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勞動力短缺,馬來西亞棕櫚油產量繼續下滑

    2021-04-23
    摘要:

    馬來西亞油棕櫚產業又面臨勞動力短缺的問題,這將導致今年產量進一步下降,預計今年的產量繼續下降至1950萬左右。這有助于理解棕櫚油的上漲。

    中信建投期貨農產品事業部 田亞雄

    自2019年以來,馬來西亞原棕櫚油開始出現減產,之后2020年馬來西亞原棕櫚油產量從2019年的1986萬噸繼續下降到1910萬噸。而目前,馬來西亞油棕櫚產業又面臨勞動力短缺的問題,這將導致今年產量進一步下降,預計今年的產量繼續下降至1950萬左右。

    20210423/27611ea45fb8ed4aeb77a74a0950affc.jpg

    數據來源:CFC農產品研究

    數據顯示,馬來西亞油棕樹的鮮果串(FFB)單產為每公頃產16.73噸油,而2018年和2017年分別為17.19噸和17.89噸。馬來的單產在2017年達到峰值,之后出現了目前的下降趨勢。馬來西亞產業主協會主席JeffreyOng表示,以目前馬來西亞的種植物料,單產增長潛力能達到每公頃25至26噸,而目前偏低的局面受制于勞動力約束,這對我們理解棕櫚油的上漲是有幫助的。

    勞動力短缺是減產的癥結所在

    一直以來,當地的油棕櫚樹種植園的采摘工作主要依賴于外國工人,而本地的全職工人很少,在2019年新冠疫情爆發以后,政府關閉邊境,外來務工人員無法入境工作,同時由于當地優質的教育大環境下,年輕人不愿意僅僅在莊園里當收割工或普通工人,油棕櫚種植園難以應對人力短缺,油棕櫚樹的果實出現了無人采摘的尷尬局面。除了收割的勞動力緊缺,馬來西亞大多數莊園里,負責施肥、清除雜草枯葉的勞動力也出現短缺。由馬來西亞棕櫚油委員會(MPOB)進行的一項前期市場調查顯示,目前缺乏31,021名收割工人,占整個行業正常所需工人的76%。

    產量損失預計20%,大小農場都無一幸免

    目前勞動力短缺的情況非常嚴重,帶來的巨大影響無論是小農場或者農場大戶都無一幸免,在目前原棕櫚油CPO價格大幅上漲的局面下,他們卻無法享受其帶來的福利。據農業部計算,按每天收獲1.5噸棕櫚鮮果串的保守估計,每年280個工作日農作物損失共計1714.3萬噸,產量損失接近20%。這意味著每年損失342.9萬噸原棕櫚油(CPO)和85.7萬噸棕櫚仁。

    棕櫚油:生產流程機械化困難重重

    這場疫情給行業當頭一棒,大家意識到行業對外國工人的依賴程度過高,所以目前實現生產流程的自動化和機械化非常的重要。

    目前各個油棕櫚園對于機械化功能的呼聲愈發強烈,且已經得到了的回應。比如,種植園工業和商品部長在上個月初宣布成立油棕櫚機械化和自動化研究聯合會,該聯合會將有MPOB和行業參與者的加入,該聯合會的資金來自于3月1日生效的對棕櫚油和原棕櫚油每噸征收2令吉的額外關稅。部長還表示,政府在2021年預算中宣布的3000萬令吉匹配贈款將補充額外的3000萬令吉。

    像美國和澳洲那樣,使用單一機械進行谷物和油籽的收割,是每個油棕櫚種植者的夢想,但是油棕櫚的采集工作仍然是勞動密集型的產業,它也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實現機械化,但是還是需要一定數量的體力勞動者。在本地人不愿意為當地油棕櫚園出力的情況下,政府后續應該停止對于外來務工人員的限制,以此來解決勞動力短缺的問題。

    此外機械化的優勢想要體現出來,油棕櫚園的規模必須足夠大,若是對于一個僅僅占地幾英畝的園區,一臺機械帶來的效率改善是難以得到體現的。目前當地有65萬小農戶,即占地面積不足100英畝,對于他們而言想要提高規模實現機械化,成立合作社應該是最效經營的前進方向。

    政府的意外利潤征稅政策或是“殺雞取卵”

    據馬來西亞油棕種植者協會估計,2020年,馬來西亞油棕種植者以MPOB稅、意外利潤征稅、州銷售稅和所得稅的形式向政府支付了53億馬幣,占其業務利潤的30.7%。對于沙巴州較大的地產,支付的總額高達其業務利潤的46%。

    這種極度不公平的稅收,引起了行業的極度不滿,于是包括MEOA和MPOA在內的12個行業協會在3月8日發布了一份聲明,共同呼吁政府調查勞動力短缺、高稅收和市場準入問題這三個主要問題。該行業最反感的是意外利潤征稅,3月8日的聲明稱其“極不公平”,并呼吁廢除意外利潤征稅。

    說到意外利潤征稅,它起源于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時期,當時因為CPO出口商以美元支付,棕櫚油行業是當時唯一表現良好的主要行業。為了使國家擺脫困境,《意外利潤征稅法》于1999年1月1日生效,僅適用于棕櫚油行業,之后隨著經濟恢復WPL被暫停,但是2008年再次被啟動。之所以遭到行業反感,是因為意外利潤征稅的征收和其他稅收不一樣,它是基于收入而不是利潤,政府不考慮他們以什么價格出售,也不管其成本如何。

    無論是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的經濟衰退、亞洲金融危機,還是這場大規模疫情,種植業都是唯一一個在危機期間持續為國家紓困的行業,這是碳氫化合物工業無法企及的。但是目前勞動力問題導致減產,而此時再實行極端的稅收,無異于“殺雞取卵”。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