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晨光集團:小棉籽演繹大產業

    2014-03-30
    摘要:

    “棉籽除了榨油,還能干什么用?”在普通百姓眼中,這些黑乎乎的東西似乎也就這么點兒價值。然而,在晨光生物科技集團董事長盧慶國眼中,卻是另一番景象。 “你可別小看這小小棉籽,作用可大了,榨油僅是它的一部... [詳細]

    “棉籽除了榨油,還能干什么用?”在普通百姓眼中,這些黑乎乎的東西似乎也就這么點兒價值。然而,在晨光生物科技集團董事長盧慶國眼中,卻是另一番景象。


      “你可別小看這小小棉籽,作用可大了,榨油僅是它的一部分價值。”3月26日,剛剛以“棉籽綜合利用關鍵技術創新及產業化”項目捧回河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的盧慶國向記者娓娓道來,在短短兩年多時間內,他們把一粒粒小小棉籽衍生成年產值達5億元的龐大植物蛋白提取產業。


      變廢為寶——把每一粒棉籽吃干榨盡


      在曲周縣工業園區北區,一座300畝的園林式現代新型企業格外顯眼,這就是晨光集團植物蛋白分公司。該公司也是“棉籽綜合利用關鍵技術創新及產業化”項目課題的主要承擔單位之


      提及搞這個項目的初衷,分公司經理陳運霞說,我國棉籽年產量1100萬噸,占全球總量的近1/3,是世界最大的棉籽生產國。但長期以來,國內棉籽原料局限于壓榨制油,綜合加工程度低,產業發展嚴重受限。集團董事長盧慶國從中捕捉到發展商機,2009年集團果斷投資1.2億元興建了植物蛋白分公司,并聯合幾家分公司吹響了項目攻克的集結號。


      在堆滿棉籽的原料加工車間,陳運霞隨手抓了一把棉籽如數家珍般講起了棉籽的作用:“小小棉籽,渾身是寶。除了精煉棉籽油,我們還可以加工生產出脫酚棉籽蛋白、棉短絨、棉殼,真正實現‘吃干榨盡’。”


      車間工人張師傅還向記者算了筆收入賬,“現在我們每天生產400噸脫酚棉籽蛋白,市場供不應求,每噸可賣到3600元,比普通棉粕多賣400元。”


      自主創新——讓每一項技術領跑同行


      “食用棉籽油不是會中毒嗎?”一提起棉籽油,好多人下意識地產生這樣的疑問。據了解,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我國某些地區確實發生過棉籽油中毒的情況。


      晨光集團食品與質量安全管理總監高偉博士則向記者解答了疑問:“以前由于加工技術落后,把油從棉籽中榨出后就直接食用了,其實那是毛油,不能直接食用。”


      高偉說,毛油里面含有一種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叫棉酚,必須經過精煉去除棉酚后才能食用。精煉后的棉籽油其實是一種優質的食用油,有堅果的風味,營養均衡,煎炸起酥效果好,在歐美國家很受青睞。而國內有些人認為棉籽油是一種劣質油,其實這是認識誤區。晨光生物就是想通過技術革新為棉籽油正名。


      據了解,晨光集團改變了傳統的落后工藝,創新發明了棉籽油混合油精煉技術,解決了長期以來棉籽油顏色深、外觀差的問題,同時去除了棉酚等有害物質。高偉告訴記者,中國糧油學會油脂分會王瑞元會長來晨光考察時,驚嘆地說:“晨光開創了中國棉籽油的新時代”。


      “自主創新是企業謀發展的永恒法寶。”在晨光生物科技集團,企業員工已形成了這樣的共識。目前,集團依托多項關鍵技術,建成了國內最大的規模化、自動化棉籽加工生產線,形成了以油脂、飼料為主,涵蓋棉絨、棉殼、精制蛋白粉、棉籽糖等系列產品的產業鏈,提高了棉籽綜合利用率。


      服務社會——將每一項成果轉化應用


      “讓科技成果落地生根,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推動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是我們企業長期堅守的經營理念。”在


      談到解決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時,盧慶國斬釘截鐵地說。隨后,他向記者展示出了一張晨光集團科技成果推廣應用的“清單”:


      依托項目創新成果,晨光集團創建自動化、連續化生產線3條,具備年加工棉籽50萬噸生產能力,產能位居國內第一;


      技術成果在業內推廣應用,初步形成了年加工棉籽300多萬噸的產業規模;


      “絲路晨光”棉籽油市場認可度高,晨光集團與世界500強——益海嘉里集團、國家儲備庫——冀糧集團等企業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


      棉籽蛋白穩定供應全球最大的水產料企業通威集團、國內最大的飼料企業新希望集團等企業。


      棉籽綜合利用關鍵技術創新及產業化應用,有效緩解了我國食用油脂和蛋白飼料過度依賴進口的緊張局面,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國家油脂、飼料安全。


      “我們力爭要在3到5年內把棉籽加工產業做到國內領先地位,利用10年時間做到棉籽行業的NO.1。”結束采訪時,盧慶國的一句話,讓記者看到了晨光生物集團的雄心壯志,也看到了棉籽行業正在走進“春天里”。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