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日報
“麻屋子,紅帳子,里面住著個白胖子。”花生是大家喜食的一種農產品,花生期貨已經上市交易數月時間,面對這個新品種,市場充滿了好奇,產業企業更是“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但從盤面表現來看,花生期貨一副“樸實無華”的模樣,未來花生期貨還要“蟄伏”多久呢?
4月底,山東各地氣溫不高,當地新季花生還未播種。正在山東省花生主產區來回穿梭的“鄭商所首期花生分析師調研培訓團”的團員們調研熱情高漲,跑港口、進油廠、下田地、逛批發市場,如工蜂一般忙碌,主要目的是研究花生期現貨市場的發展態勢,從而揭開花生期貨“蟄伏”謎底,為鄉村經濟振興貢獻力量。
A“個性”獨特——價格波動幅度較小
4月25日至30日,跟隨“鄭商所首期花生分析師調研培訓團”,期貨日報記者先后來到青島港中國外運倉庫、嘉里糧油(青島)有限公司、青島天祥食品集團、青島膠平食品有限公司、招遠市金城花生有限公司、乳山市金果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青島JLA花生質量檢測中心、金勝糧油集團、費縣中糧油脂工業有限公司等花生收購、倉儲、進出口、質檢、壓榨、批發與需求等產業企業進行調研。從記者掌握的情況來看,國內花生及其制品市場“個性”較強,主要表現為產區集中、集散與加工地集中、進口花生市場地位提升快、市場需求中高端化、市場價格獨自運行特征明顯等。
“自2020年5月以來,國內外油脂油料市場價格持續走高,特別是進入2021年以來,鄭州菜油、美國大豆、大連豆油期現貨價格不但持續創出近年來新高,而且市場還出現了成交量、持倉量同步放大的現象。此時,作為油脂油料市場中重要的成員,花生與花生油卻表現得不溫不火。”山東省煙臺市花生貿易商趙波告訴記者,隨著國內農民種植花生收益不斷增長、居民生活水平持續提高以及花生休閑食品等陸續開發,我國花生產業發展迅猛。與此同時,與大豆、油菜籽及豆油、菜油等近一年來價格大幅波動相比,雖然花生與花生油價格居高不下,但市場波動幅度較小。
從記者的調研情況分析,花生及花生油走勢與近3年來其市場價格、市場需求一直平穩地處在較高區域是分不開的。而大豆、油菜籽及豆油、菜油等市場價格則在一年之前還處在較低區域,因此可以說花生及花生油市場是國內油脂油料價格的先行者。當然,與其他農產品供求關系呈現明顯的季節性特征相比,隨著近年來我國春播與夏播花生種植面積、產量同步增加,再加上進口花生大量涌入,國內花生及花生油市場供應與需求的季節性變動幅度越來越小,價格自然缺少大幅漲跌的基礎。
在招遠市金城花生有限公司面積達數百畝的廠區以及鄰近的花生批發市場內,記者發現國產與進口花生品種應有盡有,即便是市場最為喜愛的高品質山東大花生米、特高端花生油、花生蛋白類食品等都可以有效實現產銷對接,這說明國內花生及其制品市場已經是一個很成熟的市場。
金城花生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少彬認為,市場各方都在積極結合往年國內花生市場的運行軌跡等,加快學習研究花生期貨這個新生事物,花生期現貨市場正在逐步對接。
“近年來,我國花生及其制品需求強勁,特別是中高端需求增長速度較快,同時產業鏈拉伸更長。”青島膠平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田強表示,這一方面拉高了國產花生、進口花生與花生油價格,另一方面也刺激了貿易商、油廠等進口積極性,更增強了國內農民種植花生的熱情。在這種情況下,國內花生市場傳統的貿易模式、定價方法、供應渠道等紛紛生變,可以說,當前的國內花生市場正在醞釀一場變革,但這場變革會如何發展,市場主體心中無底。現在市場又出現了花生期貨這個新事物,市場心理就更加謹慎,大家都在觀察市場的變動態勢。
B市場生變——“進口看魯,國產看豫”
