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自熱帶的百變油脂——棕櫚油(一)

    2020-11-25
    摘要:

    棕櫚油在植物油中是一個獨特的存在,與其他植物油有著諸多的不同。棕櫚油中,飽和與不飽和脂肪酸的比例是平衡的,這是其他食用油所沒有的特性。我國棕櫚油幾乎全部靠進口。

    油脂界的“奇葩”

    棕櫚油在植物油中是一個獨特的存在,與其他植物油有著諸多的不同。

    大部分植物油都是從其油籽(種子)中提煉而來的,比如豆油是大豆壓榨而來,菜籽油是菜籽壓榨而來,葵花籽油是葵花籽壓榨而來,花生油、玉米油也是如此。但是棕櫚油卻是從果實中提煉得來,它的油籽提煉得到的是棕櫚仁油。

    棕櫚油的籽實是長在樹上的,油棕樹是熱帶木本植物;而其他大部分油籽作物長在地里,且大部分是草本類的。

    棕櫚油的單位面積產量遠高于其他植物油,油棕的單產是大豆的11倍、葵花籽的10倍、油菜籽的7倍。所以,棕櫚油能夠非常好地滿足因人口大量增長而引起的食用油的消費增長需求(見下圖)。

    圖 棕櫚油和其他植物油單產對比

    20201125/b779dc90291b66950bd6cc9ebacdb29d.jpg

    資料來源:MPOC,USDA

    棕櫚油含有豐富的胡蘿卜素(0.05%—0.2%),以相等的重量作比較,略經提煉過的棕櫚油,如以紅棕櫚油出售,它所含的胡蘿卜素要比胡蘿卜高17倍;自然界含胡蘿卜素量最高的就是紅棕櫚油。胡蘿卜素是一種強有效的抗氧化物質,也是最安全的維生素A。

    棕櫚油中,飽和與不飽和脂肪酸的比例是平衡的,這是其他食用油所沒有的特性。在食品工業方面,棕櫚油一般不需要經過氫化處理。因此,以棕櫚油制成的食品不含反式油脂。

    棕櫚油含有適量的亞油酸和極少的亞麻酸,以及高含量的天然抗氧化劑,這使其適合直接用于幾乎所有煎炸食品中,所以棕櫚油是最合適的煎炸油脂,這也是其在世界各地的主要用途。

    棕櫚油是申請專利最多的油脂,一方面是因為它的用途廣泛,可以用于食品的煎炸、烘焙,用于制造植物起酥油和人造奶油,用于制造特種油脂,還可以用于制造日化品,甚至可以做燃料和鉆井泥漿;另一方面是因為棕櫚油產業是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的支柱產業,這兩個國家成立了專門的研究機構研發棕櫚油的各種用途。

    棕櫚油的提取也比較簡單。人們通過水煮、碾碎、榨取的過程,可以從棕櫚果肉中獲得毛棕櫚油(CPO)和棕櫚粕;同時在碾碎的過程中,棕櫚的果子(即棕櫚仁)被分離出來,再經過碾碎和去掉外殼,剩下的果仁經過榨取得到毛棕櫚仁油(CPKO)和棕櫚仁粕。經過上述初級階段的榨取之后,毛棕櫚油和毛棕櫚仁油被送到精煉廠精煉,經過去除游離脂肪酸、天然色素、氣味后,成為色拉級的油脂——精煉棕櫚油(RBD PO)及棕櫚油色拉油(RBD PKO)。經過精煉的棕櫚油在液態下接近于無色透明,在固態下近白色。此外根據不同用戶的需求,棕櫚油還可以經過進一步的分餾、處理,形成棕櫚油酸(PFAD)、棕櫚液油(簡稱OLEAN)、棕櫚硬脂(簡稱STEARINE或ST)。棕櫚毛油容易自行水解而生成較多的游離脂肪酸,酸值增長很快,因此要及時精煉或分提。

    方便面與紅猩猩

    方便面與紅猩猩怎么扯到一起了?事情要從一部動畫微電影說起。

    這部90秒鐘的微電影名字是“Rang-tan: The Story of Dirty Palm Oil”。情節如下:一個小姑娘在她的臥室里面發現了一只叫“Rang-tan”的紅猩猩,它玩了她的泰迪熊,穿了她的鞋子,還弄亂了她養的植物。它一直嗷嗷地叫,好像特別討厭巧克力和方便面,它還總是對著洗發水嚎叫。小姑娘不喜歡這樣的Rang-tan,讓它離開,并好奇地問它怎么會在這里。Rang-tan的回答讓小姑娘震驚不已:Rang-tan原來生活在森林里,但是有一天來了很多人帶走了它的母親,它害怕自己也會被帶走,于是逃了出來。那些人燒掉了森林,據說是為了種植棕櫚油,棕櫚油可以做方便面、巧克力還有洗發水。它很害怕,希望能夠待在小姑娘的臥室里。小姑娘決定讓Rang-tan留下來,還把這件事告訴其他人,讓大家一起來幫助她的朋友——Rang-tan。

    棕櫚油是全球產量和貿易量占第一位的油脂。方便面的面餅大多是用棕櫚油炸的,它的用途非常廣泛,東南亞的熱帶雨林區適宜種植油棕。由于棕櫚油產生了巨大的經濟利益,東南亞的大片雨林被砍伐,變成了油棕種植園。

    目前世界上大約有20個國家在生產棕櫚油,主要生產國是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這兩個國家的總產量占世界棕櫚油總產量的85%左右(見下表)。

    表 全球棕櫚油產量分布(單位:百萬噸)

    20201125/c50d66aea727335df4e22cd6483e9f7d.png

    資料來源:USDA。

    從2007年開始,印度尼西亞棕櫚油產量超過馬來西亞,成為世界第一大棕櫚油生產國。

    印度尼西亞棕櫚油以出口為主,占比接近70%。國內消費以食用為主,占總需求的17%左右,工業用途占12%左右(見下圖)。

    圖 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棕櫚油需求結構

    20201125/43187adeef2cede0b871aca66e7ee0bd.png

    資料來源:USDA。

    馬來西亞棕櫚油產業快速發展始于20世紀60年代,經過50多年的發展,目前已經是全球棕櫚油產業最成熟、最發達的國家。油棕已成為馬來西亞的第一大經濟作物,全行業年收入占農業GDP的比重超過1/3,全國有超過200萬的人口從事棕櫚油相關工作。

    馬來西亞十分重視油棕的科研,建立了油棕的種子資源庫和基因數據庫;還注重棕櫚油的綜合利用和深加工。以棕櫚油為原料,精煉出高純度的不同級別的工業用棕櫚油,推動了下游產業的發展。同時,馬來西亞政府能源開發局一直致力于棕櫚油能源應用。

    馬來西亞棕櫚油產業金融產品豐富,服務水平高,衍生品交易所BMD有專門的棕櫚油期貨,作為馬來西亞棕櫚油出口報價的基準。

    我國棕櫚油幾乎全部靠進口。根據海關總署的數據,2017年,我國進口棕櫚油507.8萬噸,其中24度棕櫚油343萬噸,棕櫚油硬脂164.8萬噸。華北(天津周邊地區及山東),華東(張家港、泰興、寧波等上海周邊地區),華南(黃埔、深圳及廈門等廣州周邊地區)是我國棕櫚油的主要進口、加工、銷售地區。進口棕櫚油港口較為集中,黃埔、南京、天津海關的進口量占總進口量的80%。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