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星新聞
混雜著食物殘渣的餐飲用油,只需倒入一個食品濾油袋(下稱“濾油袋”)中,過濾后,就能不留雜質,可重復使用——商家稱,濾油袋能起到如此效果。
紅星新聞日前接網友爆料稱,這樣的濾油袋在各大電商平臺有售,“實際情況是(把油)重復利用”。該網友質疑,雖經物理過濾,但反復使用的食用油仍對人體有害。
↑電商平臺上展示的濾油效果
商家宣稱濾后“不留雜質”,是否屬實?濾油袋過濾后的油流向何處?過濾后的油,能否再次食用?
紅星新聞調查發現,目前濾油產品本身尚無相關國家標準,其質量安全的監管通過監督抽檢進行。而專家指出,對于一些添加了有機添加劑或合成纖維的濾油產品,重復使用會造成少量微量添加劑遷出,只要不超標準值,對人體健康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但不建議重復使用太多次,最多三次。而重復使用的食用油,即使清亮也一定會產生一些有害物質,是過濾不掉的。
商家:延長油的使用時間 并非把黑油變成清油
紅星新聞記者檢索發現,多家主流電商平臺均在銷售“濾油袋”,且產品信息大同小異。
以某平臺為例,相關產品售價為9至365元左右,名稱多含“商用漢堡店”或“商用起酥油過濾紙”等,不少商家注明“油炸食品店鋪或者家用”。多位商家稱產品材質為“棉質纖維”,可“170℃熱油過濾、重復使用三次左右”,“濾完后沒有破損的話,輕輕刮掉粘附的殘渣,晾干再次使用”。有商家稱“精細過濾、不留雜質”,也有商家稱可“過濾油中的雜質、碳化物、氧化物”。還有商家提示,濾油袋“不能改變油的顏色”。
↑電商平臺售賣的濾油產品
“我做炸雞生意,用這個非常方便”、“對于油炸行業來說,這是必備產品”……在商品評價中,不乏自稱為商家的購買者留言。一位名為“王婆私房菜館”的買家稱,“濾過的油比濾之前清了很多,用完了再來買”;另一位名為“瘋狂烤雞架滄州店”的買家則認為“物超所值”。
12月23日,紅星新聞記者以購買者身份致電江蘇南通三木精密過濾紙有限公司。一位林姓工作人員表示,該公司生產的濾油紙可供餐飲店使用,“原理是負壓過濾。通過紙,把油里面臟的、雜質過濾掉。”他稱,濾油紙材質為脫脂棉和進口木漿,不含穩定劑及化纖,不會影響食品安全,“如果是化纖,高溫后,對食物可能有污染。油溫不能超過200℃。對環境沒多大要求,不受潮就行了。”
而在各電商平臺上,部分商家附上了檢測報告。蘇州寶威德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寶威德公司)即是其一。天眼查顯示,該公司成立于2016年4月,登記機關為蘇州市吳中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主要從事工業濾油紙、食品濾油紙、定性定量濾紙、工業過濾紙等工業耗材的生產加工與銷售。
寶威德公司高姓負責人提供給紅星新聞的“食用油過濾紙”檢測報告顯示,2019年8月7日至13日,經華測檢測認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檢測,結論為“所檢項目的檢測結果滿足FDA(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21CFR 176.170 與水質食品和脂質食品接觸的紙和紙板的組分的限值要求。”
據華測檢測認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官網顯示,該公司總部位于深圳。2009年10月在深交所掛牌上市,是中國檢測認證行業首家上市公司。
↑有商家稱濾油袋“效果很好”
前述寶威德公司高姓負責人介紹,其公司的濾油袋材質為“木漿和棉花,純植物”,油炸食品時,落于油中的面包粉等雜質,可由濾油袋過濾,“讓油沒有氣味,延長油的使用時間。油溫在180℃以下”。該負責人還稱,根據不同情況,每個濾油袋可使用一兩次至四五次不等。如果炸雞腿,以前一天換一次油,用了濾油袋,可以兩天換一次油。但炸臭豆腐之類,量大的話,半天就得換一次油。
對于有網友擔心,或出現火鍋店使用濾油袋,違規將回收的火鍋底料油過濾后,加工銷售的情形,他稱,火鍋油無法過濾,“粘度太高,沒法濾。而且國家對火鍋底料油的管理很嚴格。”
