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油籽市場一周:經濟衰退陰影不散,黑海出口有望重啟,油籽下跌

    2022-07-25
    摘要:

    截至7月22日的一周,全球油籽價格繼續下跌。通脹高企促使歐美央行激進加息,引發經濟衰退擔憂;俄烏簽署黑海出口協議,令地緣政治風險升水縮減。

    7月24日消息:截至2022年7月22日的一周,全球油籽價格繼續下跌。由于通脹高企促使歐美央行激進加息,引發經濟衰退擔憂;俄烏簽署黑海出口協議,令地緣政治風險升水縮減。

    周五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的2022年11月大豆期約報收13.1575 美元/蒲,比一周前下跌約2%。美灣1號黃大豆現貨價格為每蒲15.535美元(每噸584.2美元),比一周前下跌2.30%。Euronext交易所11月油菜籽期約報收637.50歐元/噸,比一周前下跌6.2%。芝加哥12月豆油期貨報每磅57.87美分,比一周前下跌0.6%;洲際交易所(ICE)的11月油菜籽報收802.40加元/噸,比一周前下跌4.9%;阿根廷上河大豆FOB現貨報價為569美元(含33%出口稅),比一周前下跌2.07%。周五大連商品交易所2022年9月大豆期約報收5,710元/噸,比一周前下跌2.2%。周五美元指數報收106.621點,比一周前下跌1.2%。周五國際原油期貨堅挺上揚,其中紐約商品期貨交易所(NYMEX)的西德克薩斯中質原油(WTI)9月合約報收94.70美元/桶,比一周前上漲0.14%,也是三周來首次上漲。

    首先回顧過去一周的宏觀動態。由于全球通脹高企,美歐通脹率均創下幾十年來新高,美聯儲為首的主要央行正在激進加息,令人擔憂全球經濟將因此陷入衰退。兩年多前美聯儲開啟超級寬松政策,過度經濟刺激引發全球商品通脹,而現在美聯儲似乎正在走向超級寬松的鏡像,看似相反本質相同,過于激進的加息正在導致美國經濟放慢并顯示淺度衰退,并通過強勢美元將資金抽離全球那些經濟脆弱的國家,導致這些國家外儲縮水,而支出增長,經濟陷入衰退泥潭,導致許多國家別無選擇,也只能跟隨加息步伐。即使如此,經濟學家認為全球通脹率仍將從第二季度的同比增長9%上升到第三季度的9.3%,然后在年底前滑落到仍然令人不安的8.5%。

    在通脹高企的背景下,歐洲央行將其關鍵存款利率提高了50個基點,這是11年來的首次加息,也是2000年以來最大的一次。英國央行在考慮加息50基點,下周二和周三美聯儲將舉行FOMC會議,估計會在7月27日宣布再次加息75基點。在新興經濟體中,南非央行加息75個基點,這是近20年的最大加息。菲律賓本月也加息75基點。央行貨幣緊縮速度使得經濟軟著陸更難實現。花旗集團經濟學家認為全球經濟衰退的可能性為50%,而美國銀行經濟學家預測美國今年將出現溫和的經濟衰退。

    不過市場對于加息帶來的經濟衰退恐懼開始有所減退,因為中國承諾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有助于改善下半年經濟增長預期,而俄羅斯如期恢復北溪1號管道對歐洲的天然氣運輸,以及和烏克蘭達成恢復黑海谷物出口的協議;市場對下周美聯儲加息100基點的幾率預期已經降至個位數,有助于提升投資者風險偏好。

    北京德潤林在在2022年1月3日的刊發的年度展望《2021年收官漲跌互現,亢龍有悔虎年再戰》一文里指出,“在連續兩年上漲后,大宗商品市場運行邏輯正在改變,從2021年的再通脹、供應短缺以及需求強勁變成通脹壓力預計緩解,供應有望改善以及流動性逐步縮減。作為世界經濟增長主引擎的中國經濟增長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農產品價格高企將鼓勵農戶擴大播種面積,2022年夏季和秋季的供應有望恢復性增長;美聯儲縮表將支持美元匯率走高,進而導致美元報價的大宗商品市場普遍承壓。2022年很可能出現冰火兩重天的走勢,上半年可能繼續沖高,而下半年有可能在供應增長的壓力下回歸”。

