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花生產量及消費介紹

    2021-01-15
    摘要:

    我國花生消費主要可分為食用消費、壓榨消費、出口及農民留種自用三類。上述三種消費形式占總消費的比重平均分別為44%、50%及6%。

    期貨日報

    花生生產特點可以概括為“世界花生看中國,中國花生看魯豫”。國際上,我國花生種植面積及產量均居世界第一;國內方面,花生種植與生產主要集中在河南與山東,兩省總產量約占全國產量的48%。

    我國花生生產總體情況

    2009年以來,我國花生種植面積及產量均呈現上升態勢。2019年我國花生種植面積預計為467萬公頃,較2009年的428萬公頃增加9.1%。2009—2019年,由于國家要求保障玉米等谷物供給安全,使得花生播種面積難以大幅增加。產量方面,2019年我國花生產量為1215萬噸,較2009年的1022萬噸增加18.9%。受種植面積及單產雙增影響,我國花生產量穩步增加,十年間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7%。

    我國花生種植區域分布很廣,除西藏、青海及寧夏等個別省份外,其他省份均有種植。目前,我國花生主要集中在黃淮海、長江流域及東北地區,并以河南、山東、河北、吉林、遼寧、安徽、湖北等省份為主。

    近年來,由于花生種植面積及單產水平不斷提高,河南的花生產量增長迅猛。2019年河南花生種植面積為115萬公頃,產量為371萬噸,產量占全國花生總產量的30.55%,為我國最大的商品化花生種植基地。

    我國花生的傳統產地為河北和山東兩省。2019年,上述兩省花生總產量預計為292萬噸,占全國總產量的24.1%。山東和河北花生產量分別占全國的18.1%和5.9%。2006年以來,受經濟發展及種植成本攀升等因素影響,山東和河北的花生種植面積持續下滑。

    此外,近年來北方地區尤其是吉林的花生種植面積及產量迅速增長。種植面積方面,由2009年的13萬公頃增長到2019年的34萬公頃,增幅達161.5%。產量方面,由2009年的23萬噸增長到2019年的84萬噸,增幅達263.6%,占全國花生產量比例由2009年的2.26%,增長至2019年的6.92%。2009—2019年,吉林省花生產量年復合增長率為13.78%,未來增長潛力較大,對全國花生生產的貢獻程度將逐步提高。

    目前,我國各區域種植的花生品種不一,而且隨著花生種子技術的研發和新種子的推廣,同一品種下的細分品種繁多。現貨市場通常將花生分為大花生、白沙花生和四粒紅花生三類。大花生籽仁較大,口感較硬,含油率較高,主要用于榨油;白沙花生籽仁較小,口感酥脆,蛋白含量較高,主要用于食品加工;四粒紅花生,種粒呈橢圓形,排列緊密,種皮光滑,呈紅色或粉紅色,主要用于食品加工。

    據測算,我國白沙和大花生種植比例大致相同。就河南、山東、吉林、廣東、遼寧及河北六大產區而言,白沙花生總產量約為630萬噸,大花生總產量約為588萬噸。就全國范圍來看,除山東省外,我國花生主產區白沙和大花生產量之比約為6:4。

    我國花生消費總體情況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健康快速發展,居民可支配收入逐年提高,我國居民對花生及相關產品的市場需求呈現穩步增長態勢,表觀消費量由2009年度的974萬噸增加到2019年度的1205萬噸,增幅達23.7%。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花生人均消費量在2009—2018年呈現穩步增長態勢,從2009年的7.3千克增至2019年的8.6千克,增幅達14.48%。

    我國的花生消費呈現“魯豫為主,全國各地區均有分布”的態勢。魯豫地區花生加工企業眾多,因而花生的壓榨及食品加工多集聚于此,下游產品及花生制品則銷往其他地區。預計魯豫地區花生加工消費量占全國總消費量的75%。其他地區主要以花生油或者花生加工品消費為主。

    我國花生消費主要可分為食用消費、壓榨消費、出口及農民留種自用三類。上述三種消費形式占總消費的比重平均分別為44%、50%及6%。總體來看,近十年間我國花生食用和壓榨消費比例相近,出口及種用比例出現明顯下降。隨著居民消費水平提升和消費偏好轉變,花生壓榨消費比例將繼續穩步提升。

    和所有農產品一樣,花生的種植和生產也具有固定的周期性特征,特定的季節性供給特征使得花生的消費呈現出典型的季節性特征。

    每年7月至次年1月為花生銷售旺季。主要原因有:一是7—8月天氣炎熱,市場對水煮花生、油炸花生等食用花生需求量較大。二是每年10月至12月,新季花生上市,油脂加工企業一般集中采購全年用量,花生銷售量較好。三是當年9月至來年1月,我國傳統節日較為集中,如中秋、國慶、元旦及春節相繼到來,花生食品及油脂加工企業備貨需求較大。

    每年2—6月為花生消費淡季。主要原因有:一是2—6月正值花生種植生長期,市場花生流通多為往年陳果,質量不高,導致消費需求不高。二是4月以后,各地氣溫回升,花生霉變風險加大,花生儲存成本較高,因此油廠一般在3月之前加工完花生,4月以后以花生油的形式流向市場出售。

    整體來看,花生品種的地域性消費特征并不明顯,差異主要體現在品種用途上。北方地區主產的大花生,由于口感較硬,含油率較高,主要用于榨油。南方地區主栽白沙系列小花生,由于籽仁較小,口感酥脆,蛋白含量較高,主要用于食品加工。東北的四粒紅烘焙食品和加工兼用。

    近年來,我國花生消費呈現平穩上升態勢。數據顯示,我國花生表觀消費量從2009年的974萬噸增加到2019年的1205萬噸,增幅為23.7%。消費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近年來,我國經濟水平不斷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改善,對食用花生和花生油需求增加;二是人口持續增加和城鎮化水平的提高也帶動了花生消費需求的快速增長。

    隨著經濟發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人民對食品安全、綠色健康標準要求逐步提高,對花生品質要求也趨于嚴格。特別是花生食品加工企業對花生的品質要求遠高于國標及農業農村部標準,花生食品出口企業甚至要求收購的花生品種統一純正、大小均勻、不得檢出黃曲霉素且產地可溯源。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