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華期貨:華南油脂油料調研報告

    2022-08-02
    摘要:

    本次調研總體來看對于后市的油脂消費并不非常樂觀,且在對后市供給看多的情況下,消費的有限將對價格造成明顯的壓制,企業多以鎖利為主。

    南華期貨 邊舒揚 周昱宇

    DAY 1

    華南某油脂貿易商(更靠近下游消費端,以包裝油貿易為主):

    該貿易商以包裝油貿易為主,貿易量大概在全年30-40萬件包裝油左右,根據其對上游的觀察,當前YP價差已經達到了配方調換的條件,已經出現部分控制P貨源的上游調和油生產企業選擇更改其調和油配方,以更優性價比占領市場。因為YP價差的凸顯,包裝油方面對P需求轉好,因此導致了前期華南地區P基差出現了逆勢上漲。而YP價差當前處于高位,可以刺激P的消費需求,在P進口量相對有限的情況下,因此到港對后市棕櫚油的實際壓力有限,對豆油的需求替代基本可以消化。而在替代量方面,大概在YP價差1300左右推算一個月可能會有35萬噸的替代量(主要在華南地區的食用調和油方面)。

    在船運方面,該貿易商預計8月的船運情況依舊不持過分樂觀態度,主要原因在于國內對P進口利潤并未給出很高空間,導致國內進口商對運費接受程度有限,相比于印度,對我國的船運發貨會相對偏晚,但預計在9月可以到達。對于印尼產地的棕櫚油價格后續走勢,該貿易商結合過往經驗及印尼的棕櫚油產業控制人的結構來看,利潤大頭會被下游的加工和精煉企業所掌控,且產地也會在BMD馬棕油盤面進行套保等風險管理操作,因此,印尼的棕櫚油產業鏈當前的利潤分配依舊較為扭曲,且產地自身套保行為同樣說明對后市走勢偏謹慎的態度。

    在華南地區生產及消費方面,華南油廠壓榨產能遠高于本地的消費能力,因此正常情況下需要刺激外省消費來解決過剩的生產力。但疫情以來,食用油的消費出現了明顯的下降,包括本次暑期消費,正常年份暑期消費可以為華南地區帶來約15%的增量消費,但今年受疫情影響餐飲等消費并不樂觀。華南的油脂基差對于疫情表現非常敏感,在正常時期華南因為油較貴,基差較高基本只供給本地消費,但出現疫情,消費大幅下滑時,華南油脂價差將會明顯下跌以尋求向外發貨的價差。飼料用油方面,今年以來由于植物油價格高企,飼料用油對植物油的需求基本消失,多以動物油脂進行替代,偶爾可能會添加玉米油。但到夏季,尤其今年夏季,天氣炎熱,豬油酸價過高,導致短暫使用豆棕油成為飼用油的替代添加,因此植物油的表觀消費量出現好轉;此外,由于國儲及地儲的輪收儲行為,增加了一些表觀消費量。

    對于菜油的方面的消息,傳言菜油可能會有收儲,量級能達到5-6萬噸,輪入時間可能會有兩個月。舊季菜籽無法期待,新季菜籽可能11月才能到港,因此會有菜油的生產企業想要接倉單。

    對于蛋白粕方面,根據其體感,華南地區當前生豬出欄體重整體偏輕,豆粕(3956, -71.00, -1.76%)的摻混比例較往年下降;菜粕方面本年度水產養殖方面對菜粕的消費同樣不佳。

    在華南地區的消費結構上,由于常年溫度偏高,調和油中對18度棕櫚油的消費能力較北方地區更好;玉米油今年來由于宣傳到位,消費能力預期增強;華南地區最偏好的植物油脂依舊是花生油。總體來看,一旦YP出現調和利潤,P將會明顯出現對Y的替代,豆油在華南地區的食用端體感上并不存在剛需消費。

    對于起酥油由于進出口有另外代碼,起酥油作為工廠加工出來的成品,屬于包裝油脂,在棕櫚油禁令期間并不加征levy和tax,印尼的平衡表中沒有統計該項。因此我國下游的化工和食品加工在棕櫚油16000元時出現起酥油的替代進口。當時起酥油明顯便宜。

