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油瓶上的“飽和”與“不飽和”是什么意思?

    2017-11-01
    摘要:

    食用油,都由三種脂肪酸所構成,分別是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以及多不飽和脂肪酸,只是不同的油,它們所占的比例不同。“飽和”、“不飽和”是什么意思?指的是脂肪酸的化學結構。“飽和“”在有機化學里,是指構成分子的各原子,已不能再接納其他原子的狀態。那“不飽和”自然就是還能吸納其他原子。這也讓各種油除了樣子和味道不同,還影響到它的用途和對人體的健康。

    吃油簡單也不簡單,比如專家們常說的選油要看脂肪酸,還有油瓶標簽上的飽和、不飽和,大多數人還真說不清是什么?

    食用油瓶上的“飽和”與“不飽和”原來是這么回事!

    來,三分鐘讀完這一篇,選油、用油更有數了!↓↓↓

    食用油瓶上的“飽和”與“不飽和”原來是這么回事!

    食用油脂依其來源分為植物性、動物性油脂

    植物性油脂通常以植物種子為原料,例如:花生油、芝麻油、葵花籽油等,還有果實類來源,如橄欖油、茶油及烘焙食品中常見的椰子油以及棕櫚油。

    動物性油脂大宗來源則為畜產品(乳脂、獸脂)及水產品(深海魚類)。

    ——飽和 vs 不飽和

    不管是植物性還是動物性的食用油,都由三種脂肪酸所構成,分別是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以及多不飽和脂肪酸,只是不同的油,它們所占的比例不同。

    食用油瓶上的“飽和”與“不飽和”原來是這么回事!

    ——“飽和”、“不飽和”是什么意思?

    指的是脂肪酸的化學結構。

    “飽和“”在有機化學里,是指構成分子的各原子,已不能再接納其他原子的狀態。

    那“不飽和”自然就是還能吸納其他原子。

    食用油瓶上的“飽和”與“不飽和”原來是這么回事!

    這也讓各種油除了樣子和味道不同,還影響到它的用途和對人體的健康。

    ——飽和脂肪酸

    食用油瓶上的“飽和”與“不飽和”原來是這么回事!

    飽和脂肪酸由于原子間滿滿當當,結構較緊密,故外觀呈現固態,如豬油、牛油等大部分的動物油。椰子油和棕櫚油是植物油中的例外,因富含飽和脂肪,所以在一定室溫下會呈固態。

    飽和脂肪酸因為結構緊密而較穩定,故具有耐高溫、不易被氧化破壞的優點,換句話說就是能應付高溫烘烤或油炸,還很難變質。

    不過,它的缺點也正是因為太穩定了,人體吸收后代謝很慢,滯留在血液中會增大血液黏稠度、導致膽固醇上升,堆積在皮下則形成贅肉。

    ——不飽和脂肪酸

    食用油瓶上的“飽和”與“不飽和”原來是這么回事!

    不飽和脂肪酸的特點就是分子間距較飽和脂肪酸大,所以外觀呈現液態或半固態,大部分的植物油都富含不飽和脂肪酸,魚油是動物油中的例外,也富含不飽和脂肪酸,所以是液態。

    不飽和脂肪酸有“單不飽和”與“多不飽和”之分,前者分子里只有一處能接納其他原子,后者則有好幾處,所以后者的化學性質更不穩定,不很耐熱,比較容易被氧化。

    不過,它們對人體卻很有好處,具有調節血脂、降低膽固醇等作用。

    食用油瓶上的“飽和”與“不飽和”原來是這么回事!

    ——食用油怎么選、怎么用?

    食用油瓶上的“飽和”與“不飽和”原來是這么回事!

    不飽和脂肪酸有益健康,但從用油方面來說,油脂并不是愈不飽和就愈好。

    油脂愈不飽和、也就愈不穩定;保存和使用不當,容易變質,反而變得不安全。

    因此,事實上沒有“最好”的油,挑選油品必須依烹調手法而不同選擇。

    • 飽和脂肪酸的特色是油脂安定、不易產生過氧化物質與油煙,豬油、棕櫚油等適合高溫煎炸料理使用。

      但需注意不可過量食用,以免導致心血管與慢性疾病問題。

    • 被視為養生好油的橄欖油、茶油都富含單不飽和脂肪酸;此外,常見的花生油、菜籽油也屬于此類。

      好處在于可降低體內壞膽固醇的總量,且油脂相對比較穩定,高溫時較不易產生過氧化物質,涼拌、煎炒烹炸均可用。

    • 常見的玉米油、葵花油、大豆油、亞麻油等都富含多不飽和脂肪酸。

      好處是可提供人體無法自行合成的必需脂肪酸,有助降低總膽固醇量;可用作日常烹炒或燉煮使用,但要避免過度高溫使用。

    各種脂肪酸都是人體所需要的,而再好的脂肪酸,多吃也會增加人體負擔。

    若想遠離慢性病及心血管疾病的威脅,應從減少油脂攝取量開始、增加蔬菜量、選擇脂肪量較少的肉類、多蒸煮、少油炸、配合良好的飲食與運動習慣,如此才能健康、遠離疾病。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