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胡軍華? 來源: 一財網
食用油加工是中糧控股的主要業務,上半年,中糧控股該項業務實現收入267.69億港元,同比增長14.7%,但是該分部業績為虧損10.48億港元。
中國本土最大的糧油加工企業中糧控股(606.HK)8月27日發布半年業績,今年上半年,該公司權益持有人應占虧損為2.902億港元,中糧控股同日發布公告稱,今年下半年仍面臨虧損壓力。
如上述預警成真,這是自2009年以來,中糧控股首次出現年度業績虧損。
今年上半年,中糧控股收入上升11.8%至449.65億港元,經營虧損為5.584億港元,去年同期為盈利13.39億港元。
食用油加工是中糧控股的主要業務,上半年,中糧控股該項業務實現收入267.69億港元,同比增長14.7%,但是該分部業績為虧損10.48億港元。
中糧控股食用油加工虧損的原因是錯誤判斷了大豆價格的走勢,在高價區間采購了大量大豆。
行業人士此前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今年一季度,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大豆價格一度達到每蒲式耳(美制單位,每蒲式耳約合27.2公斤)1500美分左右,有不少國內企業認為這個價格還會上漲,大量下單采購。中國上半年進口的大豆大幅增加。中國海關今年7月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4年上半年,中國累計進口大豆3421萬噸,與去年同期的2749萬噸相比,大幅增加約700萬噸。
此后國際市場大豆價格掉頭向下,以今年11月份交貨的大豆為例,截至8月27日,期貨價格已經跌至每蒲式耳1032美分左右。高價位采購大豆的國內企業面臨沉重的成本壓力。
另一方面,大豆加工產成品(豆油、豆粕)受到下游養殖、飼料行業虧損和消費不景氣等因素影響,市場需求明顯下降。同時,因國內大豆進口量同比大幅增長,豆油、豆粕供過于求,導致產品價格處于下跌及低位震蕩。
受以上因素影響,從事大豆加工的東凌糧油(000893.SZ)上半年巨虧3.4億元。國內另一大型農產品加工企業豐益國際糧油業務今年第一季度虧損約5740萬美元,今年第二季度有所好轉,也只實現稅前利潤410萬美元。
而中糧控股的苦日子還沒有到頭。
今年1~7月,中糧控股歸屬于該公司權益持有人應占虧損為約6.64億港元,中糧控股稱主要由于2014年上半年采購的大豆庫存成本較高,7月市場顯著下跌造成當月生產加工環節虧損。而上述庫存仍將結轉用于今年下半年加工銷售。盡管國際市場食用油原料供應改善,有助于階段性緩解行業虧損壓力,但是國內市場產品供應充分的矛盾依然存在,市場倒掛格局難以持續性扭轉,中糧控股表示:“董事會預計2014年下半年將面臨虧損壓力。”
自2009年以來,中糧控股權益持有人應占利潤分別為19.52億、17.02億、23.68億、12.28億、15.21億港元,如果今年下半年難以扭轉虧損局面,將是該公司最近5年來的最差年度業績。
也有業內人士認為國內食用油加工下半年有扳回一局的可能。豐益國際主席、首席執行官郭孔豐此前表示:“全球油籽市場供應改善,價格下行,中國到港大豆數量激增形勢有所緩和,加上消費旺季即將到來,預計今年下半年油籽壓榨利潤將進一步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