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銀河調研|西南地區菜系市場調研總結

    2023-07-11
    摘要:

    四川+重慶地區油脂年消費量大約在330萬噸左右,人均消費量在30公斤左右,川渝地區菜油月消費量大約在14-15萬噸左右,折合年消費量大約有180萬噸。

    銀河農產品 

    第一部分 調研簡介

    一、調研背景

    2023年菜系市場供需博弈繼續明顯放大。由于歐洲地區菜籽豐產以及澳大利亞和烏克蘭的輸入壓力持續放大,上半年以來,國際菜籽供應整體轉入寬松,加之因歐洲生柴需求轉弱,菜油市場整體表現疲軟,國際菜油價格呈現較大幅度回落,并持續給出國內正向利潤,國內菜油整體呈現出較大壓力。上半年以來,菜油整體領跌于三大油脂。

    6月以來,隨著市場宏觀氛圍的回暖,油脂油料價格開始逐步走強,隨著歐盟菜油價格的逐步回升以及進口菜籽壓榨利潤持續虧損的影響,菜油菜粕整體也創造了較大漲幅,國內菜系供需寬松的邊際也開始在逐步好轉。整體來看,上半年國內植物油消費狀況略有增長,但需求拉動仍然缺乏壓力,進入三季度后,國內大豆、棕油到港及累庫壓力在逐步放大,菜油將呈現季節性去庫特征,在供應基本清晰的情況下,消費情況如何則成為市場交易重點。

    川渝地區作為國內油脂消費重要地區,其基本面狀況對于國內消費的判斷扮演了重要角色,此外,近年來國產菜籽產量狀況也為市場所關注,為深入了解2023年菜系種植、生產、加工、收購、倉儲、進出口等產業鏈現狀和發展情況,進入川渝主產區和主銷區,調研市場情況。

    二、調研路線

    成都——自貢——瀘州——重慶

    三、調研目標

    1.了解西南地區油脂市場格局;

    2.了解西南地區當前油脂的庫存及消費情況;

    3.了解后續西南地區菜油供應及消費預期;

    4.了解產業各環節心態;

    5.了解今年國產菜籽市場情況;

    第二部分 調研結論

    產業結構:根據調研對象反饋結果來看,四川+重慶地區油脂年消費量大約在330萬噸左右,按照川渝地區總共1.1億人口測算來看,人均消費量在30公斤左右,高于國內平均水平,這與當地餐飲消費習慣以及食品工業發達有較大關系。據測算,川渝地區菜油月消費量大約在14-15萬噸左右,折合年消費量大約有180萬噸,重慶地區消費習慣和四川略有不同,菜油消費量較少,豆棕油等相對更多。供應端來看,四川地區菜油主要來源于華東地區毛菜油,華南地區壓榨菜油(往年華南地區相對較多,今年更多來源于華東)、當地小榨菜油以及歐洲地區進口菜油,去年11月期間班列較高發運量月度可達5萬噸以上。豆油方面,前期川渝地區一般以外部流入為主,貨源廣泛而分散,主要因各地區成本差異不大,全國各產區發往川渝運輸成本基本在400-450元上下。隨著近年來川渝地區積極布局大豆壓榨產能,未來供應潛力在不斷增加,另外川渝地區新增精煉產能較多,預計后期對毛菜油需求大于三級油和一級油。當前川渝地區共7家油廠,日度壓榨產能大約在14500噸,但是整體產能利用率不高,因大豆貨源有限,去年共壓榨200-300萬噸大豆左右,整體來看,近年來大豆壓榨產能在處于持續擴張中,隨著大豆供應逐步增加,豆油從外部地區流入數量開始會逐漸減少。此外川渝地區棕櫚油使用數量相對較少,除部分集團企業外,實際參與棕櫚油貿易的量并不多,但相對而言,重慶地區棕油使用數量相對多于四川。另外,近年來川內棉油貿易量有所增加,主要從新疆地區發貨。

