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豆出口協會
每年2月中下旬,美國農業部首席經濟師辦公室(OCE)都會發布關于未來十年的農業展望報告,基于對全球宏觀經濟、農業生產力和貿易政策的預設,對全球農產品供需、貿易及價格等指標的走勢進行預估。本文選取了今年剛剛發布的報告中與大豆產業相關的部分,展望至2030年的產業發展趨勢。
宏觀經貿背景
過去幾個月中,全球經濟從新冠疫情的重創中逐漸復蘇。以中國為例,去年第一季度中國GDP錄得6.8%的負增長,但隨著生產生活的逐步恢復,中國去年全年GDP仍增長了2.3%,總量突破百萬億元大關。而美國作為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國,預計2021年GDP將超過2019年的水平,恢復速度比早前所預期的提前了兩年。
此外,中美兩國于去年初簽署了第一階段經貿協議,中國承諾大幅擴大對美國農產品的采購。利好的政策極大提振了美國對中國的農作物出口。以大豆為例,2020年美國對中國的大豆出口量接近2016年的歷史最高記錄。根據美國農業部的數據,2020年美國對華出口大豆總量達3,457萬噸,價值142億美元,較2019年分別增長了53%和77%。隨著整體經濟持續復蘇,中美貿易關系重建,以及全球對食用植物油和用于畜禽養殖的豆制飼料需求日益增長,未來十年全球大豆和大豆產品的需求前景將呈樂觀趨勢。
美國大豆國內供需及出口回顧及展望
種植面積方面:受不利天氣狀況及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美國大豆種植面積在2019/20年大幅下降。但隨著天氣狀況逐步恢復常態,以及受國際市場強勁需求的推動,過去一年未種植的土地中將有很大一部分在今年用于種植大豆(和玉米)。2021/22年,美國的大豆種植面積預計將擴大690萬英畝,增至9,000萬英畝,且預計未來十年中將維持在此規模。
國內消費方面:美國國內對豆粕、豆油的需求將穩定增長,這將促使其國內大豆壓榨量于未來十年中持續上漲。在展望期內,飼料價格將保持在較低的水平,畜禽業的產能將持續增加,豆油在生物柴油等清潔能源中的使用量將穩定在歷史高位,用于生產生物柴油的豆油預計將從2021/22年的81.5億磅增至期末的86億磅,滿足超過11億加侖的豆油基生物柴油的年生產需求。
出口方面:未來十年中,美國大豆出口預計將大幅增長。這主要是由于整體經濟的逐步復蘇,以及來自中國的需求增多。然而,盡管展望期內美國大豆的出口量呈增長態勢,其在全球大豆出口中的占比卻將有所下滑——從2021/22年的約34%降至2030/31年的29.5%;同期,美國豆粕和豆油出口持續面臨來自南美,特別是長期以來穩居出口第一的阿根廷的激烈競爭。到2030/31年,阿根廷和巴西在全球豆粕出口中所占據的份額分別將增至45%和25%,而美國的份額則將從18%降至17%;豆油方面,到2030/31年,阿根廷在全球豆油出口中的占比將達56%,為全球之首,而美國的占比則將為10%。雖然這一比例遠低于阿根廷,但美國仍將有望成為全球第二大豆油出口國,這是因為另一出口大國巴西在未來十年中將把更多豆油投入于國內生物柴油的生產,而此舉將拉低巴西的豆油出口。
大豆及大豆制品的全球貿易趨勢
隨著發展中國家人均收入增長、城市化及現代食品制造業的發展,全球對大豆、豆油等食用植物油和用于畜禽養殖的蛋白粕的需求將不斷增長。
在10年的展望期內,預計全球大豆進口將增長26.7%。其中,中國的需求將成為國際大豆貿易的主要推動力;同期,全球豆粕和豆油進口分別將增長10.4%和13.1%,歐盟和印度將分別為全球最大的豆粕和豆油進口地。
