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龍魚上市了,被稱為“油中茅臺”,著急的似乎不是福臨門、魯花。
據說擔心被搶地盤的,是被稱作“醬油界茅臺”的海天味業。
截止11月26日,金龍魚股價報68.87元/股,總市值3734億元。在食品飲料板塊里,目前金龍魚市值僅次于海天味業。
金龍魚很早已進入芝麻油領域,最近也開始生產醬油、醋等調味品。
海天則通過控股芝麻油業小巨人燕莊食用油,加大調味油布局。
近期金龍魚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表示:在調味品上并沒有要超過海天的計劃,但是相信公司的優質產品可以在調味品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
海天味業此前也曾表示:不會和金龍魚競爭,公司之前做的芝麻油什么廣告都不做一年也有1個多億,是從渠道、餐飲的角度需要這個產品。
兩家行業巨頭的小范圍業務相碰,并沒有外界想象的那么激烈;調味品終究在整個金龍魚的千億體量中只是“毛毛雨”。
食用油和醬油的消費場景較為類似,競爭格局都是一家獨大,兩龍頭上市公司難免不被比較;在盈利能力方面,“油茅”則確實不如“醬茅”。
原因并不復雜:食用油不賺錢是因為賣不貴,糧油事關民生,提價空間有限;而2007年以來,調味品一直在量價齊升。
糧油和調味品都屬于快消行業里的慢消品,金龍魚和海天幾乎同時起步于1990年代,都歷經30年的打拼,才有被封為“業中茅臺”的今天。企業的護城河不是一蹴而就的,且不乏“英雄所見略同”之處。
食用油和醬油的共同特點是:生產技術壁壘不高,各家的口味品質差距也不太大,并不存在茅臺般“稀缺式”的屬性差別,為什么金龍魚、海天可以雄霸行業?
西王的玉米油、道道全的菜籽油,千禾、李錦記的醬油,產品市場表現都很不錯,為什么難與之比肩?
糧油調味品的另一共同特點是:市場總量巨大但分散,能讓國內任何城市、任何村鎮的消費者“看得見”并“買得到”,是金龍魚和海天的共同過人之處。
除了過硬的產品、強大的供應鏈,兩者均建立了極高的渠道壁壘;渠道網絡從廣度和深度、多元度、全面性都令競爭對手望塵莫及。
渠道更廣。
金龍魚:2019年共有4406家經銷商,終端銷售網點超過100萬;道道全和西王食品經銷商數量分別在1000家左右,終端網點數都不足70萬個。
海天味業:2020上半年共有經銷商6433家,終端網點數500萬以上,同行業的中炬高新、千禾味業、恒順醋業經銷商數量分別只有1200多家。
渠道更深。
金龍魚:覆蓋了中國所有2800多個市、縣及3萬余個鄉鎮。道道全、西王食品還在全國化進程中,正在開發三四線城市。
海天味業:實現100%覆蓋地級及以上城市,而中炬高新地級巿也只開發了87.7%。千禾味業主要聚集在川渝地區以及北上深的商超渠道。
渠道更多元。
兩者都實現了線上線下全渠道覆蓋。
金龍魚:與京東、天貓超市等電商平臺,美菜、快驢進貨等生鮮電商平臺,阿里巴巴“零售通”、京東“新通路”等社區零售電商平臺開展合作。
海天味業:2018年就成立了自己的電商公司,布局各大主流平臺,贊助各大綜藝,比如《吐槽大會》和《奇葩說》。近幾年線上銷售幾乎每年翻番。
渠道更全面
兩者均建立了“三分天下”的全渠道銷售網絡,分別為(家庭)零售渠道、餐飲渠道、食品加工渠道。
其中,餐飲渠道是兩者近幾年重點發展的方向。
金龍魚:2019年零售渠道銷售占比約為42.15%-46.47%,餐飲渠道38.00%-43.79%,食品工業14.06%—15.53%。
2018、2019年金龍魚餐飲渠道產品銷售均快速增長,今年中包裝消費因疫情受到影響,但預計今后仍保持顯著增長勢頭。
海天味業:餐飲業占據比例最大,分配比例為4:3:3。海天味業已經牢牢“抓住了飯店們的心”,核心產品醬油和蠔油在餐飲企業中的普及率超過50%,在行業內處于相對強勢地位。
兩者均抓住餐飲市場快速發展的機遇,尋求在餐飲渠道獲得量增。
龐大的渠道網絡,讓金龍魚和海天的產品鋪滿全中國的大街小巷,還離不開強大的經銷商體系,兩者都是在行業中較早實行深度分銷體制。
金龍魚進入市場之初,開發的經銷商實力都很弱,采用了“一夫一妻”的獨家代理商制,即一個城巿或一個區域建立一級獨家代理商制度,極大激發了經銷商積極性;目前各地的一級經銷商都已經公司化運作。
海天則采取經銷商、分銷商(聯盟商)兩級架構的銷售體系,并采取在一個區域設置多個經銷商的方式,進行內部賽馬,形成競爭效應。同時嚴格規定經銷商的負責范圍,實行“承包責任制”,嚴禁跨區銷售。
兩者都構建了完善的經銷商指導機制,將經銷商納入企業管理系統,包括倉儲和庫存管理、訂單數字化系統等,金龍魚培育出了實力雄厚、經驗豐富的獨家代理商;海天發展出了扁平、執行力強的聯盟商體系。
金龍魚的新增經銷商數量仍保持穩定增長,每年都會新增1000家以上;經銷商收入占比穩定在30%左右;
金龍魚經銷商變動情況 來源: 招股書
海天的主要收入均來自經銷商,今年1-9月新增933家,仍在加快擴充經銷商隊伍。
渠道調研顯示,從經銷商結構來看,無論是金龍魚還是海天,專做本品牌的經銷商占大多數,金龍魚占40%,海天占到了50%,經銷商具有較高的忠誠度。
近年來,借助電商平臺、社交媒體發展紅利,出現了一些快速爆發的互聯網思維模式的食品飲料企業;一些糧油企業盲目效仿,失去焦點,陷入直播賣貨、新零售的喧囂聲中,誤以為能實現大躍進,而忽視了線下經銷商體系的建設。
殊不知網紅產品往往曇花一現,因為其銷售渠道完全依靠天貓、京東、微信、抖音等互聯網平臺的流量,而流量的成本在不斷增加;流量的可持續性也不能保證;對于不具備高利潤空間的糧油產品來說,經銷商模式至今仍是性價比最高的,經銷商仍將是承擔產品分銷的主力軍。
即便貴為“油茅”“醬茅”,仍在不停織就綿密的經銷商網絡,構建完全由自己掌控的平臺,也就有了廣闊流量的可能。
事實上,不光是金龍魚,食用油行業的魯花、長壽花等企業,早已紛紛打起了“醬油”;醬油行業的加加食品、中炬高新也分別有“盤中餐”、“廚邦”等品牌食用油產品。
英雄們所見、所做大抵相同:腳踏實地,構建穩定且強大的渠道;柴米油鹽醬醋茶,一切皆有可能。
參考:《金龍魚與海天同中有異,品類破局再創佳績》光大證券 葉倩瑜 陳彥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