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
近日油脂板塊的豆油、棕櫚油期貨價格止跌回升,在經歷國內中秋節備貨啟動,以及學校開學,豆油需求環比有所改善。據鋼聯數據顯示,2023年8月全國重點油廠豆油散油成交總量約為69.04萬噸,環比增加約13萬噸。需求好轉帶動豆油庫存止增轉降,8月末豆油庫存環比下降2.19%。
截至9月27日夜盤開盤,豆油期貨主力2401合約暫時報收于8106元/噸,漲幅達1.41%。棕櫚油期貨主力2401合約暫時報收于7406元/噸,漲幅達1.9%。不過,有業內人士表示,隨著國內油廠開機率逐步上調,雙節假期臨近在即,下游備貨也接近尾聲,預計短期內油脂期貨會有一波回調,但四季度維持看漲。
油脂需求呈現復蘇式增長
“今年國內植物油消費遠好于2022年,但不及2021年同期水平。據不完全統計,2023年1-8月國內豆油、棕櫚油和菜籽油的累計消費量為1695萬噸,相較于2022年同期增加390萬噸,較2021年同期減少39萬噸。”光大期貨分析師侯雪玲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侯雪玲表示,分品種看,2023年1-8月豆油累計表觀消費量1148萬噸,較去年同期增加97萬噸;棕櫚油表觀消費量289萬噸,較去年同期增加151萬噸;菜籽油表觀消費量256萬噸,較去年同期增加141萬噸。可見,棕櫚油消費增加絕對量最大,菜籽油消費同比增幅最多,豆油消費增加最少。
與此同時,創元期貨油脂研究員張琳靜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也表示,雖然今年春節至今油脂消費需求呈現復蘇式增長,不過,從消費量來看,豆油需求量的恢復不及棕櫚油和菜籽油,在五一假期之后需求增幅明顯放緩,傳統消費淡季的7、8月份整體需求也保持疲軟,中秋國慶雙節備貨需求也沒有預期的那么樂觀。
值得關注的是,由于油脂品種具有國際金融屬性,國際油脂市場的供求變化也會傳導至國內豆油市場。侯雪玲表示,從USDA供需報告的年度供需表可以看出,美國豆油幾乎全部用于滿足美國國內需求,這些豆油都用于美國國內食用消費和生物燃料消費,其比例均各占50%。由于食用消費相對平穩,所以美豆油需求主要看生柴消費前景。
此外,美國豆油的供給及成本端主要看美豆產量及價格,近期美豆油價格下挫,一方面由于美國大豆期貨價格走勢疲弱進而拖累豆油期貨跟隨其下跌;另一方面則因為加州大幅下調燃油的碳密度(CI)標準,有利于電動車的發展而不是生物燃料,生物燃料的消費量有所降低。
與此同時,侯雪玲表示,目前美豆處于收割階段,截至9月25日,美豆收割完成12%,高于五年均值11%,隨著大豆供應的增加,但出口銷售緩慢,目前僅銷售1708萬噸,遠低于去年的2528萬噸,正是因為階段性供需失衡引發美豆價格疲軟。
三季度油廠開工率約62%
據海關總署數據顯示,7、8月中國大豆進口量均在900多萬噸,9月預估到港748萬噸,原料供應端符合季節性供應縮減預期,但各月度進口量仍處于近年來同期高位水平。原料供應整體充足,國內油廠開工平穩,根據卓創資訊監測數據顯示,重點油廠三季度平均開工率約62%,環比提高4個百分點,三季度豆油產量約455萬噸,環比增7.57%。
“目前油廠開機率保持在60%左右,處于正常水平,周度壓榨量在180萬噸左右。10月大豆到港量預計將環比下滑至600萬噸,疊加雙節假期,開機率和壓榨量預計下滑,豆油和豆粕產量也將同步下降。下游養殖類存欄高企,疊加飼料產量逐月攀升,豆粕下游需求保持旺盛。”張琳靜稱。
據我的農產品網數據顯示,第38周豆油庫存為100.64萬噸,環比增加2.42%,同比增加24.1%,較五年均值減少17.1%;棕櫚油庫存為73.44萬噸,環比減少5.8%,同比增加60.6%,較五年均值增加59.2%;菜籽油庫存為35.6萬噸,環比減少4.6%,同比增加226.9%,較五年均值增加96.9%;三大油脂合計庫存為209.68萬噸,環比減少1.8%,同比增加52.3%,較五年均值增加28.2%。
對此,華東某油脂貿易商杜先生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隨著國慶假期即將到來,雙節備貨結束后,油脂需求轉弱。9月27日油脂現貨市場成交清淡,豆油終端市場觀望態度濃厚,整體采購積極性稍有上升,但大多為剛需采購,少量新進詢單待跟蹤,市場整體成交氛圍表現較為平淡。
機構看好四季度油脂消費
隨著油脂期貨暫時止跌回升,張琳靜表示,接下來需關注新作銷售壓力對盤面的利空影響,以及美國密西西比河水位偏低的問題,可能會影響美豆新作的運輸,導致國內大豆到港延遲而導致的短期供應緊張。另外,巴豆大豆新作剛開始播種,要關注播種能否順利進行以及10至12月的天氣情況。
“棕櫚油方面,需要關注10月10日要公布馬來西亞的月度供需報告,MPOA預計9月產量將大幅增加,而且在8月報告里庫存超預期大幅上升近40萬噸,未來庫存壓力可能會越來越大。此外,本周五將公布美豆季度庫存數據,也需要關注。”張琳靜稱。
與此同時,光大期貨分析師侯雪玲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也表示,從時間上看,9月底10月初利空題材或最為集中。不過,對于四季度,無論是從美豆庫存緊張、棕櫚油季節性減產還是原油堅挺下生柴消費樂觀、油脂食用消費旺季看,四季度油脂季節性走強概率更大。
在基差方面,侯雪玲表示,高供應壓力下,國內棕櫚油9至10月現貨基差難脫弱勢。豆油9月供需基本平穩,現貨基差預計穩定;10月豆油供需是否存在缺口市場存在分歧,基差環比增加的幅度重點還在于需求采購節奏。畢竟10月大豆到港量基本確定,但在美豆、巴西大豆裝船慢的隱患下,11月大豆到港量存在變數。而且今年油脂需求總量同比表現較好,市場潛在需求很大,后期若盤面企穩或者基差超預期走強,四季度采買需求或爆發式釋放。
不過,張琳靜也表示,國內大豆供應邊際趨緊,預計豆油產量環比下滑,需求偏弱,庫存預計將保持高位;棕櫚油進口量將邊際下滑,9至10月月均進口在30-35萬噸,但去庫仍舊比價緩慢。整體來看油脂缺乏上漲驅動,供應和庫存壓力較大,但因原油價格維持高位,下跌空間也有限,預計油脂將維持寬幅震蕩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