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證券
食用油按照品類可以分為植物油和動物油,國內消費中以食用植物油為主,動物油消費逐年降低。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我國農村住戶人均食用油消費量中,食用植物油占比從1980年56%逐年提升至2018年的90%。食用植物油的生產主要從上游的大豆、菜籽、
花生、葵花子等油籽的種植,到壓榨、精煉、包裝得到包裝食用油產品;此外,副產品油粕可以作為重要飼料原料,而毛油等初加工產品經過處理加工可用于制造日化用品、優質基礎化學品、營養品等,廣泛應用于食品、化工、醫藥等工業。

近年來食用植物油消費量增長穩健。
隨著人均食用油消費量提升以及食用植物油對食用動物油的替代,我國食用植物油消費量持續增長,2005年后行業消費量增速逐步放緩,穩定在單位數增長。
根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統計數據,2017/18年度(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下同),我國食用植物油消費量達3440萬噸,過去五年CAGR達4.5%。其中食用植物油生產量達2963萬噸,過去五年CAGR達4.5%,部分食用植物油通過進口方式補充。
大豆油&菜籽油主導,油籽大豆進口為主。
從規模看,食用油消費中以大豆油和菜籽油為主,根據USDA數據2018/19年度我國大豆油、菜籽油消費量分別達1589、839萬噸。花生油、葵花籽油、玉米油消費量居第二梯隊,根據USDA數據2018/19年度我國花生油、葵花籽油消費量分別309、150萬噸。
從增速看,近年來葵花籽油及橄欖油增速較快,過去五年CAGR分別達10.1%、6.7%。
從供應看,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均以國產為主,葵花籽油、橄欖油以進口為主,進口量占消費量69%、93%;而從油料(榨油原料)看,大豆進口為主,2018/19年度進口量占壓榨量97%。
包裝食用油:豆油主導市場,消費逐步升級
按照包裝方式劃分,食用植物油可分為散裝油、中包裝食用油以及小包裝食用油。
近年來,隨著國家關于限制散裝油銷售相關法規的不斷出臺、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消費者日益提高的食品安全意識,散裝油消費量逐漸減少,中小包裝食用油消費量逐漸上升,占據食用油市場的主要地位。
根據Euromonitor統計,2019年我國包裝食用油消費量達1467萬噸(不包括工業),2014-2019年CAGR4.8%,預計未來行業延續穩步增長態勢,2019-2024年預計銷量CAGR=3.7%。
單看零售渠道,2019年包裝食用油銷售額、銷售量、零售價分別為1031億元、839萬噸、12292元/噸,對應2014-2019年CAGR分別為2.2%、3.8%、-1.5%。
大豆油主導,高價食用油占比提升。
分品類看,包裝食用油中大豆油仍占主導地位,
根據Euromonitor統計,2019年我國大豆油銷量占比高達44%,此外菜籽油、花生油、葵花籽油分別占比10%、9%、7%。
從零售價看,橄欖油遠高于其他品類,2019年高達9.70萬元/噸;花生油及葵花籽油相對高于平均水平,2019年分別為1.43、1.36萬元/噸;大豆油及菜籽油為最常見的食用油,噸價也相對較低,2019年分別1.12、1.01萬元/噸。
隨著人們消費水平提升,相對高價食用油銷量增速領先,2014-2019年橄欖油、花生油、葵花籽油銷量CAGR分別達9.9%、5.9%、8.3%,高于行業平均水平。
現代渠道為主,高價油尤甚。
小包裝食用植物油其兼具囤貨屬性&送禮屬性,因此大賣場、超市等現代渠道是主要銷售渠道,
根據尼爾森統計(轉引自公司招股說明書),2019年小包裝食用植物油在大賣場、超市銷售量分別占比32.4%、30.9%。
尤其是對銷售價格較高的葵花籽油、稻米油、花生油、橄欖油等,大賣場和超市合計占比均超70%。
從近三年趨勢看,整體大賣場占比有所下降、超市占比提升,其他渠道變化相對較小。
未來行業增長穩健,升級趨勢持續。
未來國內包裝食用油行業預計將維持穩健增長態勢,根據Euromonitor預測,2019-2024年國內包裝食用油銷量CAGR達3.7%。
隨著人們收入水平增長、健康品質化需求提升,未來營養物質含量更為均衡豐富的中高端食用油(如葵花籽油、橄欖油等)需求持續提升。
根據Euromonitor預測,2019-2024年傳統的大豆油、菜籽油銷量CAGR僅1.5%、2.7%,而葵花籽油、橄欖油消費量CAGR分別達4.1%、5.4%,中高端食用油銷量占比有望持續提升。
來源:中信證券 《糧油龍頭強者恒強,上市發力再攀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