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賣油也賣碳、零碳工廠......糧油加工業新競逐開局

    2021-09-30
    摘要:

    隨著碳匯交易市場市場的升溫,木本食用油的“綠色競爭力”將能變成真金白銀,“零碳工廠”將成為糧油加工行業實現碳中和的終極目標。

    oicn油訊

    20211001/7c436e4cf12260178454e7d40fbe991f.png

    經歷過貿易戰、新冠疫情的千難萬險,糧油加工企業又將進入新一輪的產業競逐賽。

    我國承諾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變革呼嘯而來,糧油行業已置身其中。

    也許你還不明白“碳中和”究竟是什么,(點擊查看:食用油與碳中和),不妨了解行業內正在發生的一些事兒。

    大豆壓榨廠因限電停機

    20211001/c6ff4d75f9f5de0de1cbcf7e99c25b8f.png

    近期多省出臺限電、限產措施,波及各行各業,天津、江蘇、廣東等省的一些大豆壓榨廠也因當地限電,不得不縮減運營規模,出現停產或減產現象。

    本輪限電主要原因是電煤短缺,還有部分地區是為了完成“能耗雙控”年度目標。在“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下,各地、各行業都在尋求轉變經濟發展模式,走出一條低碳發展道路。

    另一方面,世界各國為了完成“碳中和”目標,紛紛推行綠色能源,玉米、豆油、棕櫚油、菜籽油等被用做生產生物燃料,已把食用油價格推升到歷史高峰,也使得糧油企業的原材料成本居高不下。

    面對節能減排、原料成本上漲的雙重壓力,糧油企業既要求生存,還要謀發展,一些實力薄弱、技術落后的企業不可避免會被淘汰出局。

    賣油翁也成賣碳翁

    “碳中和”不僅有減法,還能做加法,這也將給一類油企帶來新機遇。

    實現“碳中和”有兩個路徑,一個是碳減排,比如上述的限電節能、使用生物燃料等;另一途徑是增加碳匯,也就是能夠固定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從而減少空氣中的碳濃度,比如植樹造林。

    種植茶樹、油橄欖、核桃等的木本油脂企業不光可以賣油,還可以“賣碳”,種樹增加的二氧化碳吸收量在經過林業碳資產管理公司和金融機構特定程序認定后,可以在碳市場出售,從而獲得相應的收益。

    20211001/686435ff8023a3d1a462e701dd6a475d.png

    今年6月,中國農業銀行十堰分行向當地一家種植油橄欖、生產橄欖油的企業成功發放全國農行系統內首筆“碳林貸”900萬元,以植樹造林產生的碳匯收入作為還款來源,以預計可實現的碳匯收益權作為質押。

    7月16日,全球規模最大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在中國正式啟動,碳排放權作為一項商品可以進行買賣流通。

    隨著碳匯交易市場市場的升溫,茶油、橄欖油、核桃油等木本食用油的“綠色競爭力”將能變成真金白銀,真正體現出應有的生態價值。

    “零碳油廠”在路上

    我國制造業產生碳排放僅次于能源行業,工業和信息化部已提出加快制定工業領域“碳達峰”“碳中和”重點實施方案,推動綠色低碳轉型升級,中國首批先鋒“零碳工廠”已面世,包括歐萊雅集團蘇州尚美工廠、松下能源(無錫)等。

    20211001/912fdac1c12c2188d83934325d27d4e7.png

    所謂“零碳工廠”,并不是不排放二氧化碳,而是通過設計方案節能減排,達到碳的凈零排放,即碳中和。

    我國的糧油業擁有較長產業鏈,業內“零碳工廠”目前還未現身。減碳實踐比較積極的多為外資企業、龍頭企業和上市公司,因為很多跨國企業的國外公司已經取得進展,資本市場對上市公司也有碳管理和碳排放披露要求。

    今年8月,美國糧商ADM宣布面粉加工業務已實現碳中和,拔得行業頭籌。ADM通過提高能源效率、使用可再生能源、以及通過碳捕獲和在儲存設施中封存二氧化碳,使得其旗下22家面粉加工廠全部實現了凈零排放。

    20211001/e820ed028097ccdde30a7536757256e8.png

    我國糧油加工業一直倡導的適度加工、循環經濟、綠色工廠實際上都是在踐行低碳減排,“零碳工廠”將成行業實現碳中和的終極目標。

    隨著各地的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陸續落地,對企業來說,一場馬拉松式的“大考”已經到來,必須要找到邊降碳邊發展的道路,糧油企業是否做好了準備?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