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日報10月28日報道: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橄欖油也受到消費者的喜愛,其品種和牌子也越來越繁雜起來,目前橄欖油主要以進口為多。但是僅僅靠產品上的說明依然讓消費者一頭霧水。為此,國家出臺的橄欖油標準于10月1日正式施行。近日記者對一些大型超市采訪發現,盡管國標出臺,但標準實施還是具有一定距離。
新《標準》規定橄欖油
要標明等級名稱
新《標準》明確規定,橄欖油要標明所屬的等級名稱,而非企業自己的概念名稱;橄欖油標簽要標注游離脂肪酸含量;油橄欖果實采果的年份,同時要以原產國的灌裝日期為生產日期,若是進口分裝產品,在標注原產國生產日期的同時標明分裝日期。至于保質期的起始日期,須以原產國的生產日期為起點。進口分裝日期不能作為保質期的起始日期。橄欖油、油橄欖果渣油由轉基因原料加工制取的產品要按國家有關規定標識。同時,按照我國新的《食用油管理辦法》規定,加工方法必須在標簽上注明,譬如是冷壓還是浸榨,都得一一標出。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多數橄欖油的促銷人員對橄欖油的新規基本上采取回避的態度,一位大型超市的促銷小姐表示,國標實施還需要一段過程,他們銷售的產品基本是10月1日前生產的,新的產品多數還沒有上市,新上市的產品基本都按照新國標實施。
進口橄欖油多數沒有明示等級
記者近日走訪我區各大超市發現,目前市面上流通的橄欖油多數是外來品牌,其中絕大多數產地來自西班牙、意大利等國家,但這些橄欖油基本是外文包裝,中文很少見到,中文標識就更加難以見到,對消費者來說,很難分辨所標示的產品到底是哪個等級的橄欖油,而其價格懸殊也很大,同樣500ML的包裝,不同品牌的價格則從五、六十元到數百元不等。
盡管原產地都在國外甚至部分來自同一國家,但這些橄欖油的保質期都是18個月或24個月的。而有的包裝上只標注了生產日期,有些卻只標注了包裝日期。
正在超市購買橄欖油的一些女士表示,她購買商品主要看價格和生產日期,她認為購買類似橄欖油樣的商品則是揀價高的購買,至于所謂標識的區別是什么,她根本就看不明白,也看不懂,她認為生產日期一定要看,不要購買生產時間太久的商品,生產日期越近肯定油就越新鮮。
酸度在0.3%~0.8%之間最優質
據大型油類加工企業的肖先生介紹,橄欖油的酸度是評判橄欖油品質優劣與否的關鍵因素,酸度是用來測定每一百克油脂中自由脂肪酸所占比例的指標。自由脂肪酸是油脂中“不安分”的脂肪組成部分,酸度過高容易氧化,從而導致油脂酸敗,不可食用。國際橄欖油理事會和歐盟的標準顯示,特級初榨橄欖油的油酸含量低于0.8%,初榨橄欖油低于2.0%,精煉橄欖油由于經過化學脫酸過程,酸度低于0.3%。因此,特級初榨橄欖油和初榨橄欖油的酸度是指“天然酸度”,而精煉橄欖油的酸度是“人工干預酸度”,有不可食用的嫌疑。
肖先生士指出,橄欖油的品質,從天然酸度的角度來說,當然是越低越好,但是從概率上來說,大多數特級初榨橄欖油的天然酸度介于0.3%~0.8%之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