遇阻。

    俄羅斯外交部17日再次發表聲明稱,黑海港口農產品外運協議執行遭公然破壞,繼續執行“毫無意義”。

    聲明表示,俄方認真履行協議締約方責任,但與協議所要達成的人道主義目標相反,烏克蘭糧食出口變成純粹商業活動,服務于烏克蘭和西方的利益。協議運出的農產品中,70%以上運往包括歐盟國家在內的高收入和中高收入國家,而最貧窮國家收到的部分占比不到3%。

    此外,自去年7月以來,歐盟對俄農產品出口發布一系列制裁措施,美、英也采取類似舉措。俄外交部說,如果西方真的重視黑海港口農產品外運協議,就應認真考慮履行己方義務,取消對俄農產品和化肥的限制。

    外界注意到,俄方此前曾多次表示要停止執行協議,但都在最后時刻回心轉意。為何俄方此次態度堅決?

    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張弘表示,俄羅斯叫停協議的癥結在于,俄方認為西方在履行協議方面沒有誠意、數次敷衍,導致協議沒有取得預期的經濟和外交效果。

    張弘說,去年7月協議簽署時,西方曾答應取消對俄農產品和化肥的限制,但實際上制裁并未取消,俄農業銀行仍沒有接入環球銀行間金融通信協會(SWIFT)系統,西方國家還拒絕對載運俄羅斯商品以及在俄羅斯注冊的船舶提供保險服務,這對俄羅斯產品對外銷售、運輸和結算各方面都造成很大不便。

    不過,張弘也指出,俄羅斯“留了個活口”,稱只要西方答應條件,將立即“重返協議”。“協議仍是俄羅斯打破西方經濟制裁的重要抓手和杠桿。俄方叫停協議,實際上是向西方施壓,要求其減輕制裁,回到與俄對話的進程中。”

    上海外國語大學教授、上海全球治理與區域國別研究院執行院長楊成認為,俄羅斯不再續簽協議有兩方面考量。

    一方面,俄羅斯對西方沒有履行涉俄部分協議感到不滿。“俄羅斯多次在最后關頭威脅退出協議,喊了幾次‘狼來了’,但并未讓西方真正感到壓力,反而認為俄虛張聲勢。”

    楊成說,對俄而言,選擇在新一輪糧食出口周期開始之際退出,可以最大限度發揮政治和經濟效應。盡管此舉勢必會被西方抨擊俄“濫用”大宗商品的規模優勢,但莫斯科認為既然無論怎么做都會被批評,不如讓西方感知一下切膚之痛。

    另一方面,俄羅斯當初簽署協議,相當一部分原因是考慮了土耳其、沙特、伊朗等西亞北非國家的需求。這些國家在烏克蘭危機中屬于典型的“搖擺國家”,并未跟隨西方對俄制裁,有助于俄在博弈中施展戰略。同時,它們也較易受糧價上漲的沖擊。如今俄羅斯停止執行協議,也有意倒逼這些“搖擺國家”向西方施加壓力,敦促西方履行協議中涉及俄羅斯利益的部分。

    就在俄方宣布不再續約幾個小時前,克里米亞大橋于17日凌晨再次遭襲。有人認為,這可能是壓垮協議的“最后一根稻草”。

    對此,張弘認為,兩件事并沒有直接關聯。實際上,在克里米亞大橋被炸之前,俄方就已發出協議將不再延期的信號。克里米亞大橋涉及的安全問題,也和俄方在黑海農產品外運協議中要求打破制裁的訴求無關。

    沖擊全球糧價

    輿論認為,黑海港口農產品外運協議可以說是俄烏談判取得的罕見成果,對全球糧食安全意義重大。

    烏克蘭素有“歐洲糧倉”“世界面包籃”之稱,是葵花籽油、玉米和小麥出口大國,每年向全球市場供應約4500萬噸糧食。俄羅斯也是糧食和化肥出口大國,去年7月至今年6月的糧食出口量達到創紀錄的5800萬至5900萬噸。

