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銀萬國期貨
摘要
● 目前河南和山東既是花生的主產區也是加工區域,尤其山東地區花生加工企業較多,以花生調入為主。
● 我國花生壓榨占比略高于食用消費,花生油的加工方式主要是冷榨、熱榨和浸出。
● 近幾年隨著居民消費品質提升,花生油消費基本上逐年增多,進口量逐年升高,出口維持少量。
● 花生油屬于高端油脂,消費偏剛性,在我國油脂消費中位列第四。因為消費量增加量大于供應量,2021/22年度花生油供應寬松程度減弱。
● 因為終端庫存仍然不少,油脂消費結構轉變,小包裝出貨不暢,預計中秋節期間花生油消費或將不樂觀。
正文
01
花生產業鏈介紹
目前河南和山東分別是我國花生產量第一和第二的省份,但同時也是花生主要加工區域,花生原材料經過山東和河南加工后銷往全國各地,但是山東加工產能高于河南,河南以原料外調為主,而山東以原料調入為主,加工成品外銷。遼寧、吉林地區的花生加工產能不足,花生調出至河北、河南和山東。華南廣東、廣西產不足需,屬于花生凈調入區域。
山東地區的壓榨企業多、規模大、能力強、層級分明,比如有名的魯花、長生、長壽集團等,益海嘉里和中糧等頭部油脂供應商的花生壓榨廠也基本分布在山東。河南壓榨企業多為地方性油廠、規模偏小、產能較山東偏弱,比如濮陽訊達、鶴壁淇花、輝縣華豫等。河北壓榨企業規模大,比如邯鄲明福、河北天申等。
圖1:花生貿易流向
資料來源:鄭州商品交易所,申萬期貨研究所
圖2:花生壓榨產能分布
資料來源:鄭州商品交易所,申萬期貨研究所
種植戶收獲花生后,一部分留種,用于下一季花生的種植或者小榨自己消費,其余被一級收購商采購。一般一級收購商組織當地貨源、脫殼,二級收購商分級篩選、調配貨源。我國花生消費主要可分為食用消費、壓榨消費、出口及農民留種自用,消費的比重平均分別為44%、50%及6%,以國內消費為主。
在我國花生壓榨量略大于食用加工消費量,大花生主要用于榨油,白沙花生和四粒紅花生主要用于食品加工,除了日常見到的花生油和花生干果加工品,還有花生蛋白,比如花生露、花生復合飲品等,花生蛋白屬于深加工產品。而收獲后的花生經過脫殼、脫種皮后也留下根莖等,可以用于活性成分提取、功能食品開發以及新能源和新材料的應用,可以說花生渾身是寶。
圖3:花生產業鏈介紹
資料來源:鄭州商品交易所,申萬期貨研究所
圖4:花生加工品分類
資料來源:農產品加工學刊,申萬期貨研究所
花生油的加工方式分為壓榨和浸出,壓榨又分為冷榨和熱榨。
冷榨法是花生油料不經過預加熱,在60℃的低溫環境進行壓榨。壓榨出來的油屬于清香型花生油,色澤淺、風味清淡。因為沒有經過熱處理,能夠最大限度的保留花生油中的活性物質,比如維生素E、甾醇、類胡蘿卜素,而且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也比較高,總體營養價值高。由于冷榨法的加工步驟少,沒有加熱、精煉等精加工步驟,對原料花生米的品質要求高。
熱榨法做出來的花生油分為大榨和小榨,大榨產出一級花生油,小榨產出濃香型花生油。一級花生油氣味清淡,顏色較淺,偏透明。濃香型花生油,色澤深、香味濃郁。花生原料先進行炒制,再通過120℃的高溫壓榨。高溫加熱能夠破壞油脂細胞,提高出油率、降低油脂粘性,但會破壞油中的活性物質,部分不穩定的多不飽和脂肪酸(亞油酸為主)也容易氧化。一般熱榨得率高于冷榨,而且穩定性較好。
采用冷榨和熱榨方式榨油得到的花生粕仍含有油脂,浸出法就是采用化學試劑將油脂提取出來。
圖5:花生油加工方式
資料來源:農產品加工學刊,申萬期貨研究所
02
國內花生油市場概況
從2016/2017年度開始,花生油消費占油脂比重始終在8%-10%,2020/2021年度消費量回升至351萬噸。豆油一直是國內消費量最大的油脂,消費占比在44%-46%,其次是棕櫚油和菜油,花生油消費量排在第四位置。
圖6:不同品種油脂年度消費量(萬噸)、花生油消費占比(%)
資料來源:申萬期貨研究所
