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
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3月22日消息,2023年黑龍江省繼續實施玉米、大豆差異化補貼政策,原則上大豆生產者補貼每畝達到350元以上。
“去年黑龍江省大豆生產者補貼為每畝248元,今年增加到350元以上,符合廣大農民的預期,有利于提高農民種植大豆的積極性。”黑龍江省黑河市一位農業合作社的負責人表示。
“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中國人的油瓶里同樣也需要盡可能多裝中國自己的油,這與筑牢糧食安全“壓艙石”密切相關,關乎到國家戰略。
此前,中央一號文件中談到“深入推進大豆和油料產能提升工程”“完善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實施好大豆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試點”“穩步開發利用鹽堿地種植大豆”“加快培育高產高油大豆”等。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穩定和擴大糧食播種面積,擴種大豆油料,優化生產結構布局,提高單產和品質。
黑龍江省是我國目前最大的大豆主產區,大豆種植面積常年占全國40%以上,商品率80%以上。地處黑龍江省北部的黑河市,大豆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居全國地級市首位,每七顆國產大豆中就有一顆產自黑河市,業界素有“中國大豆看龍江,龍江大豆看黑河”的說法。
在備春耕生產進入關鍵階段之際,證券時報記者來到黑龍江省黑河市展開實地探訪。
大豆擴種
黑河市古稱璦琿,地處黑龍江省北部,以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為界,與俄羅斯遠東第三大城市、阿穆爾州首府布拉戈維申斯克市隔黑龍江相望。黑河市是我國最大的非轉基因大豆種植區,所屬的5個縣(市)獲國家級大豆科技自強示范縣,五大連池市、北安市、嫩江市、孫吳縣更是被認定為國家級大豆制種大縣。
今年48歲的何純良是黑河市愛輝區愛輝鎮愛輝村的村支書。作為愛輝村的致富帶頭人,何純良于2016年帶領全村133戶、417人成立了古城現代農機合作社和興盛糧食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
興盛糧食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擁有耕地面積8030畝,2021年大豆種植面積為4000畝。2022年是國家號召擴種大豆首年,該合作社大豆種植面積提高至4500畝。“3月9日,我們召開全體股東大會表決通過,將大豆種植面積增加至5000畝。”3月21日,何純良告訴證券時報記者,最近幾天的主要工作是將此前購買的種子、化肥等農資入庫,在五一勞動節前將種植玉米,5月5日至5月10日間完成大豆種植。
2022年,興盛糧食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共計收獲大豆655.45噸,在證券時報記者到訪的前一天,這些大豆剛剛銷售一空。“中儲糧的收購價格是2.775元/斤,考慮到運輸成本、人力成本等因素,最終決定以2.63元/斤的價格賣給貿易商,再由貿易商轉賣給中儲糧。”何純良說,“財務人員正在進行匯總,預計本周末就能為全體股東進行分紅。”
蓋永峰是黑河市愛輝區四嘉子滿族鄉大烏斯力村嘉興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該合作社以農業種植為主,農機代耕服務為輔,同時兼營為農民代收、代儲和銷售糧食,目前擁有耕地面積3.5萬畝。
“去年原計劃種植玉米和大豆各1.75萬畝,但是為響應號召,將大豆的種植面積提高到2.5萬畝,玉米的種植面積減少到1萬畝。”蓋永峰說,2022年,嘉興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自產大豆3000噸,為農民代收代儲大豆2000噸左右,合計數量大約在5000噸。目前已售數量為2000多噸,還有60%的大豆待售。
據蓋永峰介紹,今年預計種植2萬畝大豆,大豆重茬面積將達到50%,可能會導致部分大豆產量和品質出現下降。“我們將會請教農業專家,盡量降低因為重茬引起的產量和品質下降風險。”蓋永峰表示。
在何純良、蓋永峰們的努力下,黑河市2022年大豆播種面積超額完成任務。“2022年,黑河市大豆播種面積2157萬畝,超出黑龍江省下達指標任務48.8萬畝。大豆產量278萬噸,超出黑龍江省下達指標任務16.5萬噸。”黑河市農業農村局局長王元武說,黑河市全域大豆種植面積和大豆產量均占黑龍江省的三分之一,占全國的近七分之一。
