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現貨基差貿易規模飆升 近1.2萬家中小微企業參與

    2023-07-17
    摘要:

    目前,基差交易已成為油脂油料、有色金屬等行業主流的現貨貿易定價方式,并已在能源化工、黑色等領域快速推廣。

    證券時報網

    讓天下沒有難談的價格。

    現貨貿易正經歷從“一口價”定價向基差定價的演變,要想做好在線基差交易,交易商提供豐富有效、有競爭力的基差報價則是關鍵要素。為激發交易商的報價積極性,國內商品期貨交易所也在不斷加大金融基礎設施的擴展和優化升級。

    通常所說的基差交易,是指由買賣雙方以“期貨+基差(升貼水)”的定價方式簽署貿易合同并以實物交收方式進行履約的交易活動。這種價格方式,利用期貨市場具有價格信息公開透明和定價效率高等特點,改變交易雙方的價格“博弈”狀態,促進合作共贏,因而得到了各產業日益關注和參與。

    目前,基差交易已成為油脂油料、有色金屬等行業主流的現貨貿易定價方式,并已在能源化工、黑色等領域快速推廣。截至今年5月末,今年期貨風險管理公司與實體企業開展基差貿易,現貨購銷額達795.26億元,累計服務中小微企業近1.2萬家。

    在基差貿易的場外平臺建設方面,大商所經過多年發展,目前165家產業交易商在大商所19個主要品種上開展基差交易,2022年成交量達829萬噸,較2021年增長91%。截至今年6月底,已有200多家企業在場外平臺開展基差交易。

    特別是今年以來,鋼鐵產品和原料價格波動劇烈,產業精準定價和風險管理需求明顯增加,現貨定價方式正由傳統一口價向基差定價加速演變。這一趨勢在大商所體現得尤為明顯。上半年,大商所場外平臺完成鐵礦石基差交易279萬噸、同比增長78%,其中二季度同比大幅增長233%。

    在基差交易日益“深入人心”的背景下,以往線下基差交易還存在著點價效率低、溝通成本高等痛點,企業呼吁市場機構組建更具影響力、公信力的在線點價和交易平臺。今年5月大商所推出了“期現聯動業務系統”,實現了基差點價指令與對手方期貨交易指令的聯動,支持使用者進行場內、場外業務的一體化操作,便于企業通過平臺快速尋找貿易合作伙伴,提升點價和交易效率。

    恒力能化等企業作為首批“期現聯動業務系統”的使用者,已經順利完成苯乙烯等品種線上點價交易。“在期現聯動業務系統上,賣方建倉后直接等待買方點價,買方點價的同時自動觸發賣方平倉套保單,無需手動操作,套保單平倉價與點價完全一致,這大大提高了點價效率。”恒力能化相關業務負責人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

    要做好在線基差交易,交易商須提供豐富、有效、有競爭力的基差報價。為此,大商所場外平臺推出了“報價板”功能,企業在“報價板”界面可以直接發布報價信息,在報價板中予以展示。有現貨采銷需求的企業在登錄場外平臺后,可以在“報價板”界面上較為直觀、全面的查閱全部報價信息,便于企業根據自身業務需求尋找合適的潛在交易機會。發現意向報價信息后,企業可以與報價發布方在“報價板”的即時通訊工具上進行溝通,共同協商修改合同要素,直至最終達成交易。

    隨著“報價板”等更多功能的優化,交易商通過公開掛牌或發布“報價板”信息的方式發布詢報價,同時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引導中小企業參與基差交易,利用期貨價格為現貨定價。根據大商所場外業務部統計,上半年,已有70余家交易商累計發布超過2000筆基差交易報價,為市場提供了不同地區、不同產品類型的公開真實有效的報價信息,為企業科學定價和轉移風險提供更多可能。

    對于多年來大商所持續優化場外平臺功能、完善基差交易業務模式等所帶來的便利,產業交易商樂在其中。“場外平臺的基差貿易報價和成交信息公開可查,便于我們理解當前價格并開展好相關業務。”物產中大金屬集團衍生金融部總經理馮艷介紹,各產業交易商踴躍報價,買賣盤均衡,價格相對合理,便于遠期基差業務的詢盤和成交。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