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ilcn油訊
中儲糧的拋儲接踵而至,火熱的油價也開始降溫。
3月19日、23日,中儲糧進行了兩輪共4萬噸儲備毛豆油拍賣,卻沒有全部成交:首輪成交率僅77%,本周第二輪甚至無人下單,全部流拍。
這一跡象顯示:市場已對后市高價信心不足。
與此同時,一船船滿載巴西大豆的貨輪正漂洋過海,陸續抵達國內港口,油廠缺豆的格局即將成為過去時。
現貨賣家的惜售情緒出現了松動,殺價跑貨的多了起來,油價也較前期高點有所回落。
有國內期貨分析師認為:本輪油脂的上漲行情漸進尾聲;這一判斷與國際油脂圈內的大咖專家們不謀而同。
注:網絡資料圖
本周馬來西亞衍生品交易所舉行了業內矚目的國際棕櫚油價格展望( POC 2021)線上會議,德國《油世界》總編知名分析師Thomas Mielke表示:全球創紀錄的植物油價格已達到或接近峰值,油脂供應緊張狀況已接近尾聲。
資深行業專家Dorab Mistry表示:高價格最終將導致高產量,代表性的棕櫚油價格曲線將在4月-5月掉頭向下。
另一知名行業分析師James Fry說:植物油市場正處在泡沫中,這個泡沫會破裂,但價格不會崩盤。
專家們的共識體現為看弱今年下半年的植物油價格。
然而專家也指出不可測的除了天氣因素,2021年全球油脂市場不可忽視的新變量出現了。
Dorab Mistry表示:"2021年‘B’非常重要,因為它可以代表生物柴油Biodiesel 和美國總統Biden......這完全改變了形勢。"
油箱搶飯碗,火上欲澆油
美國總統拜登計劃用他所謂的“清潔能源革命”來應對氣候變化,拜登宣稱2050年之前美國要實現100%的清潔能源經濟和凈零排放。
在美國,“清潔能源”包括用玉米生產的乙醇汽油、用豆油和菜籽油等生產的生物柴油。
他的這一計劃意味著玉米、大豆、菜籽等谷物油料及植物油的需求將會增加,預計會進一步推高全球植物油價格,并加劇食品通脹風險。
ADM公司首席執行官表示,由于生物柴油產量增加,豆油需求將同比增長2%或5億磅。
邦吉首席執行官表示,食用油需求將出現結構性轉變,今年供應將進一步吃緊。
其他分析師預計,如果生物柴油產能的計劃實施一半,美國豆油需求將超過美國產量,最高可達80億磅。
而美國嘉吉公司已經把這一預期落實到了行動上:
就在3月初,嘉吉宣布在美國7個州投資4.75億美元,進行旗下大豆壓榨工廠的產能擴張,包括擴建兩家工廠的產能,改建提升其他五家工廠的生產運營效率,以滿足國內外對于食品和生物柴油的需求增長。
無獨有偶的是,本月加拿大最大的谷物油籽加工企業理查森Richardson公司也宣布了擴產計劃,將位于薩斯喀徹溫省的菜籽壓榨廠產能翻倍,年壓榨量將達220萬噸,從而成為加拿大最大的菜籽壓榨廠;
而該地區正計劃新建兩個生物燃油精煉廠項目,每年需要超過100萬噸菜籽油做為原料。
Mistry在線上會議表示:拜登當選助推了美國的生物柴油產業,美國的石化煉油廠正在轉向生產生物燃料,現在甚至出現了歐洲的菜籽油運往加拿大的情況,生物柴油的需求已開始搶占北美地區食用油的供應。
有媒體評論稱:拜登的綠色能源政策將糧食轉化為能源,對于眼下節節攀升的糧食價格,猶如火上澆油。
生物質能源的發展使得糧食需求結構發生變化,會提高為作為生物燃料主要原料的玉米、大豆等谷物和油料作物的消耗量;另一方面使得能源價格和糧食價格之間建立了直接的聯系。
由于石油和生物燃料之間的替代效應,隨著石油價格上漲,生物燃料產量肯定會增加,主要原料玉米和油料作物生產規模的擴大,使得其他農作物供給減少,從而抬高其他農產品價格。
由此引發的“糧食與燃料之爭”會直接或間接引起糧食價格的上漲,給全球糧食供需格局造成巨大影響。
受新冠疫情、全球糧食供應鏈脆弱與極端天氣等因素影響,從大豆到菜籽油、葵花籽油等各種糧油食品的價格都出現上漲,聯合國植物油價格指數自去年6月以來已上漲70%至9年高點,尤其對發展中國家的消費者造成打擊。
這種情況下,拜登發動的“清潔能源革命”,勢必會進一步刺激生物燃料需求,并加劇食品通脹,令貧困國家陷入食品短缺的民眾境況更遭。
我國目前糧油生產供給完全有保障,但未雨綢繆,對這一可能引起糧食市場異動的風險點需理性研判,以便提早預案,保障我國糧食安全萬無一失。
總體而言,目前國內及國際植物油價格正階段性見頂,但不具備深跌的基礎,回落可能會是緩慢漸進的;
遠期而言,拜登的“清潔能源”計劃正點燃生物燃油需求,如果原油走入上漲通道,油籽主產區出現天氣問題,油脂市場將可能面臨更猛烈的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