    華南某油脂貿易商(靠近生產及進口端,下游為有食品加工資質的企業為主):

    該貿易商以更貼近原料端的貿易為主,在華南地區貿易覆蓋全油種,年總量在20萬噸左右。該貿易商認為對于當前,雖然盤面可以規避價格的風險,但無法規避基差波動的風險,對貿易商來說目前最主要的風險就是無法客觀規避的基差波動風險,導致了現貨貿易的難度加大。

    在菜籽到港方面得知信息是11月后將會有近70萬噸的菜籽到港,部分下游企業已經選擇通過菜油套盤鎖利。

    在大豆到港方面,當前來看舊季大豆未來三個月的買船依舊不足,導致10-12月油廠的原料可能會偏緊。因此當前雖然豆粕表現脹庫,但油廠依舊挺價銷售。對于豆粕的基差,當前基差較高,且換月成本較高,遠月再加上基差風險較大,下游接貨意愿較淡,但同樣看多9-1正套。

    在餐飲端根據過往經驗當18度棕櫚油與一級豆油間的現貨價差超過200元時,就會出現調和油之間的替代消費(注:調和用油均為18度棕櫚油,24度棕櫚油并不可直接用于調和油,需要進行進一步分提才可使用,24度油進一步分提獲得量18度液油:硬脂大概在9:1左右)。在食品加工工廠,多是以24度、28度、33度油為主,用于餅干,油炸食品,植物奶油等加工。在棕櫚油的剛需方面,可以得知食品加工中的重要消費——方面面的生產,在方便面調料包已經在前期豆油價差大幅走負時出現了豆油的替代消費,而油炸面餅依舊必須使用棕櫚油,方便面餅為棕櫚油的剛需消費。

    體感未來由于學校開學以及雙節,會出現備貨,但總體來看,中小包裝走貨可能不太樂觀(疫情影響以及前期居民已經備貨)。當前華南地區中、小包裝的消費比例大約在7:3。飼料用油觀察到出現備貨但飼料用粕并未備貨,飼料用油的添加量大概在3%-5%,其中豬料投入植物油1-3%,雞料投入大約3%。

    華南某飼料貿易商(下游主要以飼料廠、集團為主):

    貿易商主要以豆粕貿易為主,大約1.5萬噸每月的貿易量,基差與一口價都可交易。貿易商對于近期的提貨和下游消費體感變好,主要是環比增加,但同比還是下降的。最近一周飼料的出貨量已經到達了20萬噸的出貨量,但考慮可能是區域性的,因為感覺華東提貨并不佳,但華南提貨良好。

    對于下游消費,水產方面由于前期華南洪水導致水產損失較大,下游消費表現較差,5月是年內低點,6、7月份環比好轉,因為當前高溫天氣影響魚苗的運輸(在途死亡率增加)因此水產飼料的需求旺季可能會有推遲,大約可能會在9-10月出現。(當前廣東魚苗很多品質良好,等待后續天氣涼爽后出貨。)對于華南地區,貿易商預估可能消費替代將要出現,感知在菜粕:豆粕在0.85以下,菜粕替代會更加具有性價比。預期本地可能會該飼料配方,飼料的消費會在8-10月起來。對于生豬養殖,當前華南部分地區依舊存在豬瘟問題,華南地區的生豬存欄量可能存疑,因此下游消費偏謹慎。總體的下游飼料消費,本省飼料配方相對靈活,其中禽料最為靈活(肉雞肉鴨好養活),外銷飼料配方相對固定(考慮到運輸間的質量問題)。

    對于現在豆菜粕的出貨量大概在9:1的水平,但當前菜粕的剛需消費并不理想,對于當前現貨豆菜粕價差來說,豆粕依舊是性價比之王,豆粕使用量最多;且港口的顆粒菜粕庫存約為20萬噸,倉庫庫存已經滿倉,因此雖然預期未來由于性價比凸顯配方修改,菜粕消費可能改善,但依舊認為8、9月并不缺菜粕,預計菜粕09表現將會弱勢。

