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ilcn油訊
從印度到日本,從馬來西亞到美國,高價食用油席卷全球;我國油脂市場不可避免地受到波及,原料油價屢創新高,行情波動劇烈,造成企業生產成本上升和經營面臨壓力。燙手的油價何時降溫?
在本周舉行的國際棕櫚油線上研討會(POINTERS 2021)上,業內知名權威分析師、德國《油世界》CEO及主編Thomas Mielke先生做了關于全球油脂市場的分析和預測,他的主要觀點是高價不可持續。
究竟是哪些因素在左右食用油的漲跌?關于食品與能源之爭、棕櫚油的歷史新高、葵花籽油的增產等市場焦點, Mielke先生做了簡明扼要及全景式的闡述,有助于油脂業內人士快速厘清當前市場脈絡,以及對未來走勢作出自己的判斷。
以下為10月18日報告紀錄要點整理,供大家參考。全文較長,建議收藏閱讀。
目前國際植物油價格處于異常高位,10月15日豆油價格接近1400美元/噸,棕櫚油價格在1300美元/噸左右,幾乎是5年均價的兩倍;棕櫚油價格更刷新了歷史紀錄,這是一個非同尋常的情況。
消費者正在遭受痛苦,主要是在發展中國家;由于高價格的壓力,過去一年植物油的消費已經出現了下降。
植物油的未來會怎樣?全世界的生產前景正在改善;問題是,油價在什么時候會開始下降?會降到什么水平?
植物油價格上漲尚未結束
在過去一年,植物油的緊張狀況主要體現在棕櫚油、葵花籽油以及菜籽油。但隨后豆油也加入了上漲,部分原因是粕類需求減弱,大豆壓榨速度低于預期。
面對高價,市場各方參與者正在作出回應。
消費者減少了用油,主要是在食用領域。但在生物燃料相關政策的推動下,用于能源的油脂消費繼續上升。
如何應對高油價、應對食品價格上漲,這已經成為全世界許多國家,特別是許多消費者的擔憂。
市場參與者不僅在需求方面做出反應,也在供應方面做出反應。
農民將全球油籽種植面積增加了900萬公頃,2021/22年度全球十種主要油料作物產量將增加2400萬噸,總產量將超過6億噸。
在我們看來,全球油籽產量將出現過剩,庫存將上升。供需之間的轉變正在發生。
在全球生產短缺和庫存急劇下降兩年之后,我們預測在2021/22年,全球四大植物油(棕櫚油、大豆油、葵花籽油、菜籽油)的產量將增加約700萬噸,這是四年來的最大增幅。
如果這一預測成為現實,植物油價格將開始下降。
植物油價格跌勢可能會在未來兩周內啟動,起初可能并不明顯,但會在2022年逐步增強力度。
植物油高價與生物燃料
能源價格已經回升到多年來的高點,但植物油仍比化石燃料貴得多。
10月15日豆油價格接近1400美元/噸,棕櫚油價格在1300美元/噸左右,大約是粗制原油價格的兩倍。
盡管如此,用于生物燃料的植物油消費量有所增加,2021年全球生物柴油和可再生柴油HVO的產量增加了150萬噸,達到4800萬噸的新高。
今年用于生物燃料的油脂消費占世界17種油脂總消費量的的18%,而10年前只有12%。
新的"食物與能源"之爭是否會導致減少生物燃料的目標?隨著食用油消費者遭受高價,爭論是否會變得更加激烈?
寶貴的糧食商品被消耗在能源市場中,這是否可持續?在食用油消費者遭受異常高價格之苦的情況下,我們能繼續生產這些代價高昂的綠色能源嗎?
也許不能。問題是,我們什么時候才能看到歐洲、美國和印度尼西亞的政府作出反應,至少暫時減少用于能源的食用油脂消費。
如果耗盡的植物油庫存沒有得到充分的補充,價格就會保持在高位。我們預計未來一年全球植物油市場處于恢復狀態。
關于棕櫚油
棕櫚油產量的下降趨勢導致價格創下歷史新高。
過去一年(2020年10月-2021年9月),全球棕櫚油產量僅增加了170萬噸。馬來西亞棕櫚油產量持續下降,印度尼西亞棕櫚油產量只有低于平均水平的增長。
預計全球棕櫚油產量在下一年度(2021年10月-2022年9月)增加350-400萬噸,總產量接近8000萬噸。
其中印度尼西亞產量將增加170-200萬噸,馬來西亞將增產100-120萬噸,其他國家包括泰國、哥倫比亞國的增產量約為80萬噸。
過去三年,油棕種植面積增長明顯放緩,導致棕櫚油產量下降;
2022年成熟油棕面積可能僅增加40-50萬公頃,作為對比,2018年以前每年成熟油棕面積增幅達90-100萬公頃。
在馬來西亞,盡管天氣總體有利,但棕櫚油的平均產量可能會在2021年降至20年的最低點,總產量可能會降至1820萬噸甚至更少。
勞動力短缺是一個主要制約因素,但還有缺少補種管理等問題。如果馬來西亞政府引入3.2萬海外勞工的計劃得以實現,這種情況可能會在2022年得到改善。
但棕櫚油已經失去了增產動力,未來5-10年內,年均產量增長乏力;馬來西亞和印尼都需要增加對機械化的投資和進行大規模的補種,以扭轉產量下降和增長放緩的趨勢。