而針對有商家宣稱可過濾碳化物、氧化物,他直言,“碳化物肯定可以過濾掉,但氧化物沒辦法。因為這是油在高溫過程中,已經發生的化學變化,屬于油變質。如果油黑了,就不能用了。”
該負責人還表示,寶威德公司每個月濾油袋的銷售額約為3萬個,銷往全國各地,廣東最多,“銷量一直比較穩定。”主要客戶為油炸食品的小店,少量為個人家用。
雖然銷售額穩定,但“每月退貨近300個”。該負責人解釋,“很多人想把黑油變成清油,但黑油是沒辦法變清的。退回來我們就銷毀了。”
監管部門:只能監督抽查 但未必能抽查到濾油袋
“我們沒有遇到監管部門抽查(食品濾油袋質量),只能靠我們自己去控制品質。”寶威德公司高姓負責人告訴紅星新聞,“也沒有誰說一定要做檢測。但我們要做到客戶放心、自己放心,所以做了檢測。”
↑寶威德公司經過第三方機構進行的檢測報告
而江蘇南通三木精密過濾紙有限公司林姓工作人員則稱,濾油袋涉及的標準專業性太強,一時“說不明白。”
12月24日,紅星新聞記者就濾油袋的行業標準及監管致電蘇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該局食品經營安全監督管理處相關負責人坦言尚不清楚相關標準,“我還第一次聽說(濾油袋)。油也沒有絕對說不能反復使用,但肯定不能長期使用。”
她稱,消費者若有疑慮,可撥打12315后,轉至相應處室進行處理;也可向該局或相關部門書面反饋,“都會處理的。”她表示,濾油袋不是食品,不屬于該處監管范疇,或為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處管理處監管。
當日,紅星新聞記者多次撥打該局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處辦公電話,但無人接聽。
而蘇州市吳中區市場監管局一位工作人員告訴紅星新聞,“如果生產,肯定是我們單位發營業執照。但具體生產的產品符合什么標準,這是他自己企業的行為。”記者詢問頒發營業執照前,是否檢查濾油袋合規、其生產是否經過批準,該工作人員表示:“我們不負責檢測。如果要檢測,要到第三方檢測機構,如蘇州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院進行檢測。商家一般是客戶需要提供檢驗報告,才會去做檢測。如果不需要,不會檢測的。”她同時表示,消費者若不放心,可自己送檢。
那么,如何監管食品濾油袋的質量安全?對此,該工作人員稱,“監管只能監督抽檢。一般是國家局(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或者省局對某一項產品進行某一階段的抽樣,也不一定是每個企業、每個產品都抽到。濾油袋這個產品非常小眾,我認為不太會抽到。我們地方局是沒有資格進行抽檢的,我們從來沒有抽檢過(濾油袋)。”她稱,至于濾油袋標準,需咨詢標準計量科。
↑電商平臺上濾油產品的相關信息
蘇州市吳中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標準計量科一位工作人員告訴紅星新聞,“一般情況下,國家層面不太會定某一個(具體)產品的標準,而是對直接跟食品接觸的東西,會定一些安全性的標準。”而濾油袋的標準,“一般由生產企業制定。”
該工作人員解釋,“目前我國對企業的產品標準,采用的是‘自我聲明公開’的方法。后續的話,相關部門并不是沒有監管,會通過‘雙隨機、一公開’的形式,對相關企業的標準、產品等進行抽查。”
中國政府網顯示,2015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推廣隨機抽查規范事中事后監管的通知》。該《通知》指出,要建立隨機抽取檢查對象、隨機選派執法檢查人員的“雙隨機”抽查機制。抽查情況及查處結果要及時向社會公布,接受社會監督。
前述吳中區市場監管局標準計量科工作人員稱,當企業在該局進行信息登記前,該局不會對濾油袋進行提前檢查。企業銷售濾油袋前,也毋需核實其檢測報告,“不需要。我們行政部門沒有必要幫企業做企業的事情。行政部門不可能替企業做擔保,說你這個產品是合格的。一切都是以市場主體的檢測(為準)。”
同時,他表示,“經銷商可以要求企業提供相應的檢測報告;消費者要去正規的渠道購買,也可以送檢。”
專家:濾油袋本身無國家標準 “不留雜質”是不負責任的說法
食品濾油袋是否真的能讓油“不含雜質”,對身體無害,且可再次利用?濾油袋到底有沒有國家標準?
