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植物油的高庫存阻礙了棕櫚果價格的回升,印度尼西亞政府正考慮取消棕櫚油出口的國內銷售要求。
印尼貿易部長祖基菲里星期五(7月22日)透露,他將與棕櫚油公司討論這個想法,如果他們仍然致力于維持國內充足的食用油供應,他可能會取消出口要求。
印尼是全球最大的棕櫚油出口國,由于國內出現食用油短缺,政府在4月底禁止食用油和食用油原材料出口,引發全球食用油市場震蕩。
這個出口禁令在5月23日取消,但為繼續確保國內食用油供應充足、價格穩定,印尼政府隨即重新實施了“國內市場義務”(Domestic Market Obligation,DMO)規則,要求生產商將部分棕櫚油產量保留在國內銷售,以換取出口許可證。出口配額與國內銷售量掛鉤,最高出口額定在國內銷售量的五倍。
然而,短暫的出口禁令及隨后實施的“國內市場義務”卻導致棕櫚油庫存激增、儲存問題和新鮮棕櫚果價格暴跌。祖基菲里說,政府先后推出了不少措施包括暫時取消出口和擴大出口配額,但卻都未能迅速削減庫存。
祖基菲里在接受記者訪問時說:“我正在考慮取消'國內市場義務'規定,以加快出口,但在此之前,我希望能夠得到煉油廠朋友們的保證。”
他補充道,當局意識到隨著印度教排燈節(屠妖節)臨近,印度和巴基斯坦對棕櫚油的需求將會飆高,因此當局會采取措施確保買家有足夠的供應。
印尼棕櫚油業者一直呼吁政府放寬出口限制和稅收條例,并聲稱若是不改變現狀,將會有大批庫存被浪費,尤其考慮到未來幾個月正好是棕櫚樹的收成高峰期,屆時庫存量將會達到飽和。
印尼政府最早在今年1月實施“國內市場義務”,當時規定生產商將出口的棕櫚油保留20%在國內,這比率在3月調高到30%。之后,印尼取消了DMO,轉向征收更高的出口稅。
印尼政府已經取消對所有棕櫚油產品的出口征稅,直至8月31日,并計劃每隔兩周而不是每月制定一次毛棕櫚油參考價格,以便價格和由此產生的稅收更符合市場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