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棕櫚油、菜油、豆油集體上行,油脂板塊反彈能否延續?

    2022-08-13
    摘要:

    從短期來看,棕櫚油到港壓力會逐步顯現,相對來說更看好棕櫚油和菜油;中期看三大油脂均有壓力,反彈高度不宜太樂觀。

    期貨日報

    自上周五開始,在宏觀衰退預期減弱的背景下,國內油脂板塊走勢整體與商品共振,自8月5日至本周五,棕櫚油上漲近13%,菜油、豆油分別上漲約5.7%和6.6%。

    從宏觀因素來看,國聯期貨農產品事業部徐亞光在接受期貨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其中美國7月新增非農就業52.8萬,大幅超出市場預期的25萬;勞動參與率為62.1%,略低于市場預期;失業率為3.5%,高于市場預期;平均時薪同比增長5.2%,環比增長0.5%,均超過市場預期。總的看美國勞動力市場已恢復至疫情前水平,數據公布后,市場對美國從“技術性衰退”邁向“實質性衰退”預期的時間往后推移,短期美國實質性衰退擔憂有所弱化。

    方正中期期貨油脂分析師王一博補充表示,美國7月物價數據低于預期,通脹降溫也緩解了美聯儲繼續激進加息的壓力,投資者目前預期下個月加息50個基點的可能更大,從而推動商品市場情緒整體回暖,油脂板塊也隨之上漲。

    從油脂自身基本面來看,王一博告訴記者,影響其近期走勢的因素主要有三個:一是7月下旬至8月份是美豆需水關鍵期,美豆優良率偏低和美國西部種植帶干旱使得市場有一定天氣炒作情緒;二是馬來西亞受勞工緊缺以及部分州有強降雨影響產量增幅低于增產季平均增速;三是國內三大油脂庫存均處于季節性低位,對基差及現貨價格形成提振。

    “我們認為,2021/2022年度南美大豆、加拿大菜籽減產,印尼受限于船運問題棕櫚油出口進度緩慢,俄烏戰爭導致烏克蘭2022/2023年度葵花籽種植受影響,現階段全球植物油仍處于供需緊平衡的狀態中,當市場的宏觀擔憂情緒暫時消退,油脂板塊重新回到基本面交易上來。”徐亞光表示,其中豆油和菜油方面,美國大豆主產區8月以高溫少雨天氣為主,加拿大草原三省近期天氣趨于干燥,盤面走勢注入了一定的天氣升水。此外,舊作大豆和菜籽供應偏緊,國內油廠壓榨量偏低,雙節備貨一定程度上提升植物油需求,導致豆油和菜油庫存持續下降,基差維持高位,支撐盤面價格上漲。

    棕櫚油方面,記者發現,與豆油和菜油相比,近期棕櫚油一改此前偏弱的走勢,產生了較為強勢的反彈。

    對此,王一博分析表示,一方面是因為此前棕櫚油價格大幅下跌,豆棕價差大幅走擴后,能源市場及食品市場中棕櫚油性價比明顯提升,中國、印度等國對棕櫚油需求獲得明顯改善,從而對產地報價形成支撐。另一方面,8月11日印尼棕櫚油協會(GAPKI)發布的月度棕櫚油供需報告顯示,截至6月底印尼棕櫚油庫存環比降低7.6%至668萬噸,遠低于此前部分咨詢機構預測的800萬噸以上,產地供給壓力小于預期對棕櫚油價格也形成利好。

    此外,國內市場供應偏緊、基差走強也是支撐棕櫚油價格的原因之一。據鋼聯數據,截至今年第31周,國內棕櫚油商業庫存22.01萬噸,環比減少4.26%,同比減少35.94%。王一博表示,棕櫚油庫存屢創季節性新低使得基差走強,對盤面價格同樣有利好作用。

    “具體來看,此前印尼船運緊張以及審批繁瑣等問題導致出口不暢的問題,并沒有產生市場所預想的沖垮國內的效果。反而導致了國內棕櫚油到港偏少,同時豆粽價差的走擴致使棕櫚油競爭力顯現,需求提振,現貨成交價量齊升,導致港口庫存連續下降。目前棕櫚油港口庫存僅有28.95萬噸,處于歷史同期低位。與此同時,棕櫚油產地報價全線上漲,印尼CPO招標價已至778美元/噸,比今年最低點的534美元/噸已上漲244美元;印尼毛棕8月及9月船期FOB價格也從年內低位1000美元/噸上漲至1135美元/噸。”徐亞光說。

    此外,徐亞光還表示,三大油中棕櫚油近期以來相對強勢主要也是由于對市場預期的修正最足。今年6月初以來,棕櫚油的加速下跌帶動油脂板塊整體走弱,豆棕價差、菜棕價差迅速擴大到歷史同期高位。當前,棕櫚油作為替代品的性價比優勢逐漸顯現,品種間價差存在向下修復的動力,表現為棕櫚油的反彈幅度大于豆油和菜油。

    談及最新的USDA月報,王一博告訴記者,8月份USDA報告雖意外上調美豆單產至51.9蒲式耳,導致美豆供應增加,但8月份是美豆生長關鍵期,美豆單產后市或仍有變數。

    “而美豆新作收獲面積下調30萬英畝至8720萬英畝或許更值得關注,美豆種植面積下調降低了市場對于產區天氣容錯率,8月中下旬如美國中西部有干旱現象仍易引發天氣炒作。此外,印尼庫存壓力遠小于此前預期和國內油脂庫存處于季節性低位對當前盤面價格也有一定提振作用。”王一博說。

    在徐亞光看來,周五公布的USDA月報上調了2022/2023年度美豆單產和產量,期末庫存觸底回升,美豆供應將趨于寬松;同時,南美新作大豆將于9月開始種植,市場預期巴西大豆的種植面積和產量將大幅增長;此外,加拿大菜籽產量也將從去年的減產中有所恢復。因此,從中長期來看,全球大豆和菜籽的供應增加,相關油脂的供需緊張狀況將得到改善。

    而從短期來看,徐亞光表示,隨著印尼棕櫚油船運問題的解決,棕櫚油到港壓力會逐步顯現,相對來說更看好棕櫚油和菜油;中期看三大油脂均有壓力,反彈高度不宜太樂觀。

    “三大油脂中我們更看好菜油,國內菜油供給相對偏緊,且本年度菜籽舊作買船較往年仍偏少,供應偏緊形勢短期無法改變。”王一博說。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