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7月13日訊
昨日,美國農業部USDA月度報告發布。內容顯示,維持7月份美國大豆單產預估不變,仍為52.0蒲/英畝,此前有分析師預估大豆單產或下調至51.4蒲/英畝,2023年度玉米產量預估為153.2億蒲式耳,高于6月預估的152.65億蒲式耳。
報告發布后,不少交易商稱對大豆、玉米產量預估感到意外,因為6月份的干燥天氣已經對大豆單產造成影響。甚至有交易商對美國農業部周三發布的數據以及上月種植面積數據的準確性持懷疑態度,特別是大豆,交易商質疑種植面積是否真的減少了400萬英畝。
芝交易所的豆類、玉米、油脂在報告發布后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跌,其中美豆跌幅最大一度超2.4%。今早國內商品開盤后,豆粕、豆油、大豆、棕櫚油等也跟隨外盤下跌,截至上午發稿時,豆二跌幅達1.52%,豆油跌幅1.44%。
當前的天氣情況恐難以支持持續豐產
華泰期貨研報評價表示,近期國內豆粕供應減少,油廠庫存有所下降,但現貨價格跟隨外盤價格較為強勢,綜合來看,雖然當前國內整體供應格局沒有太大變化,后期大量到港的供應壓力仍存,但是當前國內價格的關鍵影響因素仍在美豆上。在USDA面積報告大幅下調種植面積的背景下,美豆價格得到了較為強力的支撐。
而從目前美國的情況來看,旱情并未得到實質性緩解,大豆的優良率依舊處于50%的歷史低點。研報進一步表明,在當前8350萬英畝的種植面積的壓力下,如果想要滿足本年度的消費,則需要53蒲式耳/英畝的歷史級別單產且沒有容錯,但當前的天氣情況恐難以支持。
華泰期貨最后總結到,如果后期天氣情況得不到改善而導致本年度美豆單產下滑,則美豆平衡美將會再度面臨去庫的緊張局面,因此后期索要持續關注美豆產區的天氣情況,如果天氣端難以改善則將再度帶動美豆和國內豆粕價格一同上行。
外盤玉米基本面較差,主要支撐來自天氣炒作
在玉米方面,宏源期貨研報表示,凌晨公布的美國農業部月度報告中,預計美國2023年玉米產量為153.20億蒲,高于上月預測的152.65億蒲,也高于分析師平均預期的152.34億蒲,而需求端表現較差,使得期價大幅走低。外盤玉米基本面較差,主要支撐來自于天氣的炒作,而隨著收獲季的臨近,天氣因素也將落地為安,預計外盤玉米期價整體偏弱運行。
國內玉米現貨方面供給偏緊格局有所改善,研報預計,低庫存邏輯的利多因素正被市場逐步消化,高位的價格市場面對孱弱的下游產業疲態盡顯,加之政策糧方面輪換糧投放力度繼續加大,玉米高位風險加劇。尤其外圍玉米價格近期的走低在一定程度上拖要了國內玉米盤面,同時現貨挺價情緒有所松動。低庫存邏輯或難持續加之替代品持續施壓,國內消費整體依然平淡,玉米前期超預期的上漲后價格回落壓力較大,高位價格風險逐步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