    對于當前的下游備貨,貿易商體感已經出現了改善,其中庫存大約在7-10天,大廠會考慮備20天的庫存,中小廠主要還是隨用隨買。

    飼料小知識:飼料一般產出一周內就要銷售完畢,儲存周期在1-3個月,但一般選擇1個月內使用完畢。相比于美豆粕,巴西豆粕由于顏色偏紅影響品相,因此售價會更低。

    DAY 2

    華南某油脂油料貿易商(上游接散油,下游面向食品加工廠及終端消費):

    貿易商是華南較大的油脂油料貿易商貿易量,油脂年貿易量5-10萬噸,蛋白粕年貿易量40-50萬噸。其中散油的貿易量由于13-14年后食品安全逐漸嚴格起來,散油貿易明顯縮減,主要變為中小包裝油。目前其下游的消費結構大約有30-40%的小包裝油,30%-40%的中包裝油以及20%的飼料和工業用油。

    對于飼料用油,從去年10月起,飼料中對油脂的添加持續在調低,且由于價差太大的緣故,動植物用油的替代方面,動物油脂基本完全替代植物油脂用量。豬油價格與毛油/三級豆油有450-500的價差時,植物油才可能替代回歸。(其中一豆毛油間價差大約在200左右)。

    對于起酥油的使用,主要用在糕點、餅干等食品加工以及飼料和工棕替代上。由于前期起酥油與散油價差較大,工業棕油使用起酥油提代工棕使用,但當前工棕價格已經回落,消費重新回到工棕。飼料用油主要因為起酥油與豬油間存在價差,且部分豬油是豬下腳料加工而來,無發票,加上發票成本,豬油價格高于起酥油。

    對于油脂的消費,今年整體感覺消費較差,無論華南還是全國。在去除國儲地儲帶來的消費增量影響外,預計消費可能同比下滑5-7個點。其中飼料油和食品加工因為高價都出現了減少添加和減少開工,旅游餐飲等也受到疫情影響(如人口流動減少等影響)消費大幅減少。預期8-9月應該會環比6-7月有好轉(考慮到8-9月有收儲的需求,除了正常輪入豆菜油外,全國還有5.6萬噸的菜油凈輪入),但同比還是可能略差,更后期的消費需要看疫情和宏觀的影響。

    當前的豆油渠道庫存非常低,且下游暫時沒有補庫的意愿,主要還是看跌后市;對于節前備貨情況,由于現在備貨更遲,可能節前兩周才開始備貨。對于棕櫚油,當前預估8月船到貨50萬噸以上,預計集中到港時間可能在8月下半旬。當前調和油由于益海和中糧有棕櫚油庫存,且當前豆棕價差給出調和利潤,已經在7月底調整了調和油的配方,由之前棕櫚油添加量1%提升到當前大約95-99%的配方比例。因此棕櫚油的消化由于油脂間價差的存在非常迅速。

    對于飼料廠,當前飼料廠物理庫存大概7-12天,屬于偏高的水平,主要因為當前油廠催提,下游被動補貨出現提貨好轉,且當前現貨基差相對較低,給出飼料廠滾動操作的空間;當前期飼料廠更看多能量飼料(玉米),因此大幅囤貨能量飼料,導致當前無更多空間和現金流儲備更多的蛋白飼料。對于養殖端的補庫來說,由于區域性豬瘟,豬料的消費大約降了3%,由于豬瘟未解決,豬料短期將繼續維持當前7-10天的庫存水平。但后續考慮到有育肥的需求,前期在6月補過一次欄,預計10-11月出欄,因此豆粕的消費可能會在8、9月出現好轉。

    對于當前的豆菜粕性價比來說,盡管現在現貨價差將近600但部分飼料廠依舊不愿意調整配方,根據經驗往年在現貨價差600時會出現替代,但今年可能要到800才會出現替代,因此感官上豆粕依舊是性價比之王。其中主要還是考慮單體蛋白的價格。(當前進口菜粕的蛋白含量大概在38%左右,油廠進口菜籽壓榨成菜粕可以有41%的蛋白含量。)當前葵粕港口庫存大約有12-13萬噸,對于葵粕當前會和菜粕間會有替代消費,但與豆粕間暫時沒有出現替代消費。對于蛋白粕的總消費,預期鴨料可能首先將提高消費量,雞料與豬料的消費量預計未來持平。