黑河市也成為黑龍江省大豆擴種增產的重要力量。2022年,黑龍江省大豆播種面積7397.5萬畝,超國家下達任務指標665.9萬畝,比上年增加1565.9萬畝,增長26.9%,占全國增量的57%。大豆產量占全國的47%,增量占全國的60%。
矛盾顯現
2022年,國家啟動了大豆和油料產能提升工程。當年,全國大豆面積達到1.54億畝,增加了2743萬畝,產量首次邁上2000萬噸的臺階,自給率一年提升了3個百分點。
在國產大豆自給率提升的同時,進口大豆數量有所減少。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2年,進口大豆9108萬噸,同比減少5.6%。
據黑龍江省農科院黑河分院副院長鹿文成介紹,國產非轉基因大豆的蛋白含量相對較高,主要用于食品加工,滿足食用需求。從美國、巴西等國家進口的大豆出油率相對較高,主要用于生產食用油和飼用豆粕。國產大豆和進口大豆的主要用途不同,需要進行差異化競爭,預計在未來一段時間里,還要大量從國外進口大豆。
“我國每年用于食品加工的大豆數量約在1500萬噸左右,2022年的國產大豆產量已經突破2000萬噸,多出的大豆將有效緩解油料加工原料的不足。”鹿文成說。
國產大豆在擴種增產目標達成的同時,矛盾也隨之產生。
證券時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由于大豆購銷市場在前期受到疫情影響,大豆主要經營主體沒有入市收購,下游市場需求量大幅萎縮,購銷訂單大幅減少,使得國產大豆出現了供大于求的情況,大豆市場價格出現連續下跌,出現“豆賤傷農”情況。
與此同時,2022年的種地成本較上年有所增加,市場價格沒能達到一些農民的心理預期,導致一部分農民在春節前沒有對大豆進行銷售,而是采取觀望的態勢,期待大豆價格出現上漲,但是大豆價格始終低迷,甚至一度出現有價無市。
種植玉米與種植大豆之間存在較大的比價效應,也對農民種植大豆意愿產生影響。以黑河地區為例,2022年種植玉米的每畝純收益為505.3元,種植大豆每畝的純效益為155.2元,兩者相差350.1元。
“我們進行過對比,2022年種植一公頃大豆和種植一公頃玉米相比,存在4000多元的差距。”何純良表示。
這樣的情況已引起農業農村部的重視。此前召開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農業農村部新聞發言人魏百剛表示,農業農村部會同有關部門多輪協商,積極爭取加大支持力度,突出大豆生產政策導向,著力提高大豆生產者補貼水平,擴大耕地輪作實施規模,加快組織增加大豆收儲,做好產銷銜接......
3月9日,中儲糧集團公司發布公告,按照國家有關部門安排,中儲糧集團公司于近日在黑龍江、內蒙古兩個大豆主產區啟動新增2022年產國產大豆收購計劃。
據農業農村部3月16日消息,國家推出穩定2023年大豆生產一攬子支持政策,旨在多措并舉釋放明確信號,提高農民種豆積極性,引導農民合理安排種植結構,穩定大豆種植面積,落實增產增效關鍵技術,力爭今年大豆油料擴種取得新的成效。
“目前正在備春耕的緊要關頭,農業主管部門的明確表態、中儲糧增加收購的行為,都有助于增加農民種植大豆的信心。”蓋永峰說,政策對于市場的影響較為明顯,大豆市場價格在3月17日就已經開始出現反彈,最高一度反彈到2.65元/斤,最近兩天略有回落。
目標任務
農業農村部新聞發言人魏百剛此前在國新辦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今年,將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持續抓好大豆和油料擴種,力爭再擴種一千萬畝以上,食用植物油自給率提高一個百分點。
“目前階段,想要提高農民種植大豆的積極性,唯有加大大豆補貼力度。”有黑龍江省農業技術推廣站的工作人員說,“去年黑龍江省大豆種植的補貼是248元/畝,今年的具體補貼額度還沒有下發,這也是導致現階段一些農民舉棋不定的重要原因,最終究竟是種植玉米還是種植大豆,可能要視具體補貼金額而定。”
一些明確在今年種植大豆的農民傾向于認為,2023年黑龍江省大豆生產者補貼水平有望上浮到350元/畝甚至400元/畝的水平。
證券時報記者在黑河市采訪期間,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3月22日發布消息,2023年黑龍江省繼續實施玉米、大豆差異化補貼政策,原則上大豆生產者補貼每畝達到350元以上。同時,進一步擴大耕地輪作制度試點面積,且以米豆輪作為主;農業社會化服務項目重點向種植大豆傾斜,全力支持大豆生產。
志在打造“中國大豆產業之都”的黑河市,今年該市地方大豆種植任務為1549.7萬畝,截至3月27日已確定種植面積1507.9萬畝,占任務的97.3%。
在大豆種植面積挖潛上,王元武表示,將通過向新增耕地要產能,引導村集體機動地定向對外發包,鼓勵重點用于種植大豆;通過協調國有耕地企事業單位全力開展大豆種植;引導種植大戶對已購入玉米種子的農戶進行調劑,用于大豆種植;利用礦區復墾地、林鋪地等地塊種植大豆。
