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鋼鐵網
昨夜翹首企足的7月USDA報告終于出爐,然CBOT大豆期貨市場收盤下跌,基準期約收低2.40%,CBOT豆粕期貨市場收盤下跌,基準期約收低2.18%,CBOT豆油期貨市場收盤下跌,基準期約收低0.95%,可見報告似乎偏空,但事實真該如此嗎?
自6月底USDA發布面積種值和季度庫存兩大報告,均低于市場預期,其中2023年美國大豆種植面積為8350.5萬英畝,低于市場所預期的8767.3萬英畝,而種植意向報告預測為8750.5萬英畝,同比減少5%。此次在7月供需報告中已有所體現,就下修后的播種面積而言,較種植意向預測下調400萬英畝,其實早在前期,假設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按6月預測的單產52蒲/英畝計算,產量和庫存均將減少2.08億蒲,即產量為43.02億蒲、庫存為1.42億蒲。而此次產量預期為43億蒲,庫存為3億蒲,在此之前,在報告不調整單產預測的情況下,市場也在考慮是否會對交易產量、庫存進行調整,一旦出現“預期差”,即如果產量、庫存降幅不及市場預期,將出現利多反跌的情形,而現階段恰巧就出現了此種情況,那是否可理解在預期范圍之內呢?
然而,現在對大豆單產預估感到意外,是因為6月份的干燥天氣,已經對大豆單產造成了影響,優良率雖有改善,但也不及預期,當然按往年慣例來說,7月報告單產較為保守也是應該的,畢竟以往8月作物的實際生長情況才更為準確一些,單產的調整也更具說服力。但本月種植面積也是預期減少400萬英畝,雖可持懷疑態度,但后期還需關注天氣以及8月大豆的實際生長情況。
大豆原料端的下跌,直接影響豆油盤面的走勢,國內基本面情況也較為堪憂,根據Mysteel農產品對全國主要油廠的調查情況顯示,第27周(7月1日至7月7日)111家油廠大豆實際壓榨量為152.02萬噸,開機率為51.09%;較預估低10.16萬噸。本周壓榨量減少的原因主要在河南和兩湖,河南主要因為豆粕脹庫,導致停機,開機減少15.31%,兩湖略有減少。預計第28周(7月8日至7月14日)國內油廠開機率大幅上升,油廠大豆壓榨量預計184.65萬噸,開機率為62.05%。其實早在前期美豆的種植面積報告以及季度庫存數據偏多后,大豆的上漲直接帶動豆粕的上漲,國內也因后期美豆減產飼料端的供應量減少的預期而在大量所備底倉,因此近期豆粕價格較為堅挺,當然主要還是源于飼料端的需求。
而豆油本統計周期內,國內重點油廠豆油散油成交總量10.74萬噸,日均成交量2.15萬噸,日均較上周減少0.17萬噸,減幅7.33%,近期因盤面的上漲,下游需求一般,油廠催提,現貨基差偏低。源于學校逐步放假,而餐飲入座率也并不高,因此需求不及預期。
庫存方面,據Mysteel調研顯示,截至2023年7月7日(第27周),全國重點地區豆油商業庫存約99.47萬噸,較上次統計減少1.27萬噸,減幅1.26%。 本次主要調整了東北地區的庫存,但庫存始終較近幾年來說也算較高的位置,雖壓榨低,但下游需求也一般。
就現階段09合約而言,巴西豐產,下游需求不及預期,供應充足始終是基本面較為薄弱的存在,大供應的格局難改,加之面臨移倉換月,期限有所回歸,09合約還是有下調空間。但就北美種植面積所減少400萬噸的量而言,如果后期單產因天氣未有改善,那大豆原料端的支撐,將使成本端上漲,從而使整個豆油價格的上漲,致使單產因降雨天氣有所改善,并且是天氣給力,面積有所調整的狀態下,以在現有種植面積的情況下,大豆供應減少的預期已相對給足,而后期隨油脂淡季過去,三四季度逐步迎來油脂旺季,消費預期已有,前期所擔憂的巴西豆消費延遲問題,現也已預計出口66-68%左右,至北美大豆上市,巴西豆已然臨近尾聲,預計影響不會太大,因此預計01主力合約還是有偏強預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