一般國內花生壓榨出油率在40%左右,出粕率在55%左右,隨著花生油大幅下跌,花生利潤壓榨利潤由此前盈利轉為虧損,從最高的700元/噸的壓榨利潤回落至虧損600元/噸,但是這個只是花生的理論壓榨利潤。和其他油脂相比,花生油是高端油脂,價格高于豆油、棕櫚油和菜油,花生油廠主要銷售小包裝花生油,消費者更注重花生油品質,而不會像其他油脂一樣注重價格,小包裝油脂利潤相對穩定,利潤率也一般高于散油等,花生油廠會根據自身的花生油和花生粕銷售價格、生產成本等計算壓榨收益,決定花生的收購價格和數量,使得花生壓榨利潤相對可控。
圖7:山東地區理論花生壓榨利潤(元/噸)
資料來源:申萬期貨研究所
我國花生油出口數量較少,基本穩定在1萬噸左右,2020年出口1.2萬噸。主要出口地方為香港,馬來西亞和澳門,其中香港占絕大多數。
圖8:花生油年度出口數量(噸)
資料來源:中國海關總署,申萬期貨研究所
我國進口花生油逐年增多,2020年進口花生油26.95萬噸,進口依賴度逐年增高,其中印度、阿根廷和巴西為主要花生油進口地,2020年分別進口10.80萬噸、5.82萬噸和5.21萬噸。
圖9:花生油年度進口數量(噸)
資料來源:中國海關總署,申萬期貨研究所
預估2020/21年度我國花生油產量較上年度小幅增加13萬噸至327萬噸,但是消費增加15萬噸至351萬噸,庫存消費比降低至2.27%,供應寬松程度有所縮緊。
圖10:國內花生油平衡表(萬噸)
資料來源:申萬期貨研究所
根據美國農業部數據,預估2021/2022年度中國花生油產量小幅增加至324.8萬噸,進口減少8萬噸至30萬噸,出口小幅減少至1萬噸,總體消費量減少3萬噸至353.8萬噸,供應寬松程度減弱。
圖11:國內花生油平衡表(千噸)
資料來源:USDA,申萬期貨研究所
一級花生油和一級大豆油、24°棕櫚油、四級菜油走勢較為一致,現貨價格相關性分別為0.73、0.62、0.70,尤其和豆油相關性最高,因為菜油主要消費區集中,消費偏好性強,棕櫚油在氣溫低使用受限,花生油與豆油存在消費替代關系更為明顯,但是花生油價格高于其他三種油脂,屬于高端油脂。
圖12:一級大豆油、24°棕櫚油、四級菜油、一級花生油現貨價格(元/噸)
資料來源:Wind,申萬期貨研究所
相對于年初,花生油價格已經下跌15%。年初國內部分地區新冠疫情爆發,下游擔心像之前物資因為物流等原因導致供應會出現短缺,大量備貨,以家庭為單位的也開始囤貨,隨著疫情逐漸解除,外出餐飲開始恢復,以豆油和棕櫚油等中包裝出貨好轉,疊加花生油小包裝庫存較多,造成花生油出貨量相對較少,需求不佳。另外隨著豬價下行,豬油價格下跌,一部分之前因為豬油價格高而轉向花生油消費的已經逐步返回豬油消費,也利空花生油消費。
臨近中秋節,下游開始詢價備貨,但是北方預計要到8月下旬,且下游貿易商以及居民家中的囤貨仍然未完全消化,外加油脂消費結構的轉變,中包裝油脂出貨較好,小包裝走貨不暢,中秋節需求或將不樂觀。
花生油屬于高端油脂,消費偏剛性,以小包裝流入市場為主,消費群體注重油脂品質,不容易受到花生油和其他油脂價差過高而轉變消費。
圖13:山東一級大豆油、一級花生油現貨價格及價差(元/噸)
資料來源:Wind,申萬期貨研究所
03
總結
我國花生消費主要可分為食用消費、壓榨消費、出口及農民留種自用,壓榨消費占比在一半左右。
目前我國花生油的加工方式分為壓榨和浸出,而壓榨又分為冷榨和熱榨。在我國油脂消費結構中,花生油消費量占比在8%-10%,消費位列第四,僅次于豆油、棕櫚油和菜油,價格高,屬于高端油脂,消費也偏剛性,相對于棕櫚油和菜油,花生油和大豆油相關性更高。
我國花生油進口逐年增多,2020年進口花生油在27萬噸,主要進口地是印度、阿根廷和巴西,而出口花生油較少,基本穩定在每年一萬噸左右,主要出口地是香港、馬來西亞和澳門。
因為居民消費品質提升的需求增加,預估2021/22年度花生油消費增幅大于供應增幅,供應寬松程度有所縮小。當前下游仍有年初囤積的尾貨,由于消費結構的轉變,小包裝走貨不暢,豆油和棕櫚油等中包裝走貨較好,豬價下跌后,豬油價格便宜,都利空花生油消費,相關市場人士表示中秋節期間花生油消費可能不太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