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11月21日報道:為進一步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引導民營制造業企業轉型升級,加快制造強國建設,工信部、發改委、科技部等等16部門聯合發布《關于發揮民間投資作用推進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的指導意見》。
針對近年來制造業民間投資增速放緩、活力不強的局面,《意見》提出要圍繞《中國制造2025》,通過一系列措施和保障,破解制約民間投資的體制機制障礙,發揮民營企業在制造業領域主力軍和突擊隊的作用,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培育壯大新動能,改造提升傳統產能,促進制造業向高端、智能、綠色、服務方向發展。
《意見》提到,要堅持“市場主導、問題導向、協同推進、公平共享”四大基本原則。其中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地發揮政府規劃引導和政策支持作用,形成有利于民營企業發展、促進民間投資的體制機制和政策環境。
《意見》提出了八項提升民營制造業轉型升級的主要任務。一是提升創新發展能力;二是提升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水平;三是參與工業基礎能力提升;四是提升質量品牌水平;五是推動綠色制造升級;六是優化產業結構布局,支持民營企業戰略合作與兼并重組,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動重點領域投資主體多元化;七是促進服務化轉型;八是鼓勵國際化發展,鼓勵金融機構開發支持企業“走出去”的金融產品,加強銀擔合作,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和金融機構在境內外市場募集資金,支持“走出去”企業以境外資產或股權、礦權為抵押獲得融資,提供政策、資金、金融等服務推動民營企業穩妥有序拓展國際新興市場。
為保障各項工作任務落實到位,意見提出了五個方面的保障措施,具體包括:一是改善制度供給,優化市場環境;二是完善公共服務體系,提高服務質量水平,要完善投融資服務平臺,培育發展股權投資基金、創業投資基金等各類民間資本,鼓勵引導服務于制造業的金融創新,為制造業民營企業融資提供咨詢輔導;三是健全人才激勵體系,提升企業管理水平;四是加大財稅支持力度,發揮引導帶動作用;五是規范產融合作,創新金融支持方式。
其中第五點保障措施提到要深入開展產融合作有關工作,完善產融信息對接合作平臺,在嚴格監管前提下促進銀企對接和產融合作;鼓勵金融機構在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的前提下,創新適合民營企業需求特點的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促進民營企業改造升級;推動建立國家融資擔保基金;支持商業銀行發行小微企業金融債,加強小微企業增信合作;引導開發性、政策性金融機構落實民營企業金融服務有關政策,強化對民營企業信貸支持;鼓勵銀行等金融機構開展供應鏈融資,為制造業民營企業產業鏈上下游提供金融服務,促進產業鏈相關企業協調發展;加快債券市場化產品創新,支持開展創新創業公司債券、可交換公司債券、可續期公司債券、綠色公司債券等公司信用類債券,支持民營企業發行公司債券、資產支持證券等產品融資;推進民營企業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建立健全創業板上市公司再融資制度,繼續完善新三板市場規則體系建設,擴大資本市場服務民營企業的覆蓋面。
《意見》最后提到,下一步,各相關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各項任務和保障措施,共同推動形成有利于民營企業轉型升級、促進民間投資的體制機制和政策環境。