    當前測算國產菜籽主要進小榨,基本是進口菜籽進大榨,進口菜籽舊作的量大概還有3-4船的量,預期7-9月每個月的進口壓榨量在10萬噸左右,因此09菜油可能會走逼倉邏輯。但新季菜籽進口量將會比較大,當前已經成交近100萬噸,預期可能恢復到往年300-400萬噸的量,因此新季菜油的壓力考慮會比較大。

    總體該貿易商對于22/23年度的豆粕消費給出同比增長3.5%左右,與華南地區同行交流大家給出的增長點大約都在3%-5%。因為從當前的存欄情況去推后市,后市對蛋白粕的消費并不悲觀。

    華南某大型棕櫚油廠(下游為大型食品加工企業,包裝油廠,大貿易商等)

    屬于華南前三大棕櫚油廠,90%的業務量為棕櫚油。國外有貿易公司,有棕櫚油精煉和壓榨廠,在產地有自營的種植園,下游主要是包裝油(為主)和特殊油脂(副產品)。

    華南地區一年大概有兩百萬噸的調和油用量,上半年由于豆棕價差大幅倒掛,工廠將80%的棕櫚油替換成豆油,全國大概有70%的棕櫚油替換成豆油。

    當天拜訪前剛好新聞宣布中國將向印尼購買100萬噸的毛棕櫚油,當前并不知道這100萬噸油脂的去想,并不排除進國儲的可能。因為相比于精煉油,毛油的存儲時間更長,毛油大約可以存儲半年到一年,而精煉油只能存儲1-2個月酸價就會超出國標。

    從前由于印尼希望將精煉產能留在本國,而對CPO加稅,因此我國基本不會考慮進口CPO,都是選擇直接進口精煉后的棕櫚油。但我國實際有CPO的精煉產能,例如該廠就有1200t/天的精煉產能。但由于前期CPO進口沒有利潤,全行業的精煉產能大幅閑置,利用率不足30%。該100萬噸CPO進入中國,國內完全有精煉能力。

    往年由于棕櫚油始終低于豆油,并不能量化國內棕櫚油的剛需消費有多少,本年度出現了這個異常情況,得知棕櫚油的剛需消費量大約在每個月2萬噸左右,主要的消費方向是對成本價格相對不敏感,需要維護品牌影響里的大型食品加工品牌,流向主要是方便面餅,餅干等知名食品加工廠。替代比例按照往年正常年份一個月10萬噸的棕櫚油用量來看,豆棕間可替代的部分大概是80%。

    但總體來說,由于本年度植物油價格的大幅上漲,還是對下游消費造成了很大的傷害,一方面下游的中小型加工廠因為入不敷出而被迫關停。另一方面本年度最具代表性,利潤最高的月餅廠都出現了備貨不積極的現象。當前的植物油價格已經大致回到了去年7-8月的水平,雖然月餅的主要用油為花生油,但總體感知下來,下游月餅生產廠家截至目前也沒有出現積極備貨的情況,預計終端消費同樣受到傷害。

    對于下游的食用油企業,當前補庫的氛圍同樣不好,主要因為前期部分企業在高位點價,相對于當前8000左右的價格來說,前期很多企業在10000甚至12000點價,因此當前盤面的快速下跌令企業沒有了繼續補庫的動力。按照正常情況渠道庫存可以到達45天,最長甚至可以到3個月,但當前的渠道庫存僅僅只有20天左右(以6000/天計算)。但由于市場氣氛持續較差,預計等到市場真正企穩后,企業才會有補庫動力。

    對于未來的棕櫚油買船,由于還是相對看好基差,因此當前在盤面進口利潤-100左右,就可以出現買船。

    對于調和油替代,當一豆與24度或18度棕櫚油出現50-100左右的價差時就會出現配方轉換,總體來說配方轉換非常靈活。

    下游消費的分布,60%的棕櫚油會通過18度進入調和油,剩下24度、28度等油脂會進入食品加工及特油。

    DAY 3-4

    華南某豆粕貿易商(貿易模式為一口價,背對背銷售為主,下游多為中小飼料廠及養殖場)

    該貿易商主要做華南地區的豆粕貿易,貿易量大概在2-3萬噸每月。在廣東,該貿易量的貿易商大約有40-50家。總體廣東地區的消費能力較強,且貿易供貨商較多,市場化程度較高。