    川渝地區供需情況:就受訪對象反應情況來看,年初以來川渝地區油脂消費明顯偏弱。部分受訪企業表示,上半年四川地區油脂餐飲消費同比大約增加9%,但是食品工業消費明顯下降,預計降幅能達到30%,主要影響到散油用量,整體油脂消費低于去年,這與其他幾家反應的情況能一定程度相互驗證。節奏上看,一季度川渝地區因為疫情放開后,油脂出現短暫的餐飲消費恢復,但是進入2季度以后消費重新開始下滑。分油品來看,豆油消費比較弱,根據部分企業所提供的貿易及提貨量情況看減幅確實相對較大,在消費淡季的情況上看,近期盤面上漲并沒能有效刺激產業的備貨情況,反而壓縮了成交。但是菜油表現相對較好,一方面因為此前菜油和豆油價差較小,菜油性價比開始逐步體現,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近期有一定的藤椒油備貨需求,每年這部分的量大概有6-8萬噸左右。供應方面來看,去年川渝地區10-2月份一般每個月能發20-30個班列,從四月份開始,發運量有所減少,每個月大概能發15個左右的班列,相對而言,華東地區到貨占比相對更高,往年主要是華南居多。不過近期華東地區開始有不少向西南地區移庫的情況,主要因華東菜油庫存壓力較大。關于川渝地區庫存情況,市場差異非常大,部分觀點認為當前油廠整體庫存并不高,但未能提供有效的數據支撐,但另一部分受訪對象表示當前川渝地區菜油庫存可以達到19萬噸左右,屬于歷史高位,按照川渝當地月均15萬噸左右的消費量來看,庫存周期基本在一個月以上,僅根據企業提供的量來看,菜油仍有較大的庫存壓力。

    后續供需預期變化:川渝地區后面每個月大概到15個班列左右,另外,海港地區發重慶集裝箱的也有一部分,9月份以后,俄羅斯新作菜籽又會上市,到時候發往國內的數量可能并不少,此外,當前華東地區因為庫存壓力較大,繼續向川內移庫也帶來了新的供應,只是由于當前長江水位回升較慢,物流運輸不暢所致。當前供應端主要利好在于后續毛菜油到港數量相對減少,同時因為菜籽壓榨利潤虧損,后續菜籽到港數量減少,華南地區短期庫存壓力開始向川內轉移。需求方面來看,一般4-5-6-7月是菜油傳統消費淡季,但是8-9月因為開學影響,消費會有所恢復,10月因為國慶中秋雙節的原因,消費可能會進一步增加,相對而言11-12月消費可能會相對差一點,但是整體來看,下半年消費狀況會有所好轉。

    所以根據調研對象所提供的信息定性來看。進入下半年以后,隨著俄羅斯等地毛菜油發貨數量的減少,供應壓力可能會有所緩解,另外,季節性消費增加會拉動8-9-10月油脂消費,所以菜油市場有邊際好轉傾向。但整體空間或有限,一方面,近期西南地區在承接華東地區油脂的庫存壓力,部分企業已經表示當前川渝對華東以及華南地區豆油價差無法順掛,這也反應了川渝地區庫存壓力比較大的情況了,由于菜油主要定價地區還是在沿海地區,隨著菜豆價差快速上漲,移庫利潤變化,未來華東能否繼續向川渝移庫會比較重要。另一方面,從所提供的供需邊際變化來看,空間仍然不大,難以支撐川內太大幅度的去庫,所以整體菜油市場矛盾可能并不突出。

    產業心態:當前產業心態分化比較嚴重,品種上看,產業普遍對菜油相對更樂觀一點,只是程度稍微有差異,原因主要在于菜油后續需求會呈現季節性恢復,而供應方面來看,也并沒有太多新的增量,只是庫存比較高而已。豆油方面心態差異較大,重慶地區部分企業看好8-10月豆油基差,認為目前豆油基差有反彈跡象,因為重慶地區8-9月容易出現限電,同時也是油脂消費旺季,并且后續由于“大運會”等因素也會再一定程度上拉動豆油消費,基差方面考慮滾動做多,對于單邊行情短空長多。但也有部分觀點對于豆油十分悲觀,認為當前三峽過閘的問題能夠在短期內解決,川內供應不會有太大問題,并且后續港口庫存還是會逐步累積,悲觀情況下豆油可以看到負基差。

    國產菜籽:由于近年來國產菜籽占比數量下降,對于盤面以及市場流通菜油價格影響也越來越弱,當前最為模糊的信息仍然是國產菜籽,市場普遍還是認為今年四川地區菜籽比較難收購,今年收獲進度低于往年,且菜籽貿易流通量減少,出油率下降。部分受訪企業認為湖北地區菜籽較去年略減,湖北菜籽價格在2.8元/斤,到川內價格3.3-3.5元/斤,隨著安徽、江蘇菜籽上市后,國產菜籽價格應該會出現回落。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