出口方面,到2030/31年,美國、阿根廷和巴西的大豆出口量將占據絕大部分全球總出口量。巴西將穩坐世界頭號大豆出口國交椅,出口量預計將增長36.2%。而阿根廷將保持全球最大的豆粕和豆油出口國的地位,其豆粕和豆油將分別占全球出口總量的45%和56%。
大豆
全球大豆進口情況
全球大豆出口情況
展望期內,全球大豆進口量將增長4,620萬噸達2.192億噸,增長率為26.7%。中國的需求將持續成為全球大豆貿易的主要推動力,需求約占全球需求增長的79%。展望期內,中國大豆進口預計將從1.039億噸增至1.405億噸,用以滿足畜牧業及植物油消費對大豆日益增長的需求。
全球大豆出口則主要來自巴西、美國和阿根廷。到2030/31年,它們在全球大豆貿易中合計占比將接近90%。
展望期內,巴西大豆種植面積的年增長率預計將超過2.5%。到2030/31年,巴西大豆出口量預計將增長3,240萬噸達1.215億噸,增幅為36.2%,使該國穩坐世界頭號大豆出口國交椅;同期,美國大豆出口量預計將從2021/22年的5,920萬噸增至6,460萬噸,但其在全球大豆出口中的占比將有所下滑——從2021/22年的約34%降至2030/31年的29.5%;而阿根廷大豆出口量預計將增長約34%至1,090萬噸,其中大部分將銷往中國。盡管這一規模遠低于巴西和美國,但阿根廷仍將是世界第三大大豆出口國。
豆粕
全球豆粕進口情況
全球豆粕出口情況
商業畜禽生產的擴大和現代飼養方式應用比例的提升,帶來了市場需求的廣泛增長。到2030/31年,全球豆粕貿易量預計將增長14.5%,達到7,890萬噸。
展望期內,歐盟仍將是全球最大的豆粕進口市場。到2030/31年,歐盟的豆粕進口將增長3.7%,達到1,940萬噸;同時,東南亞、北非、中東和拉美地區的豆粕進口量也將有較大增幅,這是由于這些地區對牲畜飼料的需求不斷增長,且國內擴大油料種植的能力有限。其中,東南亞對全球豆粕進口增量的貢獻將高達43.1%——到2030/31年,印尼、菲律賓、泰國和馬來西亞的豆粕進口總量將增加270萬噸達1,530萬噸。
全球豆粕出口則將主要來自阿根廷、巴西和美國。到2030/31年,它們在全球豆粕出口中合計占比將高達87%,三國依次為45%、25%和17%。
阿根廷大豆生產成本低,且其加工及海運基礎設施競爭力強,有助于推升其豆粕出口。展望期內,阿根廷豆粕出口量預計將增加540萬噸,達3,540萬噸;到2030/31年,巴西的豆粕出口量將增長約19%至近2千萬噸,將其在全球豆粕貿易中的占比從2021/22年的約24%小幅推升至約25%;同期,美國豆粕出口預計將增長約10%至1,360萬噸,在全球豆粕出口的占比從2021/22年的約18%略微降低至約17%。
豆油
全球豆油進口情況
全球豆油出口情況
受食品業和工業應用的雙重需求推動,展望期內全球大豆油進口量預計將增長約13%,到2030/31年達到1,390萬噸。全球植物油貿易流通以棕櫚油為主,豆油的增長仍然主要取決于與棕櫚油市場份額的競爭。
印度是全球最大的豆油進口國。展望期內,其豆油進口量預計將增長34%,到2030/31年將增至440萬噸。推動印度豆油進口攀升的主要因素包括對食用油需求的迅猛增長,及其國內油籽種植面積的擴大潛力有限。
此外,中國的豆油進口到2021/22年預計將增至120萬噸,但到2030/31年將降至88萬噸。
全球豆油的出口則主要來自阿根廷、美國、歐盟和巴西。展望期內,它們在全球豆油出口中的合計占比預計將達74%。阿根廷大面積推行雙季種植,進一步調整作物/牧草輪作比例,并向西北部擴展耕地,這提升了該國大豆作物的產量,從而促進了其大豆壓榨量的增長。發達的大豆壓榨業以及有限的國內豆油市場使阿根廷成為全球最大的豆油出口國。展望期內,其豆油出口量預計將增長25.8%達780萬噸。到2030/31年,阿根廷在全球豆油出口中的占比將達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