    貿易商雖然自己只做一口價,但華南地區總體還是以基差貿易為主,下游在4000以下的豆粕可能會有囤貨,但4000以上基本隨用隨買。

    對于上半年的養殖,由于虧損過于嚴重,很多下游養殖都倒閉了,預估存欄會比較緊張。當前廣東的油廠出現了脹庫,對下游有催提情況出現。福建工廠更加嚴重,已經出現了脹庫停機情況。

    貿易商感知對于當前的養殖來說,總體飼料用量和飼料中蛋白添加量都還在環比減少,當前的下游養殖利潤和養殖心態并未完全恢復,因此投料依舊偏謹慎,也因為華南地區豬瘟影響,壓欄情況不明顯。

    該貿易商面對的飼料廠及養殖場在庫存方面的投入基本偏低,體感華南地區的飼料及養殖場多半將庫存放在7天左右,并不會給出更高的庫存天數(占用倉儲和資金成本/華南蛋白粕周轉流通較快)。

    華南某豆油豆粕貿易商(采用基差點價模式,專業深耕華南市場)

    該貿易商當前主要做豆粕及下游成品飼料的貿易,同時還做動保產品,正在開發寵物飼料產品平臺。曾經豆油貿易做1.5萬噸/月,現在縮量到4-5千噸/月。

    該貿易商根據自己平衡表推算國內由于到港不足10月的大豆結轉庫存僅有400萬噸,但當前的如此低的結轉庫存已經體現在基差上,認為9月的基差已經無利可圖了,并不準備做9月的貿易,無論是豆油還是豆粕。同時對于9-1月差同樣看淡,因為期間有太多不可控因素,如產區后續的天氣變化,地緣政治的演變發展,包括國儲未來的動作。都會對9-1價差產生影響。因此對于該貿易商來說,在6-8月持續在賣基差,實際就是在賣9-1價差,到9-1價差行至當前水平,對于基差貿易來說已經無利可圖。

    當前棕櫚粕包括葵粕的貿易量都在增大,其中代替的均是菜粕的需求。同時對于未來的貿易模式和貿易方向已經將棕櫚粕的平衡表放在了印尼。未來準備加大對棕櫚粕的貿易力度,包括更改曾經的買賣為集合物流、倉儲、進口與一體的進口貿易,相對比較看好未來棕櫚粕的供給和消費能力。

    對于下游水產養殖,并沒有看法,因為可以看到有一些大的水產料場的消費出現了明顯增加,但還有一些水產料廠的消費出現明顯減量,因此對于下游水產消費的增減并無發做出明顯的感知。

    對于下游的油脂消費感知同樣較差,當前飼料用油里橫向對比豆油、棕油、豬油,豆油的性價比依舊較高,預計現貨豆棕價差在600以內,就會將飼料用油換到豆油,當豆棕現貨價差到800-900時,才可能在飼用端出現棕油的替換,其中還需要考慮到棕櫚油在飼料用油中的季節性問題(冬季由于熔點較高,添加進飼料可能會發懵)。但根據當前的遠期豆棕價差,未來棕油替換豆油可能會是飼料用油的一個方向。

    對于菜粕的消費,雞料鴨料端已經開始出現了一些替代,某大型養殖企業菜粕用量月環比增加7%。

    總結:

    本次調研總體來看對于后市的油脂消費并不非常樂觀,其中的重要原因一方面來自于前期成本高企對下游消費的傷害,另一方面則是宏觀方面帶來的壓制,此外還有疫情所帶來的消費習慣的轉變。且在對后市供給看多的情況下,消費的有限將對價格造成明顯的壓制,這一點在盤面上同樣有體現,包括當前套保行為更加積極,企業多以鎖利為主。

    對于后市油料,雖然在存欄上有增量,對于來年的消費看待較油脂更加樂觀,但在絕對供應量當前沒有出現嚴重問題的情況下,根據下游相對謹慎的采買心態,以及上下游較去年和上半年度明顯不同的提貨的態度上來看,雖然舊季的蛋白粕可能還會有一些不確定,但對于新季的蛋白粕總體還是一個供需寬送的狀態,在基差和月減價差包括品種間價差方面,可能都還存在壓縮的空間。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