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易財經
?
?
今日上午2014中國糧食與食品安全戰略峰會在北京開幕,在《中國農業合食品企業走出去與國際合作》環節,中糧集團總裁于旭波發表了題為《順勢而為,做國際化企業》的演講。他表示,全球的貿易今天有一個更好的市場基礎,全球的貿易有未來的一個非常好的前景。特別是中央政府開放的糧食安全政策,是全球最大的機會。
?
?
第二個來講走出去一定是互利雙贏的,一定和現有股東大家一起來。把中糧在中國市場的網絡和中國市場的發展機遇帶給我們兩位合作伙伴,也把他們全球的供應網絡帶到中國。這個一定是大家雙贏的,多贏的。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的管理團隊有一個更大國際化舞臺,在這一個方面股權結構上不但有中糧集團和外部的投資者,再加上原有的股東和現有的團隊,大家共同努力。
?
?
實際上在國際化過程當中,改變的不是別人,不是現有的股東,最大改變的是中糧。中糧要適應國際化需要,我們在外部的投資者和現有團隊,他的管理體系和管理文化,國際化市場的需要都需要中糧在過程當中不斷地改變。
?
?
演講全文:
?
?
于旭波:尊敬的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謝何主席的提醒,我希望我能在10分鐘之內的時間給大家報告完畢。
?
?
今天上午非常高興參加這次會議,每一年我覺得它會越來越有意義。特別是前面幾位領導的講話和行業里面的標桿,不管通常說的國外的ABCD也好,或者說我們自己的合作伙伴或者說近鄰的亞洲標桿,郭老先生的報告也好,對我們中糧集團做好我們的經營,聚焦中國的產業有非常大的啟發。
?
?
我的題目主要是向大家報告一下中糧集團到底在走出去方面如何做的,我的題目是順勢而為,去做好中糧國際化的工作。十天之前,也就是10月28日中糧集團控股15%的收購已經完成了。關于在國際化當中有一些體會,在這里跟大家分享三條:
?
?
一、國際化工作一定是順勢而為。為什么要講順勢而為呢?大家知道中糧集團是一個傳統的外貿企業,從建國以來一直從事于糧油食品的進出口工作。一直到80年代末期,中糧集團還是一定程度上發揮政府職能,全國有30多個省市,我們是一個進出口的龍頭企業,在協助政府推動外貿進出口工作。
?
?
也是在這個過程當中一直到90年代初,我們開始推動中糧集團的產業化。因為當時外貿體制改革,中糧集團不改也不行,我們還是立足于適應市場的變化,不斷地啟動了中外合資,進入到農產品加工領域過程。在這個過程我們和郭先生一起推動中國的油籽和面粉、可口可樂的業務。在這方面不斷地通過中外合資的方式,建立起中糧的一些產業,推動我們不斷地轉型。
?
?
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中糧集團實實在在的在國際化布局還是非常少的,除了一些我們在海外的支持辦事處之外,在當地的經營是非常少的。
?
?
但是之所以有這種情況,算是在中國的特殊市場環境下,我們的時機不太具備。相對于過去來講,今天的條件非常成熟了。前面不管是我們海外的朋友,還是中國的領導都在講到中國經濟在發展,農業有一個長足的進步,中國食品企業有了一個快速的發展。中國城市化和老百姓食品結構的改變不斷推動著我們,不斷地從農業到農產品加工業和畜牧業,從糧食的消費到肉蛋奶的消費,不斷的推動國內食品產業的發展。
?
?
所以說中國的糧食消費是一個不斷增長的過程,大家看到在過去十年中國農業有非常大的發展,我們糧食產業有十連增,十一連增,但是我們還是在增加。肉蛋奶和城市化、經濟水平、收入水平提升是背后的重大因素。
?
?
余部長講到中國最大的挑戰是我們的自身土地資源、水資源環境和我們不斷增長的食品結構的提升,相比有一個非常大的反差。我們自身的土地資源、自身的產量,不管是糧食、肉蛋奶也好,難以滿足我們自身的消費增長。
?
?
所以我們覺得中央政府提出來新的糧食安全戰略,我覺得應該說給我們下一步中糧集團的發展,中國糧食產業的發展指明了一個非常好的方向。
?
?
這個過程當中不但立足于自身能力和科技,更重要還是放眼世界。還要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和資源,滿足中國市場的消費,穩定中國市場的價格。
?
?
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今天已經有的大豆進口和玉米的進口,服務于肉蛋奶進口的增長,放眼于未來十年這個情況不會有根本改變。我們自身的情況就是這樣的,我們必須有客觀的認識。
?
?
除了郭先生講到我們要把國內的產業做好,實際上在全球供應鏈打造方面每一個企業有責任,中糧集團更是責無旁貸。
?
?
從全球的角度來看,今天全球的現實就是農業資源、水資源的分布不平衡。剛才我們嘉吉的朋友也談到,亞洲未來是人口最大的地方。北美、南美、非洲,下一步是今天的供應未來得潛力最大的地方。
?
?
從這個角度來看,全球的貿易今天有一個更好的市場基礎,全球的貿易有未來的一個非常好的前景。特別是中央政府開放的糧食安全政策,是全球最大的機會。
?
?
第二個來講走出去一定是互利雙贏的,一定和現有股東大家一起來。把中糧在中國市場的網絡和中國市場的發展機遇帶給我們兩位合作伙伴,也把他們全球的供應網絡帶到中國。這個一定是大家雙贏的,多贏的。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的管理團隊有一個更大國際化舞臺,在這一個方面股權結構上不但有中糧集團和外部的投資者,再加上原有的股東和現有的團隊,大家共同努力。
?
?
實際上在國際化過程當中,改變的不是別人,不是現有的股東,最大改變的是中糧。中糧要適應國際化需要,我們在外部的投資者和現有團隊,他的管理體系和管理文化,國際化市場的需要都需要中糧在過程當中不斷地改變。
?
?
真正改變的是中糧,中糧要適應國際化的步伐。
?
?
在這個過程當中,非常希望中糧集團不但在國內和廣大的業內的同仁有更多的合作,也希望在國際市場上也更多的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