北京化工大學丁雪佳教授告訴紅星新聞,對于濾油袋產品本身并沒有相關國家標準。但對于食品接觸類材料,國家有強制性的嚴格標準,例如有GB4806.6—2016食品接觸用塑料樹脂標準;GB4806.8—2016食品接觸用紙和紙板材料及用品標準;GB 9685-2016 食品接觸材料及制品添加劑使用標準等等。
↑國家對食品接觸類材料有強制性標準
市面上合規的濾油紙及濾油袋主要是由紙漿以及纖維制成的,在GB 4806.1中對這些材料的感官、理化性質、微生物、添加劑都做了明確的規定。
同時,丁雪佳教授認為,商家所說的“不留雜質”是不負責任的說法,濾油袋及濾油紙僅起一個過濾的作用,只是篩孔很小,能到幾十個微米,僅能將一些不溶性的食物殘渣等雜質濾除,對于那些可溶性的雜質則無法去除。這些不溶性雜質在油的使用過程中經氧化水解等作用,會產生可溶性的有害物質。濾油袋及濾油紙等對顆粒較大的可溶性有害物質有一定作用,但顆粒很小的則無法過濾。
丁雪佳教授還指出,常見的食品加工過程中, 油炸溫度在180 ℃及以上才能達到食品的硬度、脆度、質感的要求, 但長時間高溫煎炸會伴隨一系列有害物質的產生。首先是丙烯酰胺,丙烯酰胺是人體中的神經毒素, 并且被認為是可能的人類致癌物。然后是一些極性組分,是甘油三酸酯的熱氧化和熱聚合產物,這些組分與糖尿病、高血壓、慢性炎癥、動脈粥樣硬化等相關聯。然后還有反式脂肪酸。這些都會存在于油炸食品中。
另外,丁雪佳教授同時指出,以上這些僅是一些研究的結果,在實際過程中,拋開劑量談結果是不負責任的事。實際生活中,普通人很難攝入如此大的劑量,所以無需過于擔心。
對于食用油重復使用的問題,丁雪佳教授介紹,有專門的研究發現,連續使用時間越長,產生的有害物質越多,當連續使用20小時以上時,油的一些指標會接近國家標準限定值。超過限定值越多,對人體的危害也就越大。
而對于濾油紙及濾油袋的使用,丁雪佳教授建議油溫不要過高,可以稍涼一會。對于一些添加了有機添加劑,或者添加了合成纖維的濾油紙及濾油袋,高溫油會造成一定的添加劑遷出。但溫度也不要過低,溫度低,油粘度會升高,濾油時間會增長。
同時,對于一些添加了有機添加劑或合成纖維的濾油紙及濾油袋,重復使用會造成微量的添加劑遷出,但遷出量很少,國家對此是有規定的,只要不超標準值,對人體健康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但不建議重復使用太多次,最多3次。
北京化工大學聶俊教授告訴紅星新聞,用棉花加木漿,不加其他化學材質,“做出濾紙是沒問題的”。但是“油炸后,油的成分變了。即使清亮,也一定會產生一些有害物質,這些物質過濾不掉的。清,不代表它是好的。”
對于網友擔憂商家或利用濾油紙回收火鍋底料油、口水油等,聶俊教授表示,“國家明文規定地溝油是不能二次利用的,不管用什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