關于葵花籽油和菜籽油
上一年度全球葵花籽產量暴跌了500多萬噸;現在大幅回升了700萬噸,2020/2021年度總產量預計達到5740萬噸;
與此同時,全球油菜籽產量在2021/22年度暴跌至13年來的最低點,僅為6200萬噸。
農民因收益良好而提高了葵花籽的種植面積,我們預計烏克蘭葵花籽產量為1690萬噸,可能達到或超過1700萬噸;俄羅斯葵花籽產量預計為1510萬噸。
這將大幅提高葵花籽壓榨量,提升葵花籽油和葵粕的出口供應。總體來說,葵花籽及葵花籽油的價格趨勢是看跌的。
但下跌趨勢部分被油菜籽供應異常緊張所抵消,油菜籽產量暴跌至13年來的最低點,結轉庫存的減少使供應量進一步緊張。
加拿大菜籽產量只有1340萬噸或更少,因為干旱損氣候造成的損失高達700萬噸。歐盟、美國、中國的菜籽產量預計也有所下降。
澳大利亞菜籽產量預計將達到創紀錄的530萬噸,有助于滿足進口需求。但世界范圍內的菜籽和菜籽油的供應仍將急劇下降。
雖然葵花籽油已經比菜籽油具有價格優勢,但是短期內供應仍然緊張。
因為農戶們一直惜售,他們已經建造了大量的倉庫用來儲存葵花籽,導致近期葵花籽壓榨加工相對放緩,這已經影響了葵花籽油生產和出口。
10月和11月初的葵花籽油價格仍然偏高,也因為進口國庫存低,一些進口國需求并沒有得到滿足。
但農民最終還是會售出庫存,有大量的葵花籽等待進入市場。問題是這將在何時發生?11月還是12月?葵花籽油會在何時遭遇價格壓力,1月還是6月?這還有待觀察。
葵花籽油已比其他油類更有競爭力,歐盟國家已經把葵花籽油作為生物燃料的原料之一,這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葵花籽油因大量供應引起的走跌勢頭。
關于大豆、豆油和豆粕
2021/22年度全球大豆產量將增加約1700萬噸,大豆總產量將達到3.79億噸,約占世界油籽總產量的62%。
南美洲的大豆種植面積將顯著增長。
去年巴西增產強勁。盡管該國一些地區出現了不利的干旱天氣,但巴西農民仍然生產了創紀錄的1.38億噸大豆。
巴西農民正在對有吸引力的價格做出反應,大豆種植面積進一步擴大,我們預計2021/22年巴西大豆產量將達到1.45億噸,有機構估計更高,可達1.48億噸。
美國方面,官方最新報告顯示產量高于預期,2021/22年美國大豆產量將達到1.2億噸(2020/21年為1.15億噸)。
阿根廷方面,2021/22年大豆產量也將達到4600-4700萬噸(2020/21年為4380萬噸)。
現在大豆產量的增長速度超過了消費增速,庫存可能會積累起來,主要是在美國和南美,庫存量會高于預期。
但仍有許多不確定性,這包括天氣、新冠疫情的影響、印度、中國等主要進口國的采購、貨幣波動、高位的能源價格、以及進出口關稅和配額等政府政策。
目前大豆價格已經開始出現下跌趨勢,有多種原因:
全球大豆產量高于預期,庫存可能高于預期。我們估計在本年度結束時,全球大豆庫存將增加800萬噸,達到有記錄以來的第二高水平。
在過去的3個月里,大豆加工壓榨速度有所放緩,一直未能達到預期,部分原因是豆粕需求疲軟,這導致豆油價格上漲。
其他原因還包括六月份以來國際大豆貿易量出現下降,新作大豆即將上市供應等。
最主要的不確定性還是在于天氣。未來三個月有干旱來襲的風險,可能會影響產量。
我們還需關注豆粕消費的情況。豆粕是決定大豆的壓榨量的主要因素。由于其他油料供應不足,全球對豆粕的依賴性正在上升。
但是最近中國以及其他國家的豆粕消費減弱,這在一定程度上減緩了大豆壓榨的速度,因此使豆油產量低于預期。
豆粕消費必須通過有吸引力的價格來刺激。目前,豆油在大豆壓榨利潤中的占比接近50%,與大豆中18-19%含油率相比,這個比例偏高。
大豆油價格比豆粕價格更堅挺,如果2021/2022年植物油價格因產量和庫存而走弱,這一狀況將會發生改變。
但是目前,豆油價格和其他植物價格都受到支撐,而上周芝加哥交易所豆粕的價格已跌到新低。
食用油高價不可持續
在我看來,食用油的高價格是不可持續的。
假設未來幾個月的天氣狀況正常,我們應該看到產量的提高和庫存的恢復。
遠期月份的植物油報價已經走低,例如當前馬來西亞棕櫚油在明年3月、4月的報價為1280、1118美元/噸,近期價格為1300美元/噸左右;阿根廷豆油明年4月的報價在1300美元/噸,而近期報價為1400美元/噸。
我們預計,明年1-6月間,以葵花籽油為首,棕櫚油、豆油隨后,植物油價格將出現下跌。
注:本文為編譯整理稿,有所刪節,僅供參考,以原報告內容為準。圖表來源于Mielke先生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