“2019年,我國花生(絕大部分為花生仁,下同)進口量在48萬噸左右;2020年猛增到100萬噸以上;從今年前3個月的進口量來看,再結合國內花生進口商與油廠從國際市場的采購意向和已簽訂的合同分析,預計今年的進口總量仍會保持穩中有增的發展態勢。”青島中外運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營銷中心銷售經理宋丹告訴期貨日報記者,最近幾周以來,雖然我國進口花生港口整體銷售價格略有下滑,但數量呈現不斷增長態勢,這與今年進口花生到港日期推遲有較大的關系。
記者在青島港部分港區倉庫及數家沿海油廠發現,進口花生與芝麻等油料堆放得如同小山,進口花生在國內花生市場的占比逐年增加,特別是一些油廠的生產原料幾乎全是進口花生。因此,進口花生對國內花生及其制品市場的影響越來越大。
據宋丹介紹,國內進口花生的到貨港口集中在廣東黃浦、天津與青島三地,花生進口主體逐年增多,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當前,由于進口國別、質量等級、物流成本等存在較大差異,進口花生的完稅后成本差異也比較大。不過,從港口分銷價格走勢來看,各港口漲跌變化較為一致,銷售價格整體趨于下滑,如青島港的花生價格已從前期的9500—9800元/噸下跌到了9000—9300元/噸。
從記者的調研來看,今年我國進口花生到港時間有所推遲,約為一個半月,推遲原因是新冠肺炎疫情令物流環節集裝箱難尋,同時進口主要來源國政治經濟局勢不穩也影響了進口商的采購節奏。
部分專業人士告訴記者,進口花生價格下滑除了到貨集中這一因素外,整體質量不佳也是一個重要影響因素。由于進口日期延后,溫度升高明顯,再加上一些進口來源國花生等存儲條件不佳,令部分進口花生酸價較高。
一家跨國糧商的業務負責人介紹,國內大部分油廠的花生原料采購量不斷增長,國內居民對花生油的偏愛度在上升,如與2020年相比,預計今年原料采購量增幅為10%—20%。目前,國內花生與花生油價格處在歷史相對高位,未來下滑的概率存在,但空間不大,主要原因是來自菜油、豆油、棕櫚油的支撐較強。
“2020年經我手進口的花生數量在10萬噸左右,整體效益不錯。今年雖然我也在積極努力,但估計進口總量與效益達不到預期。”青島市進口花生貿易商王鴻林告訴記者,近一年多時間,我國進口花生市場的變化特別大,一是進口國別越來越多,二是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三是進口成本越來越高。從進口花生的主要集散地及其影響來看,山東沿海港口及周邊地區不但是進口花生的主要集散地,而且也是一個特別重要的加工地,預期未來的影響力會越來越大。
在威海市一家花生出口加工企業記者了解到,這家企業年花生用量在3萬噸左右,花生制品的95%以上用于出口,其中70%出口日本,其他出口至韓國、歐盟等地。與此同時,自2019年開始,這家企業還逐步在國內市場進行布局,當前正在擴大產能且向精細加工方向轉變。
在調研中記者發現,隨著進口花生大量涌入國內市場,其對國產花生的沖擊力不斷增強,在山東沿海及周邊地區進口花生已成為很多企業的主要生產原料,市場占比呈現持續提升態勢,而且憑借價格優勢還大量進入了河南等國產花生主產區。與此同時,山東不但花生種植歷史悠久,而且花生產業鏈較為完善,產業鏈延伸較長,沿海地區的大部分產業企業更是特別重視國內外市場的同步拓展與開發。因此,山東花生市場已成為我們觀察進口花生的一個頗為有效的信息窗口。
“山東很多花生下游制品以出口日韓與歐盟為主,花生品種培育較為超前,加工工藝也較為成熟,質量標準較高。雖然近一年多以來受疫情影響,產品出口數量有所下滑,但內銷率在逐步提高,多家企業的開工率依然較為樂觀,企業進口花生、國產花生原料采購數量仍保持增長態勢。另外,山東沿海港口進口的花生基本上可以實現就地分揀和深加工,之后再分銷到全國各地,對國內花生市場的綜合影響力迅速提升。”青島天祥食品集團總經理孔德程表示,進口花生與國產花生在山東實現了有效的“交匯”與“短兵對接”。這一方面展示了花生市場發展的新動態,另一方面也預示著固有的市場格局正在改變。
