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日報
9月大宗商品呈現出先揚后抑的運行格局,各版塊表現分化,以原油為代表的能源板塊相對偏強,油脂油料表現最弱。
進入9月,國內油脂油料大幅走弱,豆油、棕櫚油和菜油均開始下行。相較于其他板塊,為何油脂在9月跌幅最大?
“9月份以來的這一輪價格回調比較符合市場預期,屬于現實端對預期的修正,部分原因在于全球葵籽葵油出口供應偏高、馬棕累庫和主要需求國高庫存打壓。”紫金天風期貨研究所所長賈瑞斌稱。
不過,國內油脂基本面和預期并沒有發生大的變化。
“國內菜油、棕櫚油前期市場幾乎已經知道新增較多買船,國內供需將持續偏寬松。由于9月和10月國內大豆季節性到港量減少,國內豆油中性稍偏低的庫存一直有減少的預期。”在新湖期貨油脂分析師陳燕杰看來,9月油脂油料下跌主要受國際市場影響。
據陳燕杰介紹,進入9月,美豆新作產量預期大致確定,美豆即將進入收割壓力期。同時,美豆新作銷售量及銷售進度卻因巴西大豆出口競爭、密西西比河水位偏低等因素而偏弱。因此,進入9月CBOT大豆盤面持續下行。其次,8月底,馬棕8月出口數據明確,市場預期8月馬棕累庫加速。9月11日公布的MPOB報告中8月庫存進一步超預期偏空,也令馬棕盤面一路下行。最后,俄羅斯及烏克蘭豐產菜籽開始收獲,歐洲葵油價格在9月領跌國際植物油,一定程度也會拖累其他油脂的需求及價格。
“在外盤美豆、馬棕、葵油的多重利空影響下,加上國內油脂整體供需偏中性、國內油脂雙節備貨也已經結束,9月國內油脂連續下行。”陳燕杰表示,整體來看,9月油脂盤下跌比較符合基本面的變化,也比較符合市場預期。
展望后市,陳燕杰告訴記者,就國際市場而言,由于10月美豆依舊處于收獲壓力期,目前看,10月美灣低水位問題可能持續。巴西大豆季末庫存預期偏高,巴西大豆新作播種期目前看可能不會有嚴重干旱,10月CBOT大豆盤面預計難強。此外,馬棕目前仍處于減產季。按照目前產量及出口趨勢,9—10月馬棕庫存預計繼續回升,可能會有庫存壓力。俄烏兩國葵籽開始收獲不久,10月可能仍有收獲及銷售壓力需要釋放,10月國際油脂油料預計難有轉折性的強勢上漲行情。
“從國內市場來講,一方面,由于買船確定,10月國內棕櫚油庫存預計繼續偏高,低基差局面持續;另一方面,因菜籽進口及壓榨量減少,國內菜油庫存10月可能繼續回落,但庫存不會緊張。綜合國內外油脂油料基本面,10月油脂盤面跌勢或有所緩和,但明顯的轉折性上漲不太容易看到。”陳燕杰說。
“對于油脂而言,后期要更多關注現實端的基本面要素,不同國家的產量預測數據、品種消費情況和庫存變化以及貿易總量等,都會對油脂價格起到重要影響。”賈瑞斌表示,未來的天氣、國際供需及國內需求也是油脂板塊需把握的關鍵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