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邢臺查處特大制售偽劣香油案,揭開香油行業摻假潛規則

    2021-03-15
    摘要:

    犯罪嫌疑人用玉米油、大豆油和棉籽油混合,形成與芝麻油顏色一致的“紅油”,按1.5%的比例加入“香油精”,生產假芝麻油,銷售給香油生產企業及香油坊。

    20210320/631c641c8942bf9fd786bdb515d9ad88.png

    新華社石家莊3月14日電:記者從河北省邢臺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了解到,根據群眾舉報線索,邢臺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聯合公安部門查辦了一起特大跨區域生產、銷售偽劣產品案,搗毀了涉及12省市的特大生產經營偽劣香油、芝麻醬違法犯罪網絡,抓獲涉案人員83人,涉案貨值金額超2億元。

    邢臺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根據舉報及前期專項行動掌握的情況,對河北廚友食用油有限公司進行檢查,發現該企業生產經營的多批次芝麻香油的脂肪酸組分不合格且黃曲霉毒素超標。

    經核實,河北廚友食用油有限公司從個體戶李某處購買“紅油”(玉米、大豆調和油)和“香油精”,勾兌后冒充純芝麻油銷售,售價遠低于市場價,年銷售額超百萬元。

    20210320/34373d3fa7b0a0d9b24a090650e8b703.png

    經深入研究,邢臺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將“香油精”的成分鎖定為乙基香蘭素、乙基麥芽酚兩種只能人工合成且不得在芝麻油中添加的香料成分。

    由于涉嫌犯罪,邢臺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會同公安部門成立聯合專案組開展深入調查。

    經查,犯罪嫌疑人孔某用玉米油、大豆油和棉籽油混合,形成與芝麻油顏色一致的“紅油”,按1.5%的比例加入“香油精”,生產假芝麻油,銷售給香油生產企業及香油坊。

    目前,孔某等10名主要犯罪人員,因犯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被依法判決八年到一年半不等有期徒刑,判處罰金共計人民幣239萬元。

    相關報道:

    香油摻假的行業潛規則如何被揭開?

    來源:邢臺新聞綜合頻道 新聞快報

    提起該案件的破獲,還要從2019年3月份的一個舉報電話說起。

    邢臺市市場監督管理綜合執法局接到群眾舉報電話,稱某企業涉嫌造假香油。

    20210320/ff27035a7575069feb982d2b473b4c08.png

    根據舉報線索,稽查人員立即購買了這種香油。雖然從顏色和味道來看,這種香油與普通芝麻香油相差無幾,但憑借多年經驗,稽查人員仍感覺這種香油有一絲不尋常!而且,這種芝麻香油只要12元/斤。

    20210320/4f41035a1c10b2a5134e30a02485869e.png

    市場上正規廠家的芝麻香油,成本價都在18元/斤左右。商家為何要賠本賺吆喝,事出反常必有妖。

    為了弄清其中的貓膩,偵查人員暗中對這家企業進行了調查,得知該企業銷售的“香油”,其實都是從一個本地個體戶李某手中購得的。

    偵查人員初步判定,這是一起典型的制假售假案件。案件要想坐實,證據至關重要,如何確定這種“香油”的成分,成為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原來,這種勾兌的“香油”主要成分是一種叫做“紅油”的原材料。這種紅油,主要由大豆油和玉米油勾兌而成,這些油品經提煉混合,沒有蛋白殘留,很難鑒定出油品成分。

    20210320/302d69bd06bfc7fbe0f23e652a5380fa.png

    無奈,偵查人員只好轉變思路,從其他方面突破,這時,偵查人員發現李某在銷售“紅油”時,還會搭配銷售一定比例的香油精,于是,偵查人員又喬裝打扮,秘密獲取了一些香油精樣品。

    20210320/08eb31c06da67878870660fdfb30051c.png

    在新修訂的國家食品安全標準《植物油》中明確規定“單一品種”的食用植物油中不應摻有其他食用油和非食用油,不得添加任何香精和香料。

    20210320/609f174feab0066e00aef4a962c1e226.png

    雖然,偵查人員調查出李某有出售香油精事實,但如何能證明對方一定在這種“香油”里添加了香油精呢。辦法只有一個,就是需要在“香油”中鑒定出香油精的組成成分,解決了這個問題,對方的造假證據就能一目了然,公安機關才能立案。

    但如何通過化驗手段,證明這種香油中添加了香油精,又成為一道難題擺在了偵查人員面前。

    當時,放眼全國,沒有類似案件能夠借鑒。案子調查一時陷入僵局,但偶然間,一篇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網站刊登的信息,讓偵查人員眼前一亮!

    20210320/2d1be7e43d839dea6376f627f1ac66d2.png

    受這個案件的啟發,他們立即與省級實驗室聯系,經過一番檢測,卻發現取樣的油品里根本檢測不出指定的化學物質,偵查再次陷入僵局。到底是油品中香油精添加量太少,還是檢測方法的問題。

    為了弄清事件原委,偵查人員一邊化裝偵查、打入行業內部獲取有效信息,一邊利用實驗室對這種“香油”化驗比對。偵查人員還找到河北農大學的教授,共同實驗分析;得知,具備此類香氣成分的香精,化學成分就有20余種。偵查人員又從能夠檢測的8種物質中一一排除,最終確認了香油精添加的關鍵成分,案件有了眉目。

    20210320/4de92f4d37968eb43e81afa141c3390c.png

    他們迅速將這些“香油”樣品送到國內頂級實驗室,在實驗室里,工作人員以這兩種物質為參考,分別檢檢了120余批次樣品,結果是一驗一個準兒,96%的香油被檢出含有這兩種“香油精”物質。

    另外,偵查人員還發現,李某生產的“假香油”全部由沈陽市一家“紅油”廠家生產,大部分被銷往農村市場及城鄉結合部的香油坊或香油企業。

    20210320/a5e65909aa3bc5a6f9e671d4df2ed409.png

    20210320/579d94010b91ac3601cab0f245dcf836.png

    在充分掌握證據后,當地市監部門與公安機關開展統一收網行動,80余名犯罪嫌疑人全部歸案。這起特大跨區域生產銷售假劣香油案成功告破,也在全國揭開了香油摻假的行業潛規則。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