調研中記者還了解到,近年來河南、東北等地的花生種植面積不斷增加,相關統計數據表明,當前河南已經成為國內花生第一種植與產量大省,國產花生市場供求關系、價格漲跌等,更多時候要看河南花生的種植面積和產量情況。
C遭遇“滑鐵盧”——過度進口的后果
“近年來,由于做花生進口生意利潤較為可觀,吸引了很多業內外人士的參與,特別是自2020年下半年以來,很多不熟悉花生產業的市場主體、投資機構等也開始介入。雖然這些市場主體與投資機構的介入開拓了花生進口貨源,但由于業務操作不熟練,加上疫情影響,以及國內市場花生供應與油廠庫存原料趨于飽和,其正面臨花生價格下滑的風險。”王鴻林告訴期貨日報記者,2020年國產花生上市后,因看好后市行情,部分大型油廠開出了較高的新季花生收購價,使得進口花生利潤豐厚。同時,已經關注進口花生市場很久的市場主體與投資機構大量訂貨。這一方面導致花生進口市場秩序混亂,進口花生質量“魚龍混雜”;另一方面也大幅增加了花生進口成本,如當前進口花生的完稅后成本已經和國產花生進廠價相差無幾。
據記者了解,在國內進口花生市場行情較好時,只要能夠在蘇丹、塞內加爾、美國等地訂到貨,就意味著進口商有大筆可觀的利潤進入口袋。不過,現在的市場行情已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很多進口商正在或將要為到港的進口花生如何不虧錢地銷出去發愁。
部分油廠花生原料采購業務負責人說,近年來花生進口商過于“瘋狂”,主要表現為很多時候不計成本、后果地大量進口花生,如進口商不但把美國等庫存的花生果、花生仁、花生油等進口到國內,而且還與美國的出口商簽訂了大量采購新季花生果、花生仁與花生油的合同,更有一些進口商私下里大量囤積與采購花生。
調研期間記者了解到,現在花生原料市場的主動權主要掌握在油廠手里。往年貿易商送貨進廠,如果貨物部分質量指標不達標,如水分過大等,頂多是降等級、扣款等就可以解決問題,或者讓貨車司機多轉幾家油廠就可以處理掉。但現在情況不同了,貿易商碰到了“硬茬子”,無論讓貨車司機轉幾家油廠,得到的結果均是拒收。另據了解,目前,進口商的賭性越來越大,完全忽略了簽訂采購數量大、船期長等合同所面臨的多重風險,如匯率風險、海運風險、質量風險、價格下滑風險等。
D以靜制動——花生期貨是新生事物
窗外,金城花生有限公司面積達數百畝的廠區與鄰近的花生批發市場內,各類花生及制品琳瑯滿目,送花生原料與拉花生成品的大型貨車流水般地進出不息。窗內,王少彬的辦公室里花生樣品與制品陳列整齊。在這里期貨日報記者還發現一個特殊的現象:一個大顯示屏占據一堵墻的大半面。這是干什么呢?
“自從花生期貨上市后,這個大顯示屏終于派上了用場,業務伙伴們來了總是盯著看。”王少彬告訴記者,雖然當前花生期貨交易不是十分活躍,但大家卻十分關注,很多市場主體看著紅紅綠綠不停跳動的數字就躍躍欲試。
與記者一同參與調研的中信建投期貨農產品首席分析師田亞雄說,據他觀察分析,當前花生產業企業及貿易商等針對花生期貨的態度可謂是“有信心沒決心”。一方面貿易商等對花生期貨交易、交割標的的各項質量指標已相對熟悉,另一方面由于還沒有參與過交易特別是交割,其始終不能完全放下心中的防線與顧慮。
據記者了解,針對當前國內花生期現貨價差較大這個問題,部分油廠負責人與貿易商認為,兩個市場正處在磨合期,市場主體對現貨與期貨標準如何對接還沒有完全充分認識,雖然很多人認為兩者一致,但市場仍需要一個消化過程。
“令人欣喜的是,當前國內花生界一致認為,花生期貨上市為市場提供了質量、價格‘燈塔’,以及規避風險的工具、融資的渠道,更為產區農民提供了穩定收入的保障措施,如花生‘保險+期貨’項目已紛紛落地。”王少彬說,“樸實無華”是花生期貨的天性,一旦時機成熟,其功能肯定會得到充分發揮,“花落果生”,等到花生成熟出土時就可見分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