    目前2022年下半年的第一個月即將過去,從能源到谷物以及金屬等多數大宗商品期貨已經回吐上半年全部漲幅,并創下了一年多來的新低。就大豆等農產品而言,雖然經濟衰退的擔憂對市場的沖擊已經告一段落,但是仍然會制約價格反彈空間,從而導致市場呈現震蕩下行筑底的走勢。拉尼娜以及全球極端天氣下的作物長勢,則可能引發期價的脈搏式沖高,導致市場波動加劇。

    本周俄羅斯、烏克蘭、土耳其和聯合國簽署一項協議,旨在恢復烏克蘭從黑海港口出口農產品。烏克蘭是世界頭號葵花籽油出口國。不過就在協議簽署一天后,敖德薩港口就遭到導彈襲擊,美國立刻指責俄羅斯,土耳其則表示俄羅斯否認和導彈襲擊有關。

    美國農業部作物進展周報顯示,截至7月17日,美國大豆優良率為61%,比一周前下滑1%,去年同期為59%。自6月15日首次出臺評級以來,大豆優良率逐周下滑,迄今已經減少了9%,反映出中西部地區炎熱干燥天氣的影響。美國干旱監測周報顯示,截至2022年7月19日,衡量全美干旱嚴重程度以及覆蓋面積的指數(DSCI)為179,高于一周前的173和去年同期的174。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美國中西部天氣呈現東雨西旱,東部種植帶降雨偏多,氣溫偏低,而西部種植帶干旱加劇,從明尼蘇達州到密蘇里州的氣溫高于正常,明尼蘇達的南半部繼續出現短期干旱,密蘇里州以及肯塔基州西部的干旱面積擴大。氣象預報顯示周末中西部可能出現一些分散陣雨。下周中旬將有另外一股冷空氣前鋒影響該地區,帶來更多陣雨和更涼爽的氣溫。

    就美豆出口而言,截至7月14日的一周,美國2021/22年度大豆凈銷售量為20萬噸,一周前為負36萬噸。2022/23年度大豆凈銷售量為25萬噸,一周前為11萬噸。2021/22年度迄今美國大豆銷售總量(包括已經裝船和尚未裝船的銷售量)為5960萬噸,同比減少3.9%。實際出口5297噸,同比降低10%。美國農業部在7月份供需報告中維持2021/22年度美國大豆出口不變,仍為5906萬噸,比上年的6152萬噸降低4%。這一預測可能需要下調,因為要實現這一出口目標,意味著在7月下半月和8月份美國需要出口609萬噸大豆,平均每周出口大約76萬噸。而自6月初以來,美國平均每周大豆出口量約55萬噸。考慮到當前美國大豆的溢價,顯然無法實現這一出口目標。

    近來市場一直在傳言中國買家利用近期大豆價格下跌的機會補貨,以滿足未來幾個月的需求,因為此前中國尚未完成采購這些月份的需求。巴西咨詢機構稱貿易商至少確認對中國銷售13船美國大豆,明年2月和3月船期。不過這些采購量只有一部分被美國農業部證實。周三美國農業部證實美國對中國銷售13.6萬噸新季大豆。巴西分析師的猜測是,可能有中國油廠取消了8月到10月份的訂單,轉成明年初的訂單,因為10月份中國大豆壓榨利潤理論為負。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2年6月份中國的大豆進口總量為825萬噸,同比下降23%,反映出全球大豆價格高企,國內需求疲軟。6月份中國從美國進口大豆同比激增13倍,從巴西進口大豆量同比降低三成。

    加拿大農業及農業食品部的7月份報告顯示,2022年加拿大油菜籽產量預計為1840萬噸,比上月預測調高45萬噸,也遠遠高于去年的1259.5萬噸。西部大草原地區天氣條件相對良好,有助于油菜籽作物生長。國內用量上調30萬噸,出口上調20萬噸,使得期末庫存從上月的50萬噸下調到45萬噸,略高于2021/22年度的40萬噸。

    國際谷物理事會(IGC)7月21日發布的報告未對2021/22年度全球大豆供需進行大幅修正,其中2021/22年度全球大豆產量預計同比減少1800萬噸,消費和進口需求也將回落。由于出口國庫存急劇下降,全球庫存明顯吃緊。就2022/23年度而言,全球大豆產量預測為3.86億噸,比上月調低400萬噸,這主要因為美國大豆產量調整,但是仍然比2021/22年度增長10%,因為南美產量預計提高。用量基本未調整,導致期末庫存下調,盡管同比依然增長。由于中國進口預期調低,IGC預計新豆貿易量將減少到1.65億噸,較上月調低100萬噸,但是同比提高1100萬噸。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