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CPI漲幅低于發達經濟體

    2023-02-28
    摘要:

    2022年經濟頂住壓力實現3.0%的增長。大豆油料產能提升工程扎實推進。2022年,全國大豆、油料產量分別比上年增長23.7%、1.1%。

    中國網2月28日訊 國家統計局28日發布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介紹,2022年,經濟頂住壓力實現3.0%的增長,在世界經濟體量排名靠前的主要經濟體中增速領先,經濟總量持續擴大,發展基礎更加堅實,綜合國力進一步增強。

    經濟總量突破120萬億元 繼續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國地位

    2022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達121萬億元,這是繼2020年、2021年連續突破100萬億元、110萬億元之后,再次躍上新臺階。按年平均匯率折算,我國經濟總量達18萬億美元,穩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85698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達12741美元,繼續保持在1.2萬美元以上。

    2022年,全年糧食產量13731億斤,比上年增產0.5%,連續8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大豆油料產能提升工程扎實推進。2022年,全國大豆、油料產量分別比上年增長23.7%、1.1%。畜牧業生產穩定增長,豬牛羊禽肉產量增長3.8%。

    全部工業增加值首次超過40萬億元;其中制造業增加值達33.5萬億元,我國繼續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國地位。能源保供成效明顯。針對國際能源市場波動,強化國內煤炭兜底保障和油氣增儲上產,統籌做好煤電油氣運保障供應,有效應對國內極端高溫干旱等嚴峻挑戰,生活生產用能得到較好保障。2022年,原煤產量45.6億噸,比上年增長10.5%;原油產量20472萬噸,2016年以來首次回升至2億噸以上;天然氣產量增長6.0%,連續6年增產超100億立方米。

    基礎設施建設加強。2022年末,我國鐵路營業里程達15.5萬公里;其中高鐵4.2萬公里,穩居世界第一。信息通信能力全面提升。2022年末,移動電話基站總數達1083萬個,其中5G基站231萬個,占全球比例超60%,建成全球規模最大、技術領先的網絡基礎設施。

    就業物價總體穩定 CPI漲幅低于發達經濟體

    2022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206萬人,超額完成1100萬人的年度目標任務。城鎮調查失業率總體回落。受疫情等因素影響,2022年4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升至6.1%,隨著穩就業舉措逐步落實,就業形勢總體向好,年末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降低至5.5%。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得到有效保障。2022年,農民工總量29562萬人,比上年增長1.1%。

    居民消費價格漲勢溫和。在有效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堅持不搞“大水漫灌”,為物價平穩運行奠定堅實基礎的同時,持續做好穩產保供,適時開展儲備調節,促進產運銷銜接,保障了市場價格總體穩定。2022年,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月度漲幅始終低于3%,全年僅上漲2.0%,大幅低于美國8.0%、歐元區8.4%、英國9.1%等發達經濟體的漲幅,也明顯低于印度、巴西、南非等新興經濟體6%—10%的漲幅,“中國價穩”與“全球通脹”形成極為鮮明的對比。

    發明專利有效量位居世界第一 新能源汽產量增長90.5%

    2022年,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R&D)達3.1萬億元,首次突破3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0.4%,連續7年保持兩位數增長;R&D經費與GDP之比為2.55%,提升0.12個百分點。2022年末,我國發明專利有效量達421.2萬件,位居世界第一。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加強,創新成果轉化加快。2022年,我國企業發明專利產業化率為48.1%,比上年提高1.3個百分點。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加快壯大。國家實驗室體系建設扎實推進,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加快建設,重大科技成果相繼問世,有力帶動產業現代化發展。

    2022年,“嫦娥”探月、“天問”探火、神州系列飛船接力騰飛,中國空間站全面建成,首架C919大飛機正式交付,第三艘航空母艦福建艦下水。新動能持續增強。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新興技術廣泛應用,新產業迅速成長。2022年,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7.4%,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18.9%;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電池、工業機器人等產品產量分別增長90.5%、46.8%、21.0%。移動物聯網加快建設。2022年末,我國蜂窩物聯網用戶連接數達18.45億戶,比上年末增加4.47億戶,占全球總數的70%。

    全國33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濃度比上年下降3.3%

    2022年,全國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比上年下降0.1%,萬元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0.8%。能源低碳轉型持續深入,清潔能源生產較快增長,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不斷提升。2022年,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清潔能源發電量比上年增長8.5%;非化石能源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為17.5%,提高0.8個百分點。

    污染治理成效繼續顯現。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改善。城市空氣質量總體提升。2022年,全國33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細顆粒物(PM2.5)年平均濃度比上年下降3.3%。地表水環境繼續改善。3641個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中,水質優良(Ⅰ~Ⅲ類)斷面比例為87.9%,上升3.0個百分點。生態安全屏障繼續鞏固。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性治理,加強生態系統保護修復,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自然生態系統整體改善。2022年,完成造林面積383萬公頃,其中人工造林面積120萬公頃;種草改良面積321萬公頃,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積6.3萬平方公里。

    貨物進出口總額首次突破40萬億元大關 引資規模再創新高

    2022年,貨物進出口總額首次突破40萬億元大關,達到42.1萬億元,比上年增長7.7%,在高基數上實現新突破。服務貿易穩步增長。2022年,服務進出口總額比上年增長12.9%;其中知識密集型服務進出口增長7.8%。跨境電商潛力加快釋放。2022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2.1萬億元,比上年增長9.8%。利用外資逆勢增長。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加快打造,我國持續成為全球投資熱土。2022年,我國實際使用外資按可比口徑比上年增長6.3%,引資規模再創新高。高技術產業使用外資較快增長。2022年,高技術產業實際使用外資比上年增長28.3%,占全部使用外資比重為36.1%,比上年提高7.1個百分點。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成效顯現。

    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貿往來日益緊密。2022年,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額創歷史新高,達13.8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9.4%;我國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額增長7.7%。2022年,中歐班列累計開行1.6萬列,比上年增長9%;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累計發送貨物75.6萬標箱,增長18.5%。自貿區建設取得新進展。高質量實施《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推動區域一體化合作走向深入。2022年,我國對RCEP貿易伙伴進出口額、非金融類直接投資額分別比上年增長7.5%、18.9%,吸收其直接投資增長23.1%。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持續提升,自貿試驗區開放高地示范帶動作用凸顯。2022年,我國21個自由貿易試驗區進出口額比上年增長14.5%;海南自由貿易港貨物進出口額突破2000億元,增長36.8%。

    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實際增長2.9%

    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2022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實際增長2.9%,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拓展。2022年,脫貧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5.4%,快于全國農村居民收入增速。

    保基本兜底線堅實有力。社會保險覆蓋面繼續擴大。2022年末,全國基本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比上年末增加2430萬人、849萬人、825萬人。低保擴圍增效工作扎實推進,社會救助力度加大。2022年末全國享受城市、農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分別為683萬人、3349萬人,全年臨時救助達1083萬人次,全國居民人均社會救濟和補助收入比上年增長3.8%。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教育普及程度穩步提高。2022年,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高中階段毛入學率分別提高至95.5%、91.6%。醫療衛生力量繼續加強。2022年末,全國共有醫療衛生機構103.3萬個,衛生技術人員1155萬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扎實推進。2022年末,我國文化館、公共圖書館分別達3503個、3303個;電視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達99.8%。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