“在完成地方大豆種植任務的同時,更要考慮大豆的產能。為此我們提出要向應用良種要產能、向新增耕地要產能、向先進機械要產能。”王元武說。
正如王元武所言,除了擴大大豆的種植面積之外,還要依托國家大豆產業技術體系“伙伴行動”,實施大豆單產提升行動。種子是現代農業的芯片,更是大豆擴種的基礎,在整個大豆產業鏈當中,大豆種子極其重要。
鹿文成團隊選育的“黑河43”已經連續7年成為全國種植面積最大的大豆品種,累計種植面積已經突破1億畝。據鹿文成介紹,國有農墾采用全程機械化耕作,技術到位率很高,“黑河43”的大面積畝產可以達到380斤~400斤。相比之下,合作社的畝產可以達到350斤~370斤,普通農戶畝產為320斤~340斤。
“通過引導農民對標國有農墾,不斷提高單產增加總產還是具備一定空間。這既可以促進農民增收,又有助于完成穩糧穩豆工作任務。”他說,現在也正在跟一些科研單位合作,嘗試把“黑河43”做一些深層次的研究,例如,重新進行基因編輯,做一些基因片段消除,提高蛋白含量等。爭取用幾年時間,在“黑河43”的基礎上以它為親本,通過分子手段進行遺傳改良,選育出更優良的品種。
鹿文成告訴證券時報記者,因為國產非轉基因高蛋白大豆已經可以滿足國內的需求,所以從去年末今年初開始,國家提出要加快培育高產高油大豆,盡可能彌補油料方面的不足,畢竟國內對于國產非轉基因大豆的壓榨需求有較大增加空間。國內各主要大豆生產片區的育種單位也已對高油大豆進行梳理,從目前情況看,一些高產高油大豆的成型品種已經在市場中有一定的占位,且都是自主選育的種子。預計今年相關片區都要加大對高產高油大豆的推廣,這也是相關科研單位的一項重要任務。
支招破局
說到國產大豆現階段的銷售問題,不得不提及進口大豆的影響。據了解,進口大豆的報關價約為1.7元/斤,一般貿易落地價約為2.3斤/元,明顯低于國內大豆的市場價。
“大家都知道黑龍江的大豆質量好,特別是黑河大豆的16項微量元素更是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大豆脂肪和蛋白含量構成食品加工的黃金比例。但是即便如此,在食用時的口感上,國產大豆與進口大豆并沒有明顯的差別,所以一些國內大豆深加工企業考慮到成本因素,更加青睞進口大豆。”蓋永峰表示,大豆是我國開放最早、進口量最大、市場化程度最高、與國際接軌最徹底的大宗農產品,發展大豆產業應該充分考慮國內國外因素,統籌兼顧到整個產業鏈上下游。
蓋永峰認為,相關科研機構應該進一步加大研發力度,將國產大豆的優勢充分挖掘出來,加工企業才可以將優質的原材料加工成上好的食材,除了滿足國內需求之外,也可以出口到日本、韓國等周邊國家。
據國內媒體報道,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牡丹江穆棱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高春艷建議,國家在扶持大豆產業、延長大豆產業鏈上繼續加大力度,推動做好一二三產融合,發展豆制品精深加工,走產業化發展道路,為大豆找到更多的“下家”和“出口”。加大大豆市場的宏觀調控力度,平衡國外進口大豆到岸時間和到岸總量,避免與國產大豆上市競爭壓價,支持國內加工企業優先選用國產大豆。拓展國產非轉基因大豆“飼料—高端肉蛋奶”產業發展和扶持政策,擴大國產大豆消費新領域,與相對穩定的國產非轉基因食用消費一起,形成國產大豆價格體系,使大豆生產者通過價格增收。
王元武說,國家應該搭建平臺,組織企業積極開展產銷合作和對口貿易接洽,發揮大豆主產區的糧源優勢,堅持“請進來”原則,吸引外部資本前往大豆主產區開展儲備、原糧購銷、糧油代加工等形式的產銷合作。
“在現有政策的基礎上,應該對大豆科研機構、行業龍頭企業落戶大豆主產區給予更多的政策支持,進一步健全大豆主產區的利益補償機制。” 王元武表示,尤其是在提高單產、種子研發成果、成果應用等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給予獎勵,提高科研成果貢獻率,進一步推動科技興農戰略。除此之外,還應該從政策、項目、資金等方面加大力度支持大豆主產區發展,特別是支持大豆加工企業發展,讓大豆主產區招引更多的大豆加工龍頭企業,真正實現全產業鏈發展。
據了解,黑河市目前有大豆加工企業共計46家,原料加工能力為288.8萬噸,但是在2022年的加工量僅為36.8萬噸,同比減少18.9%,主營業務收入8.7億元,同比減少20.9%。
為推動當地大豆產業發展,黑河市瞄準大豆產業世界500強,中國100強和10強企業,已經制定大豆產業招商清單,建立企業項目庫,趕赴山東、廣東等地開展集中推介招商。截至目前,機會清單中儲備目標企業已有32家,借此推進大豆產業集聚。
證券時報記者在采訪中獲悉,包括大北農、海天味業在內的多家上市公司已經或計劃在黑河市這一中國大豆主產區進行布局。嘉華股份等大豆深加工企業陸續IPO,并利用募資擴大產能,這都有利于進一步加快推動國產大豆行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