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中糧集團內部人士對財新記者表示,中糧集團正在將具體的業務板塊重新整合為18個專業化公司平臺,中糧集團將由此從操盤手退居投資人的角色。其中,中國糧油控股中包含的生物燃料和生化業務與其主業糧油食品業務有較大差異,而且這兩塊業務受行業政策影響較大,在資本投入上也有較高的需求,中國糧油控股早有意剝離業務給中糧生化。中糧生化的主營業務為燃料乙醇、檸檬酸、乳酸及其副產品的生產與銷售,可以與標的公司形成業務協同效應。
公告顯示,假設出售事項于2017年6月30日落實,中國糧油控股的資產負債比率應由約65.3%大減少至28.1%。中國糧油控股的戰略定位為糧油食品及品牌消費品企業,計劃在未來三至五年將其油籽、大米、小麥等加工總產能由現在的2021萬噸增加至近4000萬噸,有關產能擴大的資本性指出預期將超過人民幣100億元。
中糧集團持有中國糧油控股58%的股份,中糧生化屬于中糧集團旗下的全資上市子公司,交易完成后,生物燃料及生化業務將從中國糧油控股轉移至中糧生化旗下,中糧集團及其聯系人將透過中糧生化直接或間接從事、經營或參與目標業務。同日,中糧集團、中糧香港及中國糧油控股簽訂2017年不競爭契約。
公告顯示,交易完成后,作為所得款項用途及股東回報的一部分,中國糧油控股擬向股東分派特別股息每股0.20港元至0.30港元,合共約10億港元至16億港元。
中糧生物燃料主要生產銷售玉米燃料乙醇及其他玉米產品,包括食用酒精、無水乙醇、飼料原料等。中糧生物化學主要生產銷售玉米淀粉、玉米甜味劑、味精、飼料原料、玉米毛油及其他產品。截至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上半年,兩公司總收入分別為人民幣135.78億元、117.33億元、103.69億元、51.37億元;凈利潤(含政府補助)分別為人民幣4.46億元、-4000萬元、3.72億元、5.22億元。
對于剝離資產的原因,中國糧油控股表示,政府關于刺激玉米需求、降低玉米庫存的政策加劇了玉米加工行業的市場競爭,對生化業務的影響尤甚。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和財政部于2017年9月提出了2020年推廣使用燃料乙醇的建議,開放生物燃料行業的監管亦將帶來更激烈的市場競爭,公司必須增加資本投入以維護現有的行業地位,這與糧油食品及品牌消費品業務優化布局加快發展的核心戰略目標相矛盾。
資產剝離之后,中國糧油控股將聚焦米面油等糧油食品業務,升級轉型為全產業鏈糧油食品及品牌消費品企業。公告顯示,中國糧油控股在國內擁有領先的米面油基礎加工能力,并積極推進業務向下游B2C品牌行銷延伸,擁有中國第二大食用油品牌業務及其遍布全國的行銷管道網路,小包裝米面業務經過多年的培育也逐步建立行業領先地位。
中國糧油控股2017年上半年財報顯示,營業收入446.80億港元,同比增長8.97%;凈利潤10.59億港元,同比增長574.28%。
在此交易之前,中糧集團已經做了多次業務剝離和騰挪。2016年1月,中國食品以6.11億元的價格剝離了金帝巧克力業務。同年4月,中國食品又在北京產權交易中心分別以1元的拍賣底價,向二股東轉讓了負債累累的中糧君頂酒莊有限公司及山東中糧君頂酒業有限公司各自55%的股權。今年5月,中國食品以10.5億元的價格剝離食用油品牌“福臨門”轉手給同屬中糧集團的中糧糧油。今年10月,中國食品50.69億港元剝離長城葡萄酒等非飲料業務,預計此次剝離將完成酒類業務向中糧酒業的最終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