    烏克蘭危機升級后,由于船只一度無法安全進出烏克蘭港口,大量糧食在倉庫中堆積,導致全球主要糧食價格上漲。這讓一些發展中國家的民眾面臨饑餓風險。

    在黑海港口農產品外運協議達成后,全球糧食安全危機得到一定緩解。該協議也因此被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譽為“希望燈塔”。國際救援委員會也將該協議稱為處于糧食不安全前線的79個國家和3.49億人民的“生命線”。

    據聯合國網站介紹,協議實施近一年來,超過3200萬噸糧食商品已從烏克蘭的三個黑海港口出口到遍布三個大洲的45個國家,解決了重要糧食商品的供應問題,扭轉了全球食品價格創紀錄的增長趨勢。

    俄羅斯中止協議,可能會造成哪些影響?

    楊成認為,協議停止生效后,將極大地增加烏克蘭糧食外運成本,對全球糧價造成沖擊。雖然烏克蘭糧食外運看似還有替代方案,能夠通過陸路或河流向西經由歐洲出口,但這并不是“最優方案”。這意味著,烏克蘭的糧食外運成本要增加15%至20%,對全球糧食價格來說將是巨大的沖擊因素,甚至將影響部分國家的糧食安全,引發饑荒。

    張弘認為,從短期來看,俄羅斯停止執行協議將對烏克蘭農產品出口造成很大影響,甚至烏糧食出口可能因此停擺,導致國際糧價的波動。實際上,俄羅斯宣布這一決定后,國際糧價已開始上漲,說明對糧食安全的隱憂有所上升。

    斡旋仍將繼續

    在俄羅斯叫停協議后,多方仍稱要繼續斡旋促談。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17日表示,聯合國將繼續促進烏克蘭和俄羅斯農產品順利進入國際市場。

    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則稱,希望與俄羅斯總統普京就協議內容面談。埃爾多安本月早些時候表示,他已邀請普京8月訪問土耳其。

    烏克蘭總統發言人尼基福羅夫則稱,烏總統澤連斯基希望可以在俄羅斯退出協議的情況下,繼續從黑海港口出口糧食,正等待與聯合國和土耳其確認。

    黑海農產品外運協議未來前景如何?

    楊成認為,無論是對俄羅斯還是對西方而言,彼此都已沒有太多退路。

    對西方而言,如果在黑海農產品外運協議上接受俄羅斯的要價,可能意味著整個對俄制裁體系的放寬。但西方認為,需始終保持對俄戰略壓力,讓其遭遇包括戰場在內各層面的失敗。

    另一邊,如果西方不兌現原有的承諾,普京也不會同意重返協議。楊成認為,相比要求西方取消制裁,“西方妥協”這一象征性意義對俄更為重要。實際上,西方制裁對俄糧食出口的影響有限,過去一年,俄羅斯糧食出口量創下歷史紀錄,甚至填補了烏克蘭糧食出口減少的份額。

    對于土耳其或聯合國的斡旋能否帶來轉機,楊成并不樂觀。他認為,聯合國沒有可以施加壓力的杠桿,埃爾多安與普京的談判能否取得成效,也取決于他能否從西方拿到相應籌碼。“如果西方連象征性的妥協都不愿提供,俄羅斯大概率不會重返農產品外運協議。”

    張弘則認為,協議“并沒有死”,只是暫停了。預計下一階段,俄羅斯、土耳其及相關國際社會仍將繼續斡旋。

    張弘表示,俄羅斯可能不會徹底退出協議。俄方已將協議作為反制西方的重要工具,也是能拿捏得住西方的少數幾張“牌”之一。雖然退出協議對俄農產品出口數量影響不大,但在西方制裁下,俄羅斯糧食實際上是“打折出售”。

    此外,雖然烏克蘭稱要在沒有俄羅斯同意的情況下繼續啟動外運,但可能難以如愿。張弘說,烏克蘭已沒有海軍,沒有俄方支持,烏克蘭農產品外運安全無法保障。國際商船、保險公司出于商業角度考慮,也不會為其提供服務。由于糧食安全關系到全球通脹、西方經濟復蘇和烏克蘭的經濟安全,西方未來可能會為協議的續約作出一定讓步。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