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場人士:后續油脂油料板塊或易漲難跌

    2023-07-04
    摘要:

    預計在近兩日上漲消化完USDA種植面積報告帶來的影響后,油脂油料板塊或維持易漲難跌態勢,后續需要重點關注北美天氣和大豆出口銷售情況。

    期貨日報

    USDA報告帶動油脂油料大漲

    7月3日,國內油脂油料開盤即大幅高開,其中豆二、豆油、豆粕、菜粕收盤均錄得漲停,引發市場廣泛關注。

    外盤方面,7月3日,CBOT農產品期價漲跌不一。當天,CBOT玉米12月合約收于4.935美元/蒲式耳,跌幅為0.25%;CBOT小麥9月合約收于6.4175美元/蒲式耳,跌幅為1.42%;CBOT大豆11月合約收于13.5375美元/蒲式耳,漲幅為0.78%;CBOT豆油期貨12月合約收于60.19美分/磅,漲幅為2.07%;CBOT豆粕期貨12月合約收于396美元/噸,跌幅為0.33%。

    物產中大期貨研究院農產品組組長陶圣炎認為,此次上漲行情主要來源于上周五盤后美國農業部(USDA)公布的種植面積報告帶來的影響,該報告超預期調降美豆種植面積,導致外盤油脂大漲,進而帶動國內油脂油料盤面上漲。

    南華期貨農產品分析師邊舒揚也認為,周一油脂油料的大幅上漲主要受到上周五夜盤收盤后USDA發布的種植面積報告影響。“報告顯示,新年度美國大豆種植面積相較3月預估減少了4.6%,美國的大豆期末庫存預估由偏寬松直接轉向為偏緊。”他說,這大幅提振了市場情緒,國內油脂油料因此跟漲。

    對于上周五公布的美豆新作種植面積報告較預期顯著利多,新湖期貨研究所農產品首席分析師陳燕杰詳細介紹,因為播種進度比較快,市場及各機構前期一直預估6月公布的美豆新作播種面積將比3月展望論壇面積要高一些。但實際結果顯示,美豆2023/2024年度新作大豆播種面積為8350.5萬英畝,不僅比3月展望論壇的8750萬英畝低了400萬英畝,也低于機構預估及去年播種面積。此前機構調查預估美豆新作面積為8767.3萬英畝,2022年美豆播種面積為8745萬英畝,同比將減少4.5%。此外,當日公布的截至6月1日的美豆季度庫存也低于預期,同樣構成利多。

    “按照美豆新作面積,參考當前優良率表現,只要美豆新作單產低于51蒲式耳/英畝,新作美豆同比就可能減產。新作美豆供需預期將從同比稍有改善,變成同比更加緊張。美豆新作庫存消費比可能從本季的7.9%降至5%以內。”陳燕杰說,因此,這份報告扭轉了美豆新作的供需格局。CBOT豆類全面大漲直接導致周一國內豆二、兩粕及豆油漲停。

    由于種植面積報告將確定新季美豆種植面積,為本作物年度美豆產量定下基調,被譽為全年度最重要的報告之一。“我們進一步分析報告內容發現,跟去年同期相比,美國玉米、小麥種植面積上升,大豆、棉花種植面積下滑,種植面積加總小幅上升,考慮到今年播種期間玉米種植效益高于大豆,且近期干旱天氣對大豆種植帶來的不利影響,本次面積調降可信度較高,即使目前美國還有部分地區未完成種植,后續USDA調整美豆種植面積的幅度也相對有限。”陶圣炎說,在該種植面積的基礎上對美豆平衡表進行推算后,即使在最樂觀的情況下,美豆產量同比依然下滑1%,而如果美豆優良率依然維持當前水平,美豆產量同比下滑或超7%,較前期市場預期有較大差距,美豆平衡表再次轉向預期偏緊,后續一旦天氣情況有變,美豆供給情況會更緊張,將進一步推高油脂油料價格。

    從板塊內部來看,邊舒揚介紹,受到面積報告影響,雖豆系全線上漲,但豆粕本身受匯率、海關進口政策和國內壓榨等因素影響,供給相較國際大豆更加緊張,該利多報告對豆粕的市場情緒提振最為明顯。“菜粕受益于豆粕的供給緊張預期而上漲,尤其在我國,菜粕的供給本身就因為后續菜籽到港不足、壓榨下降而表現偏緊,利多消息對其刺激同樣明顯。”他表示,豆油在我國作為壓榨的副產品,漲勢相較蛋白略弱,且油脂方面棕櫚油供給相對寬裕,會限制豆油的漲幅。

    市場人士:后續油脂油料板塊或易漲難跌

    從影響后市的因素來看,在美豆新作面積同比減少背景下,CBOT大豆將對天氣更加敏感。陳燕杰表示,一旦美豆新作生長關鍵期旱情持續,優良率持續較差,隨著美豆新作減產預期的強化,美豆期價偏強勢頭還將持續。但若有間歇性降雨,盤面的波動也會比較明顯。后市需要關注美豆主產區天氣及優良率的變化、國際棕櫚油增產增庫情況、加拿大菜籽新作單產情況。

    目前已進入三季度,由于新年度美國大豆種植面積的確認,邊舒揚認為,美豆供給已經處在緊平衡的狀態中,后續隨著進入美豆種植的生長關鍵期,天氣影響至關重要,而天氣的不確定性決定了美豆后續易漲難跌的格局。

    “從進口成本考慮,國內蛋白將會同樣易漲難跌。”他說,若后續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回落,將會一定程度釋放進口成本上升的壓力,蛋白將表現為高位振蕩,但暫時無法看到蛋白價格大幅下跌的驅動因素。油脂方面,由于當前處在棕櫚油的季節性增產期,棕櫚油供給的增加將會一定程度限制國際植物油價格上方空間。而國內大豆由于穩定到港,后續在蛋白需求較好的情況下,豆油可能因為壓榨上升而被動增加,受到供給偏好預期同樣面臨一定的價格壓力。相較而言,菜籽和菜油進口并無利潤,且菜籽到港并不充裕,后續菜油的供給較為有限,將會成為三大油脂中明顯偏強的一個品種。

    在此次油脂油料上漲過程中,陶圣炎認為,邏輯已經悄然發生改變。此前,國內油脂油料以進口為主,在人民幣走弱和美豆天氣炒作的推動下,國內油脂油料盤面觸底反彈,走出了一波上漲行情,但這樣的上漲是階段性的,天氣情況的好轉或匯率的企穩都可能打斷這樣的行情趨勢。“但從周一開始,盤面上漲驅動已轉變為美豆供需偏緊預期,本次油脂油料上漲的趨勢性會更強。”他表示,預計在近兩日上漲消化完USDA種植面積報告帶來的影響后,油脂油料板塊或維持易漲難跌態勢,后續需要重點關注北美天氣和大豆出口銷售情況。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